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艾曉明:“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想念王荔蕻

文│艾晓明

荔蕻失去自由一百天了,说起来,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之事。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荔蕻不仅是身陷看守所,而且已经被正式批捕了,罪名以当初的“寻衅滋事”改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几个月来,友人不断失踪,我也自顾不暇,对于荔蕻的处境,却没有写下一篇文章,这件事,怎么也说不过去。午夜时分,我常常想到失去自由的朋友,而荔蕻,是其中对我来说最为亲近的女性姐妹。她比我小两岁,年近五十六了;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钢板保护;而且她还高度近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左眼600度、右眼675度,摘了眼镜就跟瞎子一样”——但在看守所,护腰不能带进去,眼镜也必须摘下;亲爱的荔蕻,如何应付周遭模模糊糊的世界?曾经有过抑郁症而失眠的她,又熬过了多少失眠之夜?她对这漫长的囚禁乃至批捕有准备吗?她会不会满怀信任地想着我们这些朋友,相信我们会像她那样为受苦的人奔走?而我们的无所作为,会让她多么失望啊!

时光倒退四十年,那时,荔蕻还是一个下放到延安的北京知青;十六岁的少女走在黄土扬尘的盘山公路上,忽然听到一个声音,公路的高音喇叭里播放了一段小提琴演奏的西方乐曲。她在回忆中写道:

那一刻,灵魂被击中了。

虽然当时我身上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服,腰上系着一根草绳,背驮着,腰弓着,兜里只有四分钱;但此时我的灵魂却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我沐浴在人类最高智慧的灿烂阳光下,我沉浸在人类所能创造出的最美妙的音乐中!这音乐是这么熟悉,这么亲切——原来那她一直在我的内心栖息着,从未离开,只待唤醒,便轰然飞升……绚丽无比!

荔蕻是将门之女,她父亲抗战时期参加八路军,建国之后在海军机关工作。少女时代她也学过小提琴。她写道:“当我站在陕北的那条喧闹的土路上时,我的小提琴正无辜地冰冷地躺在窑洞里,弓弦已经被老鼠咬断,每天抡撅挥锄的手指也早已僵硬无比,很长时间没有打开琴盒了,但在我心里对小提琴琴弦发出的梦幻般的声音、对神圣而美丽的音乐却异常敏感。”

荔蕻没有走上艺术道路,在延安插队三年之后,她考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回到北京。八十年代,荔蕻在北京政府机关工作。1989年之春,和当时很多政府机关的干部一样,荔蕻走上街头游行的队伍,她至今依然保存着游行时穿过的衣服,上面印有“自由万岁”四个红字。可想而知,荔蕻为什么在1991年起离职。
红尘滚滚,命运浮沉,荔蕻有过物质上的满足,但她不快乐。一直到几年前,荔蕻和老虎庙等人走到一起;他们开始了救助北京地区流浪访民的志愿行动。荔蕻那向往着“如此自由,如此富有,如此美丽”的灵魂复苏了,她重新找到了青年时代的理想、友谊和内在的丰盛。
荔蕻开车送我去拜访画家严正学,在车上聊聊几句话道尽彼此前半生。我和她在网上结识,因为她和我的朋友王克勤,都关注到山东女访民李淑莲之死,荔蕻在网上发布了详尽的消息,并亲自到山东走访。还有邓玉娇事件,荔蕻和屠夫一起去到巴东。也许可以这么说,荔蕻的人生轨迹,因网络而改变。网络凝聚了理想,让一群关注弱势群体命运的人从线上走到线下,力图改变人们在现实中的命运。

一 王荔蕻给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的23封信

为写出荔蕻的故事,昨天我一直在读她的博客http://t.co/YM4gaiU。荔蕻为“福建三网民”奔走呼号,很多人有目共睹。然而,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
2009年9月,荔蕻在瑞士的日内瓦参加人权教育培训;当时因帮助严晓玲母亲拍摄视频的福建三网民已经被捕。在那天的博客中她写道:

曾经像听童话似的听老虎庙说起,在福建有一个人,每个月都从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份,存起来,以备有悲惨之人来求助!我真的不敢相信,现在还有这么纯粹的人?!

