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婉芬
由「香港教育劇場論壇」(TEFO)主辦的香港區「兩岸三地戲劇與教育會議 2005」於七月二十一日完滿結束。一連三日的香港區論壇滙聚了香港、上海、台灣、菲律賓和美國的劇場工作者、戲劇講師和學者。我作為戲劇的擁躉,又曾任中學戲劇科老師,當然不會錯過這項盛事。炎炎七月,參予以「樹人文化,文化樹人」為主題的戲劇與教育會議,尤如傾下杯杯涼水,叫人解暑之餘,更於教人納悶的教育改革氣候中,吸一口清新空氣。
首天的主題演講甚為深刻。主講的Dan Baron Cohen是「國際戲劇/劇場與教育聯盟大會」主席International Drama/Theatre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IDEA),現於巴西從事藝術教育及文化推動工作。Baron Cohen以「自主戲劇:培養具備『通識』思考能力的藝術」為題(The Drama of Self-Determination: The Art of Nurturing Critical, Reflective and Independent Thinkers),開宗明義地指出我們正受着獨裁主義的美學觀所主導。我們需要「文化素養」(即是一個以行動來呼起自我意識覺醒的過程cultural literacy - a process of performative self-conscientization),需要從教學角度去理解和運用「自主戲劇」(the drama of self determination),才有機會為社會提供或實現任何一種另類選擇。 Baron Cohen指出受歐洲理性主義的殖民文化教育的醺陶,文字和語言主導和主宰了我們對自己的歷史、身體、情感的認知和表達。我們需要以身體來再次索回對話和發聲的權利。他繼而分享他們於巴西一個小農村裡面一座農業生態學校進行的集體創作計劃。該計劃參予者達九十人之多,主要是10-16歲學生、還有一些老師和家長。他們以回收來的廢棄瓷磚碎片,鑲嵌拼貼成巨大的、集體創作而成的「書」。將它「寫」於學校其中一面牆上。整個計劃歷時一年。透過劇場習式:影像劇場(image theatre)和論壇劇場(forum theatre),參予的少年人細緻研讀自已和別人的心理、情感世界,並互相解碼。多元文化社區的內在衝突、緊張關係、偏見,亦得以透過劇場的影像具體地識別出來。在進行集體創作之前,少年人將公開犯錯的恐懼釋放出來。一起以「另一隻手」來書寫,更進一步的讓他們無阻礙地、無恐懼地進行集體創作的實驗旅程。
這個學校的集體創作計劃和它的教學方向,蘊含着巴西教育哲學家Paulo Freire所倡議的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和巴西戲劇大師Augusto Boal 的Theatre of the Oppressed 的精髓。那集體書計劃所實踐的是「對話式」相互學習的教育學和「意識覺醒」的教育功能(education for conscientization)(Paulo Freire)。讓每個人覺醒到自已有能力改變世界,創造和改造文化。Baron Cohen於主題演講中指出,縱然是目不知丁、即使主流文化如何刻意營做環境、條件叫我們患上文化失憶症(cultural amnesia),每個人的身體本身就是一個圖書館;蘊藏豐富知識,資源,作隨時開採。戲劇/劇場是為生活作預演,為探索新的權力關係作準備、排練(Augusto Boal)。建立集體文化行動,又同時肯定每個人的個人身份認同。一同體驗集體創作的實驗旅程。
儘管Baron Cohen所分享的是巴西一所農村學校集體創作計劃,但對於二十一世紀的香港,尋索教育方向極具啓發牲。香港社會當前的情况是,這邊廂公民教育委員會硬銷社會和諧、尊重差異,以建設一個共融、多元文化社群。那邊廂學校內外都是競技場。教育當局以個人自我增值為名,向師生們開戰。把老師、學生打造成為對方的敵人、競爭對手,物化和異化對方。社群內是存在差異,卻是有選擇地被(不)尊重。文化是多元、卻是有選擇地被熔化(melt down)。教育是為經濟社會服役,複製工人。教育改革是越改越非人化,不斷製造和强化「個人/社群」的二元對立關係,為當權者製造支持者。我想,要建立共融社群、尊重多元文化,Baron Cohen這個巴西集體創作書的理念、實踐和經驗,帶給香港教育舞臺的啓發是:我們需要一個以文字以外的教育學(pedagogy)。以身體、影像為符碼,發展出每個人對自我的認知。透過互動的行為、專注的觀察和批判地對現况作反思,建立相互對等的對話的空間,經歷社化和人性化的過程。釋放人與人之間因差異而產生出來的恐懼,創建一個以身體作符碼、勇於擁抱差異的教學方式,來突破「個人/社群」的二元對立關係。倘若,具競爭性和非人化的教育過程是一個必然的社會狀况,揮之不去、又無可免避。那麽,一個文字以外的教育學將更不可少。它會有助形塑學生作為主體,跟那具競爭性和非人化的教育過程進行對話和作出回應。
相關文章
小西 :以人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