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羅太(一)

很奇怪,羅太調職一事,經由政府一手倡導熱烈的討論氣氛。我有時想,若政府不是那樣高調及不依常軌宣佈及處理調職事件,羅太調職一事還是不是一樣受熱烈討論,還是更熱烈呢?友人在廉署工作,說黃專員在宣佈調職那天「倉皇」回署,以已不是廉攻專員的身分宣佈自己已離開廉署了。那情況可真諷刺。

羅太調職,在這裏的幾位關注教育工作的朋友竟沒有一言半語討論。真怪。是因為喜歡羅太,不忍月旦?是因為不愛羅太,鄙於月旦?羅太已調職,但總仍不免受學者繼續評論,論其功過,是學者們或老師們心胸狹窄,趁她離開的時候還狠插一刀?

所以,為政者當要有智慧,當能洞悉世情。這不是甚麼技能或技倆,這是智慧。英國佬最懂政治智慧,中國人和香港人都差得很遠。殖民地官員無須自己判斷形勢,只管按牌理出牌,自然頭頭是道,現在要自己鑑辨世情,端的不容易啊。

羅太掌管教育八年,舉足輕重,羅太就是教育改革的化身,教育的成敗,就是羅太的成敗。因此,論羅太得失,即論教育成敗。論教育成敗,即論羅太得失。任你怎樣安排,總不免也惹來一番總結。

最佳下台方法,無過於先總結教育發展的階段性成效,然後再宣佈調職的消息。這才能減少羅太走後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