我真的不敢相信,在今天我们特色的国度,肮脏被描绘成圣洁,贪腐被吹嘘为英雄,道德已经沦丧到没有底线!而竟有人坚守着被斥为傻的良善?

游精佑,真希望你不在那里!真希望你是在这里,在日内瓦。这里空气很好,这里的林荫路令人充满了遐想;游精佑,你不过是一个桥梁高级工程师,你不是上帝!请不要那么好吧,请不要让我们太过惭愧!

后来,在给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的信里,荔蕻这样写道她的初衷:

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他的故事的时候,是有一点点疑惑的。因为在我的一生中看到的骗子太多了,受别人骗也太多了。然而接着我就看到了,听到了——游精佑,他是真的在践行他的以善良温暖他人,以关爱改变社会的信念的。我真的为他感动了。

不管您信不信,有一天深夜,在电脑前,面对着他的赤子之心,我流泪了。

在芸芸众生中,荔蕻是一个普通人,游精佑也一样。他们不是著名学者、艺术家或者社会地位很高的名流,也不是法学界人士。但他们由于网络相识,开始身体力行地履行公民责任。全国敢于为底层发声的专家学者,也许屈指可数,但无数普通人以网民的身份参与,带来了新的政治。这正是这个国家不曾有过却已然开始的美好生活,公民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参与公共事务。无论地位身份如何,人们以网友的名义聚集在一起,无需相识,无需实名,只要有共同的关注。代之以无力感和麻木不仁的是,网友觉得无名小卒可以做一点事情,哪怕是为无辜入狱的网友喊一嗓子。“围观改变中国”的想象在推特上传扬,2010年,福建马尾法院开庭审理期间,法院门口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而在网上凝聚起来的签名关注更达到五千之多,正是源于这样的想象。北京独立纪录片导演何杨的作品《赫索格的日子》详实记载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政治景观,人们凭着朴素的信仰,自八九之后第一次(至少在我是第一次看到)走上街头高呼:言论无罪,自由万岁!

荔蕻推动了这场争取网民言论自由的行动,这也就是这次检察院起诉的所谓“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之罪。假如这个罪名成立,尽管今天的局势已经无比严峻,但荔蕻入罪的事实势必也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让人们必须重新审视福建三网民案(游精佑、吴华英和范燕琼帮助严晓玲录制视频上传网络的所谓“以及其中的案中案(吴昌龙在看守所超期羁押超过十年的福清纪委爆炸案以及闽清严晓玲身亡疑案)。因为,王荔蕻“聚众扰乱社会治安”案,是因三网民案而发生的。王荔蕻和全国网友亲赴福州马尾关注庭审的行动,全部都有视频记录,这些视频内容和现场画面,不仅警方有;而且,最重要的是,集中在北京独立纪录片导演何杨作品《赫索格的日子》里。不管哪一级的领导,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王荔蕻因三网民案被再度入罪,注定给这部纪录片做了一场声名远播的宏大广告。我曾和北京大学法学家贺卫方教授一起看过这部片子,贺教授的感概是:全国所有的法学院学生,都应该看这部纪录片。

我还想说的是,假如这是“聚众扰乱社会治安”,这实在是一场事先张扬的聚众,并且,这些场景,包括王荔蕻本人现场拍摄的视频录像,早已郑重地以特快专递形式寄达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见王荔蕻给孙春兰的第20封信)。如果说王荔蕻犯扰乱罪,那么这个罪不是她一个人犯下的,全国参与讨论三网民案的无数网友不说,提出质疑和呼吁的著名律师、法学专家和学者也有很多人;更还有包括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以及多家报纸,福建三网民案的能见度是所有这些媒体和网络传播造成的效应。网民聚集到马尾法院门前,绝大多数人根本不认识三网民中的任何一位,与他们更无个人利害关系。人们走到一起,只是为了一个理想,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正如王荔蕻在为狱中游精佑庆祝生日的聚会中所说:

