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葉蔭聰:反日背後的權力規訓

反日遊行示威漸歸平靜,官方也再次加重語氣,呼籲市民不要上街,零星的拘捕亦在全國大城市展開,有人說是為了防止接下來的五四紀念日,以及5月至6月這個敏感季節。

遊行火熱時,香港有人還在討論自發還是官方策劃,現在大概不必了,從官方的做法看,它先寬大容忍,甚至協助遊行,然後再進行社會控制,國家的政治權力,不再像89年時,在全球媒體面前出醜,以奇觀(spectacle)的形式變成鎮壓者,今天的胡溫以至各地方政府,都表面上維持了開明的面目,兼堂堂大國的瀟灑身段

這次示威,不單官方變聰明了,民間也變了,彰示出一種新的政治關係,容我用一個小故事說明一下。

住在北京的朋友告訴我,去年人民大會堂舉行過一個流行音樂頒獎禮,港台及大陸歌星雲集,大批歌迷湧至,一群熱情的歌迷在大會堂附近,面向廣場,打開布條支持某某歌星,有人甚至派發傳單,公安即時沒收布條傳單,並驅散歌迷,甚為無癮。另一群「聰明」的歌迷,同樣打開布條,但卻以45度角背向廣場,面向大會堂,並且身穿一式一樣的制服,結果,公安全程並不阻止,和氣收場。

不少民間自發者,跟官方打交道久了,已開始學懂官方的底線,尋找集體行動的可能,空間及時間都掌握有度,言論尺度及運動目標也自規限;而官方也學懂了,不再隨便露出惡相,不隨便出動武力威嚇,才是規訓社會的關鍵。

遊行人士向日本餐廳及領事館擲瓶子,公安好言相勸,群眾跟公安說:「我們不是跟政府對抗的!」上海公安舉出「步行行進路線」,引導示威群眾;官方語氣收緊,幾日來互聯網也靜下來,例如「博客中國」的首頁,早已不見有任何反日信息,大概也是民間自我克制及審查的結果吧。

今年五四,會否像16年前一樣?我對民間動員不抱樂觀;今天的中國,無法用「社會」對抗「政權」的二元對立來理解,政治權力也不再依賴「單位制」直接控制社會,中國政治漸漸發展出新的權力網絡,丁點的越軌及反抗,都在這網絡中徘徊與掙扎,表面激烈的反日示威,似乎只是對隱蔽而嚴密的權力網絡一次小考驗,談不上衝擊與顛覆。

葉蔭聰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助理講師

明報    200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