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搭晨早第一班車,
七時四十五分抵達大澳,
個天已艷陽到不得了。
在碼頭上等「喝龍」儀式,
一個當地阿叔站在身旁,
我照例搭訕:
「阿叔,
你一陣落唔落場呀?」
阿叔:「而家到D後生撐啦!」
跟著他大講以前的扒龍舟的威水史,
又告訴我幾十年前大澳的風光場面。
「全海都是艇,
大小艇夾手夾腳圍黃花,
捉黃花不能用摩托艇,
因為要靜心聽,
卜卜聲就是從遠而來,
到咯咯聲就是在船底。」
我好奇:「點解黃花有聲?」
阿叔:「佢個頭裡面有兩粒石,
游水時撞擊發聲。」
我驚嘆:「哦!原來係咁。」
這就像女孩著三吋高踭鞋去戲院看電影,
中場去洗手間,
就由起身「閣」足成條走廊,
原來,
是會招來殺身之禍!
萬般帶不走,
唯有業隨身!
要宿世怨親獵人無機可乘,
不是要拜懺唸阿彌,
而是要混淆視聽,
不但要俗世發聲,
還要不發同一種聲,
沒有招牌慣例,
而是要下下創新,
問你聽,
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