谁说是我们在救援你?我们是为了我们而战。你是我们的良心,我们不想让最后一点良知被怯懦埋没。是你在救援我们的良知,是你在救援我们的勇气。是你在救援我们最后一点言说的空间。

王荔蕻为什么会成为关注三网民行动的发起人?要理解她的动机和目的,我恳请关注王荔蕻的人、特别是对她实施批捕的人一读再读。

这些信始于2009年12月4日,这天是全国法制日。此前五天,孙春兰调至福建,接替原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王荔蕻对此寄托了希望,她期待在这个新的开始,三网民案能够获得转机。

王荔蕻以北京市民的名义介绍了三网民案及其反响,她写道:

据说,现在我们国家有三亿网民,谁能保证我们在网上的每一句言说都百分百“正确”呢?倘若这三位品德高尚的以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好人,也因为发帖而遭刑囚,那么我们三亿网民中又有多少人在预备着进入牢笼呢?

从2009年12月4日到2010年6月15日,王荔蕻给孙春兰一共写了22封信,连同 2010年3月两会期间,给作为福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孙春兰写的信,共计23封(全文见王荔蕻博客http://t.co/YM4gaiU)。从信尾落款到发博时间,多是在深夜写就,凌晨上网。信件以特快专递寄出,也专程送至福建省委驻京办。
真的,我认为孙春兰书记是一位幸福的人;因为一位远在北京的市民是如此关心她在福州的执政实践,其拳拳之心,跃然纸上。王荔蕻写道:

我们的国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百年来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虽然现在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历史的大潮只会向前而不会倒退的。如果在封建社会,那么“民告官”本身就是有罪的,官老爷是碰不得的。想告官,先要自愿承受“滚钉板”或杖责、甚至坐牢的,倘若所告“不实”,更要面临着杀头的危险。但我们现在是二十一世纪,我们现在的国体号称是共和国,而且是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摘自第一封信)

读着荔蕻的这些信,我一次次为荔蕻的执著和爱心所感动。是什么力量,让她彻夜不眠,坚持不懈地一封封给孙书记写下这些信?我觉得,爱心、嫉恶如仇,这些品质很多人都有,但是我们普遍缺乏的是行动。还有,我们不相信行动有用。网络上每天都有悲惨的消息,久而久之,我们的无力感变成习惯,习惯于漠然,听而不闻。
荔蕻的爱不寻常,因为她相信行动。她在信里和博客文章里多次提到,游精佑每月固定从工资里拿出积蓄,以支持救助那些可能有需要的人。这个行动看起来很小,却是可以做的。荔蕻参与救助流民的志愿者活动,他们用公民捐助,帮助一位小伙子治好了从四岁开始就流脓的腿伤,让他可以站起来旅行,和亲人团聚。荔蕻从这些活动中看到行动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因此她相信行动是有用的。也因此,她深深地珍视福建三网民的精神,他们和自己是一样的人,力图尽一己绵薄,温暖他人。患难相助,这就是荔蕻感同身受的公民精神,她不能容忍这样的人身陷囹圄。她因此在深夜里一遍遍地呼唤省委书记的正义感和良知:

一封信不递、两封信不递、三封信不递……,我今天是第九封信了。我还会写下去的。也许要写够第一百封信才能感动你们吗?

昨天在我的信箱里看到游精佑的女儿游豫璟的留言:“阿姨,我心里很难过”。我心里真是比这个小姑娘还难过。

今天驻京办的一位女士说,孙书记不会看的,实话告诉你,秘书就给截下来了。我在机关干过,知道文件运转流程。但我还是要写。要不脉搏里悲愤的热度会将血管迸裂。可能会写到一百封信,或者一千封……中华大地已承载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真的不希望出现新的伤口!

