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曾跟友人施鵬翔合作寫了《迪士尼不是樂園》,但我一直以為,批評迪士尼,不過是批評另一家大型跨國公司而已;但當我看到,東涌線上多了一個「欣澳站」,我才發現事情並不那麼簡單。
「 欣澳」 位處陰 澳,不少郊 遊人士 應該不陌生。那兒靠海,有一排又一 排浸在水裏 的木頭,風景不錯,但是有 了直通迪 士尼的鐵路後,為何新站名不乾脆稱為「陰澳」?只要看一下「 欣澳」的 英文名 字──「Sunny Bay」 ,便可知道答案 ,因為「陰」 字不符迪士尼的陽光氣息,結果,反 其道而行 ,取 了一個很「 陽光」 的名字。 這讓我想起殖民者、帝國主 義者,總愛為人家改名字,哥 倫布因為誤認美洲土著為印度人,所以他們被稱為「 印第安」,這早已是笑話; 香港作為 前殖民地,不少地 方的原名已 改,由殖民者重新命名,例如 官涌成為「佐敦」。
把迪士尼扯上帝國主義,並不僅是筆者的胡思亂想,70年代有一本風行美洲的書,名為《如何閱讀唐老鴨:迪士尼漫畫中的帝國主義意識形態》,1971年出版,兩位作者是智利人,分別是文學批評家多夫文(ArielDorfman)及社會學家馬迪拿(ArmandMattelart),他們批評迪士尼的漫畫教導小孩,用帝國主義眼光看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
不管他們說得有沒有道理,但作者與這本書的遭遇卻說明了一些問題。1971年的9月11日,有社會主義傾向的智利民選總統阿連德被叛軍推翻及殺害,整個軍事政變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支持,而這本「唱衰」美國及迪士尼的著作頓時成為禁書,由美國支持的獨裁政府焚燬該書,兩位作者流亡海外。據聞,此書曾在美國屬「禁書」,因為誰出版,迪士尼便會控告他/她,不知這個傳聞是否屬實,香港有沒有人想試一下?
當然,米奇老鼠或唐老鴨不是19世紀的帝國主義者,它不用船堅炮利,只需米奇招手,不少地方政府便主動獻身,60年代有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市政府,21世紀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研究奧蘭多迪士尼主題公園的美國學者科哥桑(RichardE.Foglesong),曾以「嫁娶」來形容迪士尼與當地的關係,他的書名為《跟米奇老鼠結婚:迪士尼世界與奧蘭多》(2001年出版),用他的說話,奧蘭多也好,香港也好,其實是跟迪士尼結婚。
婚前的邂逅通常是浪漫的,但談婚論嫁與婚後生活則截然不同,離不開金錢與權力。迪士尼一心在奧蘭多建立獨立王國,所以,成立了ReedyCreekIm- provementDistrict,在區內迪士尼公司可以徵收物業稅、發行債券、不受環保法監管等等;簡言之,就是由私營公司建造及營運一個城市,對香港來說,竹篙灣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裏的小特區。
香港的迪士尼有多大自主權,似乎公布的不多,但這個獨立王國用的錢卻不少,我們現在已知的是,跟奧蘭多政府差不多,港府投資大量基建及興建費協助迪士尼,金額數以百億計,並加上61億的貸款;最後,政府注資30多億,佔超過一半股權,但管理權不在政府手裏,「婚姻」的協議是否偏袒某一方?
科哥桑提醒我們,迪士尼化不僅關乎文化,還是一種城市發展,已故的華特迪士尼很偉大,他曾說過,他的最終目的是要為城市找出路,所以迪士尼不只是卡通,不只是主題公園,其實是一種城市開發及管理方式,以及締造出來的城市社會,他的「未來世界」(EPCOT)就是這個夢想的產物。
旅遊業可能會帶來就業機會,但跟產業升級是兩回事,奧蘭多仍然是一個以低技術服務業為主的就業市場,最大僱主迪士尼的時薪,其實是低於佛羅里達州的平均工資,港府不會不知道,但它打的算盤不是這個;大概他們想,只要迪士尼主題公園賺錢,不少旅遊投資者的確會環繞着它來轉,同時,也產生了以主題公園及旅遊為動力的都市蔓延,過去二三十年,奧蘭多地區便冒出一個又一個私人公司管理的商業王國。
牽一髮而動全身,迪士尼真的不只是樂園那麼簡單;由於種種因由,香港的城市發展集中在較小面積的範圍,大面積的綠地環抱着市區及幾個新市鎮,部分規劃人士更津津樂道;但伴隨着迪士尼的開發,大嶼山這片最大的綠地,四周都密鑼緊鼓進行各項旅遊大計,就像70年代以來的奧蘭多,使原來由政府中央管理的自然環境,交由愈來愈多的旅遊開發商處理,對生態、交通運輸、區域平衡等問題,是福,還是禍?
這個問題在香港沒有什麼答案,因為大部分的人似乎對這新的一輪的迪士尼化,少用批判及思考眼光,多用幻象力與感性,例如,每年大群年輕人,願意掏腰包,爭着當文化大使,往美國迪士尼朝聖。
熱愛與批評迪士尼的人,都關心它所製造出來的幻象(或布希亞說的「擬象」),愛它的人說,那是一個快樂、天真、無憂無慮的世界,憎恨它的人說,它在哄小孩子及幼稚的成年人,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那是假的,誰不知道樂園裏的米奇老鼠都是人扮的?誰不知道樂園表面快樂、天真,為它賣命工作的並不是「人人常歡笑」?只是,明知是假的東西,我們可以當真的去消費,當真的去幹(這又讓我想起最近特首選舉的「鬧劇」)。
幾位美國文化人及學者,在90年 代出版過《米奇老鼠的內 幕:在 迪士尼 世界裏工作 與遊 玩》(1995)一書,深 入了解 過奧蘭多迪 士尼世界 的員 工,他們大都對迪士尼公 司充滿憤恨 ,形容自己在「在老鼠那兒幹活」( work ingatthe rat),他們對這 家企業的咒罵,比 任何學者都來得惡毒;但 是, 他們卻很驕傲自己參 與這個神奇幻象( magic) ,他們渴望 用米妮(Min nie) 的身分 跟人家打 招呼,多於以真面目示人 (當 然,公司也嚴厲禁止他們 露出真面目 ),因為 ,那 兒沒 有俗世的「殘酷一叮」 ,只有樂園。
話說回來,沒有人可以打扮成米妮過日子,下了班還是要回家,經過「欣澳」,不一定去迪士尼,還可能去東涌或青衣,迪士尼以外的世界與時光,也許用「陰澳」的「陰」來形容較準確,至少是陰晴不定,當然,許多人還愛裝扮得很「陽光」的。
葉蔭聰
明報 2005-06-20
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