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美化地區小工程初探

整個早上被財政預算案淹沒際,在港鐵的新聞顯示屏上看到一則——「灣仔區議會今討論美化鵝頸橋」。我想在利東街、天星及皇后事件之前,這則新聞應該不致成為新聞吧。

2006年,行政會議通過強行區議會在地方行政的角色,並於灣仔、西貢、黃大仙及屯門四個試驗。在07/08年度的施政報告,正式落實於今年度新一屆的區議會實行。其中一項較值留意的,是「地區小型工程」計劃。區議員可將改善地區的小型工程,如綠化、增加健體設施等提出建議,區議會通過後便可實行。當然,整個所謂的「放權改革」,依然沒有改變區議會作為政治諮詢性小花瓶的角色。不過,這些地區工程建議的運作過程,都值得花點時間去觀察各方面如官僚機構及區議員的反應。

如上所言,灣仔區是四個先導區議會之一。在今日舉行的地區工程及設施委員會,議程中有不少「地區工程」的項目。在去年,灣仔區議會舉辦了一個名為「尋橋——公共藝術設計比賽」(http://www.adawong.org/dcs/Public%20Art/leaflet_front.jpg),緣起為工委會撥出一百五十萬,透過公開比賽,選出得勝作品用於社區,美化三條天橋。經過一輪…………選出了三項作品,分別為「Paper Lantern Bridge」(告士打道與分域街交界的行人天橋)、「Hong Kong Timeline」(銅鑼灣信和廣場毗鄰行人天橋)及「W」(告士打道與史釗域道交界的行人天橋)。

如何落實,首先,由區議會選出,負責這個項目的顧問公司,須與作者聯絡,整理出實際可行性、完整的財務建議及圖則等,再交各部門如「橋樑及有關建築物外觀諮詢委員會」、運輸署、路政署等等的贊同,最後整個項目再由區議會通過,才可實行。

「Paper Lantern Bridge」是該項比賽的冠軍作品,其在目前為止所碰到的波折,可作為日後工程的參考樣本。首先是官僚系統,雖然這些小工程名義上可以是由社區及區議員提出,但在不熟識運作及缺少足夠資料的情況下,在審批時往往困難重重。「Paper Lantern Bridge」其設計因政府部門的建議,作出了三項重大的修改,今日交上工委會的目的,正是希望得到區議會的贊同其設計修改,但這個修改設計,最終仍需得到政府部門的拍板。第二是財政有限,地區小工程的預算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追加預算十分困難。這次美化三條天橋的工程,招標仍未開始,其一百五十萬的預算已急速惡化,最壞的打算更是只能美化一條天橋。第三自然是區議員。並非所有的區議員,均對社區參與、社區美化、藝術裝置、公開比賽等等的各種意義均十分熟悉,這情況在換屆交接時更為嚴重。在是次工委會上,不少區議員對這些工程的來龍去脈均所知甚少,會上提問的重點,均落在維修保養的問題上。這道精神斷裂令顧問公司代表及作者一時之間,都有點不知所措。

堅拿道橋底的工程,則更能反映這些問題。這項工程早於06年開始研究,本不屬於「地區小型工程」之列。然「尋橋」比賽,爆出了一份「天橋下的錦鯉」的作品。據李繼雄議員所言,從前的鵝頸橋下的河,確是有很多錦鯉。於是,原本打算以土法康文署式美化工程的橋底,要研究起這項建議來。然今日提出的文件,顧問公司提出了三項建議,第一為保留最基本的項目如拆卸現有公園圍牆、美化地磚,第二項則增加「藝術」部份,在天橋柱子安裝鋁板,鋁板上則有「藝術圖案」。第三項則為實行「天橋下的錦鯉」設計。第一項工程費用預算為三百萬,後兩項則為六百萬,然「天橋下的錦鯉」的項目,顧問公司特提出「如實行此項目,則可能會導致延誤」以及製作錦鯉模型需267,000元的報價。如此,所有議員都導向了第二個選項了,提出意見的內容,就只有燈光色調如何、地磚用色如何以及應使用「二十四節氣」抑或「錦鯉」作為鋁板「藝術」裝置的內容。最後,議會決定採「二十四節氣」。最令我深刻的是顧問公司的代表,他說「要比賽二十四氣節設計嗎﹖我們有專業的設計」,言下之意,唔好煩了,就拿些樣版設計吧。

我實在不明白,「二十四節氣」與灣仔區特色有何關係﹖

翻查文件,原來康文署及地政署等部門,均可向區議會建議「地區小型工程」,他們的建議,均很容易得到通過。堅拿道橋底的工程迅即展開,這個區議會積極參與的項目,在不久將會隆重開幕,不過,你可能會發現,這個新項目與康文署的樣板工程,究竟分別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