2010年,年关将至,从2月6日农历腊月廿三到正月初一,连续九天,王荔蕻每天给孙书记写了一封信,恳请她关注三网民案,让他们回家过年。她说:

像这样的人,是人类保护自己的白血球啊!茫茫人海中,他们是多么稀少,对他们是应该保护的,而不是捏造罪名进行摧残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吗?在这个时候,让游精佑们回家过年,会让八闽百姓深深体会到有关方面的善意释放,对八闽大地的和谐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的啊。虽然几近绝望,仍然忍不住要给您写这封信。

腊月二十九,蒸馒头。今天又有一件好消息:冯正虎回家过年了!温家宝总理在新春贺辞中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在这个新春来到之际,无罪释放三位网民,这不正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吗。

如今三网民案已经进入历史,再过几天,就是游精佑走出监狱的一周年。我相信,除了何杨的纪录片之外,王荔蕻给孙春兰的23封信也将永垂史册。很多年后,当中国人再也不会因为在网上发帖而受到追捕,当人们可以无所畏惧地监督公权力,参与公共事务时,他们应该知道,这一切是如何从普通人的努力开始的。在三网民案结案的七个多月之后,王荔蕻竟因此被刑拘继而批捕,则再次见证了这个时代争取自由的环境多么残酷。

二 抗拒平庸:诗意的灵魂

我第一次见到荔蕻,是在2009年9月的一天,那天,我本来要去北京大学媒体研究的课程讲我的纪录片。在那次旅程中我才明白,原来我的讲座在高校是被封杀的。因为头一天发生了我在首都师大的讲座中有人冲进现场进行阻挠的情形,我给北大的老师说可能讲不了啦。而那位邀请我的老师说:这样的事情绝不可能发生在北大。结果当天晚上,他就得到我不能出现在课堂上的指令。

那天我和荔蕻第一次见面,讲座取消了,我的时间很多,因此我们可以从容交谈。荔蕻兴致勃勃地和我讨论德国电影《朗读者》(Der Vorleser,中文也有译名为《生死朗读》),我们谈到影片中呈现的那种平庸的恶,荔蕻甚至打开录音笔来记录。

我想当时荔蕻很可能是打算写出一篇有关《生死朗读》的影评的,结果没来得及。10月8日,因为刘晓波获奖聚餐,荔蕻一众,包括许志永、何杨、阿尔、屠夫等,全都被抓进了派出所,而荔蕻更是在里面被拘留了八天。

荔蕻后来写出来那八天的经历,她经历了四次提审。她写道:

在车上那个派出所副所长,带着点得意说,你们纯粹是瞎闹,以后你要多看点书!你看我平常就爱看些书,我还爱看古书,比如《古文观止》。

我的眼镜没掉,也没心情笑。虽然我觉得他基本不会真的去看《古文观止》,就是看,恐怕也看不懂的。我只是说,你的知识结构太陈旧了,作为执法者应该读读《社会学》、《政治学》,你应该上网查查什么是“平庸的恶”。你们执法,为什么要那么粗暴呢?有必要吗?

这次看守所拘留的经历,荔蕻写进了她的组诗《八天》,这是荔蕻博客上惟一的诗篇,而且,好象是在囚室,她第一次尝试写诗:

分行

我如此年轻
鬓发葱茏

踏进铁笼的“新房”
第一次——学着
把文字分行码放

秋色苍黄
白墙黑窗
我是光明待嫁的新娘

这组诗共有六首,在我这个外行来看,都是最好的诗篇。因为它勾勒出了一个勇敢的女性,写出灵魂的刺痛。它尖锐,简洁,独特,让人看见不肯弯曲的项背,例如下面这首:

