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蒲台島骨灰場 支持者:可成旅遊景點

蒲台島骨灰場 支持者:可成旅遊景點

蒲台島骨灰場 支持者:可成旅遊景點

今年二月,蒲台島被報章揭發,有發展商在島上大興土木,在大片農地鋪上水泥及石板,疑為興建墳位達二至三萬的大型骨灰場。發展局迅即根據法例,將蒲台島指定為發展審批地區,凍結該區的發展。蒲台島的發展審批地區草圖諮詢期在五月結束,將於本星期五廿八日於城規會審議。觀鳥會呼籲市民支持將蒲台島列為郊野公園,城規會總共收到的900份意見中有近700份也是支持觀鳥會的意見,餘下為支持的意見。當中有不少相類似的意見認為環保的紀念花園(即骨灰場)能夠成為蒲台島的另一個旅遊景點。他們要求將大部份為發展商所擁有的土地列為「政府、機構及社區」用地,繼續容許骨灰場運作,又指責反對者均非蒲台島居民,暗示他們沒資格發表意見。

這似乎又是另一場發展 VS 保育,居民 VS 外來人的紛爭,不過這又有多少是事實?筆者上週到城規會查閱意見書,看到一封自稱蒲台島原居民的意見書,表示發展商「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壞一個環境幽美的地方」。原居民不必然支持發展,外來人也不必然反對,當中更可能是溝通及資訊差距的問題。蒲台島平日只有星期二、四有船往來香港仔,筆者昨日便跑到蒲台島,看看這是怎麼的一回事。

IMG_7689

未到開船時間十點的香港仔碼頭,近三十至四十名全副攝影裝備的觀鳥者已經擠在碼頭的外圍,他們都是到蒲台島的觀鳥者。蒲台島是候鳥的重要食量補給站,春天時份,候鳥從南方經香港飛到北方,到秋天的時候又飛回南方。同船的一位每星期也到蒲台島一次的熱心觀鳥者 Geoff Welch 表示,島上有近300種鳥類,全香港七成鳥類也可以在島上找到。蒲台島之所以成為候鳥的棲息地,是因為蒲台島是香港最南方的地方,人類活動較少,島上較高的樹木也方便候鳥覓食。船一靠岸,觀鳥者迅即把握時間,尋找 set 腳架的地方,由碼頭沿路開始也見一個個專心的觀鳥者。

IMG_7675

船未登岸,已經看到碼頭掛滿搶眼的橫額,反對興建骨灰龕場。據經營島上耀記士多的梁先生表示,這些橫額都是由居住在外的年輕原居民掛上的,他們也十分不滿發展商興建骨灰龕場。根據發展商 Splendid 公司提交予城規會的文件,目前島上約2.65公頃的私人土地,Splendid 擁有1.67公頃,連同其餘兩間公司合共擁有2.2公頃即83%的土地,餘下0.4公頃的土地分別由三個人擁有,即上述各公司及個人已擁有島上98%的土地。

上述的土地分佈,表示如今的發展動力,很可能不在大部份居民及已遷走的原居民。原居民 Leo Leung 表示,當年發展商買地時,是表示會興建度假屋,對如今卻改建仙人度假村感到不滿。Leo 是惟一一個向城規會提交意見而又表明自己是原居民的人,但從碼頭的反對橫額及筆者與居民傾談所見,反對的原居民不在少數。這意味的是原居民接觸政府消息的資訊的差距,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透過去信城規會向政府表達意見,所謂的「居民意見」由一些意見領袖所壟斷了。

島上居民真的支持龕場?

不過另更重要的問題是,島上如今有多少居民?規劃署估計約為100人,這肯定是一個高估的數字,相反發展商 Splendid 提供一個較準確的數字——16人。筆者昨日接觸到7位原居民,其中僅2人支持興建骨灰龕場,數據儘管並不完整,但這肯定代表居民 VS 外來人的對立是是「假對立」。

76歲的何光先生,與妻子在碼頭旁經營小店,以柴火公仔麵及糖水聞名,他有兩處住址,通常在假日或偶爾在平日回島居住。他擔心骨灰龕場的煙火問題,也認為龕場會破壞小島的寧靜,他也支持將蒲台島建成郊野公園。住在大灣明記海鮮酒家旁,與丈夫長期在島居住的鄭婆婆也反對骨灰龕場,認為會「搞到個島鬼多過人」。經營耀記美食的梁先生也反對計劃,又表示島上的值理會及鄉公所也未清楚向居民交代事件。有兩位居民則支持計劃,李先生與李太住在碼頭附近,他們常住在島,認為無水無電令生活不便,也可以為島上帶來人流。

基本設施不足:永恆的發展理據

無水無電交通不便,也是支持骨灰場者的理據之一。城規會委員看著文件,可能也以為是真事。然而筆者走在蒲台島的小路,可以見到路旁的小水管,抬頭則見電纜及電燈。原來蒲台島是有水有電的,不過供應不足。在大灣附近設有食水缸,由政府定期派水船送水,不遠處設有小型發電機供電予村民。然在冬天欠山水及井水的時份,島上有時候會缺水,發電機也只在晚間運作,因此如必須在日間用電的海鮮酒家便自行購置了發電機供電。

IMG_7708 IMG_7709

郊野公園也是發展

這些基礎設施的問題,其實不也可是透過與保育相容的發展去解決?增加供水船的班次,增購發電機在日間供電,其實對政府部門而言只是資源分配及行政的問題,沒有實行上的難度。早於2001年的《新界西南發展策略檢討》中,政府便建議將蒲台島及南丫島南列作郊野公園,只是拖延十一年未有任何動作。假如設立蒲台島郊野公園後,政府是否可以修複已破敗的村屋,作為旅客資訊中心,並容許部份空置寮屋及村屋經營度假村。郊野公園帶來的發展及遊人,與如今的觀鳥、郊遊的人流配合,也能做到保育環境,遊人也會較平均分佈到全年不同的時份,有助渡輪公司經營。相反,當龕位達兩至三萬個的骨灰龕場建成後,旅遊價值必然下降,本地旅行團是否還會繼續舉辦、喜愛觀鳥的人士是否還會到無鳥可觀的蒲台島嗎?

其他相關報導:
有線:蒲台島地下龕位計劃煞停
蘋果日報:發展商建龕位 當局亡羊補牢叫停 政府遲鈍 蒲台島居民鬧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