立即捐款

蔡淑梅:迷戀「功利主義」

蘋果日報      
2006-03-13
迷戀「功利主義」

蔡淑梅醫生

幾乎所有經濟發達的地方,都信奉「功利主義」,社會上的翹楚俊賢,莫不視功名利祿為人生奮鬥的最終目標。「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當金錢財富被追捧為「成功」的唯一指標時,教育的理想,人性的睿智,怎不被嚴重扭曲?

經歷多年的教育改革,不但未能解放孩子於舊有的「填鴨制度」,反而惹來怨聲載道、師生俱疲的窘態,原因何在?所謂「目標為本」,是教育的目標?教育長官的目標?還是家長望子成龍的目標?讀書不只為追求學問、充實人生,還要背負一個「目標」?說穿了,這個「目標」,還不過是另一個「功利主義」的化身?

只想飛黃騰達

孩子自小便要接受一套功利思想濃厚的教育,做任何事情,都要計算利害得失。由選學校到各式各樣的校外活動,都經過精心策劃,好讓孩子將來能夠飛黃騰達,順利攀進上流社會名利場中。但孩子快樂嗎?沒有人理會。「青雲路」的夢一日未破,大家依舊沉醉在營營役役的忙碌生活當中,無暇反思,無法醒覺。

教育政策戕害師生這一筆胡塗賬,正好暴露出人為「功利思想」,與人性自由不羈的嚴重矛盾。求知慾是人類的本性,追求學問亦是人性的本然,但如何分辨人才,選拔賢能,我們就需要一個考試制度。

在競爭激烈的社會,試場猶如戰場,成敗得失,取決於考試的成績,這叫莘莘學子怎能鬆懈?

作為身經百戰的一員,我並不抗拒考試制度,但我實在討厭跟着「課程大綱」(Syllabus)來讀書,因為這種學習框框,局限了知識的範圍,亦令學生失去讀書的樂趣。當我離開校園,才能擺除束縛,然後,再從不同的書籍裏面,尋回那片廣闊無際的學問天空。

只懂看重成績

我十分同情今天的學子,更為教師們要面對沉重的壓力而難過。官僚只重視成果,他們看成績、看分數,對於無法用數字衡量的品格培育,卻莫不關心。那種種與教學無關的文書工作,謀殺了老師不少時間,還進一步蠶食他們的精神和思想空間。其實,老師一句閒話家常的雋語,往往比起精深奧妙的知識理論,更能感染學生,教他終身受用。但今天的老師,有這份閒情逸志嗎?

社會上下對「功利主義」的迷戀與推崇,已經到了難捨難離、不可回頭的地步。腰纏萬貫、位高權重的上等人,萬人景仰;追求理想、兩袖清風的文人雅士,卻令人疑惑,無法成為時下青年仰慕學習的對象。因為現實告訴我們,必先要解決經濟問題,才可以有尋找自我和發展潛能的空間!追逐名利,分秒必爭,是現代人的寫照,沒有時間,又那來閒逸趣致?

無暇培養修為

其實,一個令所有人都不快樂的政策,又怎會成功?在極權的教育沙皇統治下,教育工作者為了應付繁複的行政推銷工作,疲於奔命,連喘息的空間也沒有。學子們活在令人窒息的計劃課程牢籠之內,了無生氣,創意和心靈都被摧殘得體無完膚。

基準試、內評、自評加外評等等荒謬措施,把老師們的尊嚴踐踏殆盡;學生與家長們,又抱着一種消費者的心態來批評學校和老師。如此下來,怎不令中國傳統尊師重道的精神,蕩然無存?

求學、求學,追求學問,必須抱着一種謙卑的態度來求之,才會受教。在資訊氾濫的今天,金錢當然可以買來知識,但是,涵養和修為,卻絕非有形之物可以交換得來。不過,話雖如此,我們也不必視錢財如糞土,只要能夠保持清醒的腦袋,不被利慾薰心,就能百毒不侵。

最後,我只想補充一句:「甚麼都可以管,就是教育不能管!」把人的思想也管死,實在比沒有民主和自由,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