良心犯

从此,我和你们相同了
你们曾经的、现在的囚犯
你们有一个名字
——良心犯

从此,我和你们相通了
野蛮的手折断铁血的玫瑰
剩下了坚硬的刺
不再随风荡漾

从此,我和你们一样
用尖刻的冷眼
剖解饮鸩的国
它以寒冰锁我的身
我用滚烫的心拥抱我的骨肉山河

从此,站在鸡蛋一边
我有了一干义薄云天的兄弟
嗨,你们好!
加我一个——既然末世已经开始狂欢

很多年了,我既不读中国当代小说,也不读汉语诗。而荔蕻,既不是作家也不是诗人的她,却让我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在这样一个平庸与恶如此流行的时代,诗歌竟然是可能的,它来自极端的困境中思考的清醒和灵魂的纯粹。我说的纯粹,意思就是坚持道德的信念和责任。荔蕻作品的诗意跟她这个人一样,是身心一致的。她的痛苦,不是为赋新词,而是根植于苍茫大地的生灵的痛苦。她的诗意不是自恋自怜的,而是涌向他人。所以,当看到山东上访的姑娘姚晶被截访的大汉打得脾脏积水时,她会和许志永他们一起站到街上为伤者募捐,她会在博客文章里为李淑莲、王静梅这样不能说话的人大声疾呼。

当我这样来评述荔蕻时,我想写出荔蕻的才华和心性。我知道,荔蕻自己,与其说是想写诗,她更想的是拍片子。在2010年3月19日福州三网民开庭现场,荔蕻拿着家用手持小摄像机,拍下了最激动人心的现场。如果你看何杨的《赫索格的日子》,其中一边喘息一边奔跑,离警察最近的片段,就是荔蕻拍的。我在此前评论过艾未未的《老妈蹄花》,那部作品里,摄像机已经大大地进入到了双方对峙的前线。而荔蕻所持的摄像机,则再一次突破了这个冲突的距离。那个段落,用何杨自己的话来说:实在是太好了。在中国独立纪录片的历史上,这样的场面,拍摄者奔跑着追警察同时高喊:你为什么打人;谁也没有拍过,没有拍得这么好。

三 必须保卫王荔蕻
    
尽管写了这么多,假如你认真问我,谁是王荔蕻,我一下子还是不容易作出回答。王荔蕻,已经退休,年过半百,在人群中,和任何街巷里弄打麻将的大妈没什么区别。她写诗又不是诗人,玩摄像机也是业余兴致;她热心公益却并不专属于任何公益机构。王荔蕻啊,就是一个网友,一个被朋友们尊称大姐的人。

荔蕻这次被拘捕,就其个人行为来讲,简直可以说是没有原因。在去年因刘晓波获奖聚餐被拘留八天之后,王荔蕻受到了三个月的软禁,没有行动自由。一直到今年的1月21日,她家楼下才撤岗。在她被站岗期间,我偶尔在skype 上看见她,我们就聊几句。诸君,我们会聊国家政治吗?错啊。我最常跟她说的是要吃枸杞补血,调养身体,改造世界观保健养生巴拉巴拉。而她向我咨询的问题则是:你说我理个什么发型好呢?我觉得短发挺好。理个光头如何?太激进啊。白发很多了。不要染,有毒呢……
在这期间,她被要求写保证书,结果,她竟然写了一个《不作保证书》
    
 ……   
 
从法理上,让一个公民写保证书,保证自己不去做“合法的事”才能有行动自由,是违法的,是对法律的嘲笑。    

我是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有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生活的权利、自由行走的权利。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我不能保证面对苦难时保持沉默,我不能保证面对像钱云会、唐福珍、李淑莲……这样的悲惨事件假装看不见。    
假如我面对苦难和恶行保持沉默,那么下一个被恶行打倒的就是我自己。    

做为执法者,你们对我的自由予以限制,是违法的,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的生活。希望执法相关部门及人员尽快改正你们的违法行为,还我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王荔蕻
 
