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和宋楚瑜訪問大陸立刻在台灣島內造成了一股強大的「中國熱」。但「中國熱」來得快,去得也快。連、宋和大陸達成的諸多看來很有希望促進兩岸交往的共識,一旦遇到台灣島內政治,便石沉大海。兩岸政治人物大概都可以從這裏看到,兩岸所面臨的嚴峻局面不會因為任何一個重大的舉動而得到根本性的改變。
在眾多的問題中,最主要的就是圍繞「九二共識」的「一個中國」問題了。連、宋這次和大陸領導層確認了「九二共識」,尤其是胡、宋會之後,更進一步把「九二共識」明確表述為「兩岸一中」的概念。然而,陳水扁不僅馬上否認「九二共識」,更拒絕接受「兩岸一中」,認為這個新的表述對於台灣來說比「九二共識」更為退步。
為了遏止台灣的法理獨立,大陸出台了《反分裂國家法》。《反分裂法》意謂着台獨就是戰爭,這個法律不僅直接影響台灣當局,而且也影響美、日等在台灣問題上有重大利益的國家對台灣的政策。為了避免戰爭,這些國家或者不敢公然鼓勵台獨運動,或者會對台灣的獨立運動施加壓力。迫於內外的壓力,台獨力量也必然有所收斂。從這些方面來說,《反分裂法》可望對台獨構成制約。
政治領域不易維持現況
不過,現實地說,台灣當局不會因為《反分裂法》的通過而簡單地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反分裂法》的主題就是維持兩岸現狀。但在政治領域,任何事情往往是不進則退,維持現狀並不見得容易。台灣內部民主政治的發展、美日聯盟的發展、中國大陸本身的變化等等都可以造成足夠的動力促使這個現狀發生變化。對這一點,大陸方面是很清楚的。因此在《反分裂法》出台後,大陸的台灣政策有了諸多調整,意在影響甚至弱化台獨的社會基礎,和在野的國民黨和親民黨溝通就是一例。然而,大陸的這些政策意向最終是否能夠在台灣內部具體化,還要看台灣執政當局能否合作。兩岸能否合作,甚至復談,問題又回到了「九二共識」。
陳水扁和民進黨拒絕「九二共識」是有多重原因的。主要因素是民進黨的台獨路線和陳水扁本人對台獨路線的認同。「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一個中國」,這是和民進黨路線相左。民進黨作為執政黨和台灣的主流政黨,儘管黨內林立的派系對台獨路線不見得擁有共識,但台獨路線還繼續在整合各個派系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除此之外,陳水扁和民進黨拒絕「九二共識」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島內的黨派之爭。「九二共識」是國民黨執政時兩岸達成的,因為國民黨和民進黨在國家認同問題上的衝突,民進黨很不情願接受這個國民黨所創的「概念」或者兩岸定位。
九二共識有內在缺陷
「九二共識」已經成為了兩岸僵局的核心。大陸方面要陳水扁和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但後者拚命抵抗。如何為「九二共識」解套就變成了兩岸政治人物必須努力的課題。在這方面,是否可以大膽一些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能否有「九二共識」之外的「一個中國」共識?
理性客觀地說來,兩岸九二年香港會談所達成的「九二共識」是有其內在缺陷的。這個「共識」的內涵是「一個中國」。但這個「中國」概念是相當抽象的。「一中各表」到了實際的政治領域並不具有政治操作性。一旦操作起來,就很容易向「兩個中國」的解讀發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當然,在「九二共識」裏,「一中」從地理概念上說是互相包含的,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已經包含了「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中也包含着「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即使是這樣一個具有互相包含性的「一中」概念也非常難以使海峽雙方接受。台灣方面不能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大陸方面也同樣難以接受「中華民國」,儘管雙方這樣稱謂並不違背「九二共識」中的「一中各表」的提法。
在台灣內部,台獨政治力量現在要把這個相互包含性的概念轉化成為一個互相排斥的概念,即重新界定「中華民國」,使之在地理上不包含大陸領土。這就是一種形式的台獨,即「中華民國在台灣」。當然對激進的台獨政治勢力來說,台獨就是要廢掉「中華民國」,建立台灣共和國。
台獨就是戰爭,但執政的民進黨又不會輕易接受「九二共識」。這就是兩岸僵局。那麽,大陸方面在向台灣方面施加壓力的同時,能否在「一個中國」問題上至少為民進黨的溫和力量提供最大的政治空間呢?在兩岸關係問題上,陳水扁曾經表達了非常激進的台獨言論,但民進黨內部的一些較為溫和和務實的看法,也往往通過陳水扁的口表達出來。
陳水扁極力反對的有二:一是反對「九二共識」,二是不接受「一個中國為原則」。在前一個問題上,因為不得不接受九二香港會議的事實,陳水扁當局也一直在嘗試如何解套,早些時候曾經用「九二精神」、「九二內涵」、「九二結論」等來替換「九二共識」。在「一個中國」問題上,陳水扁在其二○○○年就職儀式上,就宣誓「四不一沒有」並提出「未來一個中國」的概念。他也公開提過「憲法一中」。不管意願已否,陳水扁迄今還沒有正式放棄「四不一沒有」和「未來一個中國」。
在「未來一中」做文章
能否在「未來一個中國」上做文章?大陸本身對「一個中國」的定義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從早期強調「中華人民共和國」到現在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承認兩岸尚未統一的現實。能否在「兩岸尚未統一」和陳水扁的「未來一個中國」裏面找到一點最基本的共識呢?這或許也是有可能的。陳水扁強調,「獨立」與「統一」都是選項,這是為了討好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如果台灣島內傾向維持海峽現狀的社會力量強大了,或者隨着兩岸經濟的整合發展出傾向於統一的力量了,陳水扁或未來台灣領導人就不會那麽堅持獨立的選項了。
「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一個中國」,大陸方面能否發展出一定的靈活性,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在「九二共識」之外與台灣執政當局達成有關「一個中國」的共識呢?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陸一方面不可以放棄「九二共識」,因為這樣做勢必對接受「九二共識」國民黨、親民黨和其他政治力量產生負面影響。但另一方面大陸也很難迫使陳水扁和民進黨簡單地接受或回到「九二共識」,因此要考量其他方法,在「九二共識」之外發展出另類「一個中國」概念。要達成這兩方面的任務似乎不可能,但政治最崇高的地方就是要把不可能轉化成為可能。
鄭永年
信報財經新聞 200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