过年之后,荔蕻去了一趟河南,第一是去看网友王译;后者因为一条被续貂的推文被劳教一年。继而她去了新蔡,看望了因输血感染艾滋病受害人田喜的父母,她还想去上蔡看被判刑一年的维权者田喜;记得我们中间通了一次电话,荔蕻说我可能去不了啦,腰病又犯了,打算返回北京了。

回到北京不久,3月21日,王荔蕻被朝阳区警方带走并抄家,4月20日,被检察院批捕,到今天,已经一百零二天。

2月下旬以来,从冉云飞被拘留批捕到艾未未等人失踪;接连发生的事情令人不安和震惊。渐渐地,滕彪、江天勇、艾未未等人出来了,而荔蕻面临的困境却日益加重。我在推特上,每天只看到极少的几个网友,依然在推有关荔蕻的信息,其中一条坚持不懈的推文是:让我妈回家吃饭!来自荔蕻的儿子小齐。

在艾未未被囚禁的时候,全世界每天都有关于他的新闻,也有专题网站收集了所有关于他的讨论。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在王荔蕻身上,除了网友秋蚂蚱,我还没看到其他人的说理文章。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王荔蕻的朋友们,分别都受到打压或警告。一些人不再上推,另一些人上推也只是潜望。我在想,也许,声援王荔蕻是比声援艾未未更困难的一件事。因为,当你为艾未未呼吁时,这位艺术家的世界声誉是一个有力的后盾。而王荔蕻,只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公民,一个网友而已。

但是,必须保卫王荔蕻,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王荔蕻是好人、好公民、好大姐。如果说,艾未未的作品与行为象征了一个艺术家的公民理想,那么可以说,王荔蕻则象征了作为公民的日常生活。她的身份如此普通,她的内心同样朴素,她的勇毅只是为像李淑莲、邓玉娇、王静梅、三网民等普通人享有生命安全及尊严的权利。这些权利,原本就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上。但过去权利被践踏时,人们彼此隔绝,没有能力阻止悲剧。谁也不知道,后来有了个互联网,该死的互联网给人和人的关系带来了真正的革命。假如说王荔蕻有“聚众”之罪,它恰恰是互联网的原罪。

今天中国有据说超过三亿的上网者,当他们走到一起,彼此称之为网友——这个称号,标志了新的公民身份的诞生。在此之前,普通人的关系脆弱,难以跨越时间、社会身份和地域限制,更找不到发声途径。网络对于中国来说,催生了新的社群,它让人们许多年来被压抑的社会关怀聚合重组,而通过关注福建三网民案的行动,刷新了中国公民运动的进程。

王荔蕻这样的人,对于传统的政治想象来说,不仅是不可解;而且就是“别有用心”。正如警察提审时所说:王荔蕻,你挺忙啊,全国到处跑,福建,四川……假如王荔蕻为旅游或者做生意周游全国,警察不会管这事儿。因为这是为她个人利益,在常识判断中是正常的。恰恰是王荔蕻因他人的痛苦而奔走的动机,使得警察觉得她太奇怪了:你瞧你,人家游精佑坐牢,你还去给他女儿做饭呢(说的是游精佑在狱中时,他女儿进入最后的高考冲刺;因为孩子妈妈在远郊的乡村小学教书,不能每天回家;那两周里,王荔蕻千里而至,每天跑超市买菜管孩子,还负责给她讲鬼故事呐。)

为什么警察不理解王荔蕻“挺忙”? 这告诉我们,国家机器缺乏公民意识。进一步说,就是国家意识落后于社会意识;这意思是,在今天,公民是什么,它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作为个人为什么不只是家庭成员而且还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此,很多社会成员已经有了答案。但是,代表国家机器与公民打交道的成员,例如警察,他们的答案还很落伍。王荔蕻忙自己的事是天经地义,忙他人的事,特别是连面也没有见过的游精佑家的事,或者说桥梁工程师、新长征突击手游精佑忙上了一百杆子也打不着的农妇林秀清的事,这真的有点像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里包含着有关政治身份的逻辑,即政治是统治者的游戏,或者,它是精英阶层才有资格进入的戏剧。你一个小人物,名不见经传,基本上如老舍《骆驼祥子》里孙侦探说的话:我抓了你像抹个臭虫,我放了你像放个屁。

如果没有这个逻辑,你说你怎么能想得通?八荣八耻不是有一条叫做“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吗?王荔蕻的作为不正是如此吗?怎么到了现实中就变成“扰乱社会治安”了?

正是互联网的功能史无前例地向“沉默的大多数”敞开了,改变了传统政治的脚本。这个国家的政治历来是少数人游戏多数人,无论是“反右”运动还是“文革”。如今,数亿网民开始说话,每个人都作为一个微小却又不可替代的细胞活动起来,激活并重塑了社会的肌体。极权的经典表达是,某某某的江山是多少人头换来的;任何改变仿佛都意味着要流血,要重上井冈山了。这种政治预设如此陈腐,它的根本没有公民的概念。

王荔蕻的故事带着所有的细节告诉人们,公民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共同身份,也是一份道德担当和责任。她或他不需要占到所谓精英的位置上才关心社会;她或他认为人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的:有关爱,有饭醉,不允许躲猫猫死,喝开水死。一个人为他人的痛苦而奔走呼号,这是保卫公民社会,也是个人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而政府倾听民意,则不可以做做样子。那种从两岁起看新闻联播看到九十高龄的生命,不够多姿多彩,不喜欢也是可以滴。

这也就是保卫王荔蕻的意义所在,我们不能不珍视王荔蕻的行为所体现的公民精神;这是我们的自我救赎:让王荔蕻这样的细胞滋长充盈,挽救社会,重育人性。惟如此,唐福珍、钱云会、杨佳等夭折的生命可以不同的方式怒放;警察、城管可以赢得人民的保护,纳税人供养的政府,可以免遭各种贪腐势力的颠覆。

我曾说过,假如王荔蕻这样的公民都被想象成国家的敌人,我对国家的担心,就远远超过对“敌人”本身了。尽管,在今天强大的国家机器面前,我们作为个体的人,依然很弱小;听闻陈光诚、滕彪、谷川、刘正刚、李天天等公民、学者和律师的遭遇,我不由得胆战心惊。但我的恐惧依然不足以战胜我与荔蕻的友情,我不想被捉去,更不想坐以待毙,因此我期待有更多的朋友和荔蕻的孩子站在一起,让他知道,他不是孤立的。

我也期待荔蕻知道,我们想念她。感谢荔蕻的朋友、诗人殷龙龙写了这首诗,我愿所有的朋友都来呼吁,回家吃饭,荔蕻!

九行,冷兵器 
——给王大姐 

我想写一首关于疼痛的诗,其中有王大姐
我想写一首关于王大姐的诗,其中有透明的呼吸
我想写一首关于空气的诗,其中有自由 

我不说我看到的,你们能听到
我不给我完成的,你们打捞现代的成语:被自杀
我不信我命里的,你们削去一层皮 

只有将军的女儿领走这份耻辱,这份荣誉
只有过年似地闻到硝烟。那些脱铠甲接骨的人们啊
只有诗歌像废话一样路不拾遗
 
                 2011年7月1日稿,7月3日二稿
 
附何杨纪录片视频链接网址: 
何杨: http://u.115.com/file/blckbwze#
赫索格的日子.flv
何杨:http://u.115.com/file/cln5y7io#
王大姐.flv
王荔蕻致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的22封信文字转图片网址: 
01-06 书信链接http://qr.net/effi+
07-12 书信链接http://qr.net/effh+
13-18 书信链接http://qr.net/effg+
19-22 书信链接http://qr.net/ef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