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港府施政報告出爐。此報告並沒有令筆銘失望,因為既無希望,何來失望?其實港府諸事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既無施政,又何需施政報告?過去一年,港府最輝煌之政績為拘捕示威者,此舉明顯有助縮窄中港兩地文化差異。有網民於中聯辦門外開香檳,濺濕閘內一名保安員,竟被控「普通襲擊」。本港警方創意之高,古今中外無出其左右者。如此政府,人民捱苦。
未觸及核心問題
鑑於樓價急升,施政報告中對房屋政策着墨頗多。置安心計劃美其名是「居屋優化版」,但幫助夾心階層上車跟樓市遠超市民負擔是兩碼子的事。本港市民供樓,並非只是單單為一個首期煩腦,而是為終身當房奴而悲憤。政府只是偷換慨念,並沒有解決當中樓價過高的深層次問題。
置安心計劃杯水車薪,區區租金回贈只約為首期三成,市民依然要為餘下首期和漫長的供款節衣縮食。敢問特首,夾心階層買不起樓,難道高地價政策無半點責任?政府辯稱香港土地供應少,但新加坂又何嘗不是彈丸之地?為何新加坂國民又不須如本港市民般當終身房奴?連安居置業也如斯困難,市民又豈會對香港有歸屬感?
遠水焉能救近火
此外,置安心計劃足足要2014年方能推出首一千個單位,足見港府效率之高。整個置安心計劃暫時只有五千個單位,若果試行成功才會考慮增額。以本港樓價之高,夾心階層之眾,區區五千之數又有何用?數額之少,又如何能令市民安心?置安心到底是安市民之心,還是安地產商之心?
近年,地產商將新樓盤「豪宅化」,此舉間接帶動二手樓價上升。雖然政府將「發水」幅度限為一成,但此限制卻於明年4月才生效。地產商不但有足夠時間在死線前「入則」,而且屋宇署批出的建築圖則有效兩年。如果地產商在期滿時作出少許修訂,重新審批後,又可再獲兩年有效期。「好打得」林鄭看似態度强硬,但一手樓盤未來數年可能會繼續「發水」。
拋出虛招無實用
港府雖明言會主動賣地,以輔勾地表制度之不足,但卻又強調無硬性供應額。如此虛無飄渺之事,難保兩三年後不會一如往時的八萬五,不再存在。即使現時增加土地供應,地產商金錢挂帥,也只是興建一些華而不實的偽豪宅,此並無助市民置業。同時,港府把房地產於投資移民計劃中暫時剔除,又把投資移民的門檻金額由650萬元調升至1000萬元。然而,近年該計劃下的房地產投資只佔市場總成交金額約1%,如此「扮嘢」措施,又有何實用?
綜合上文,是次施政報告並未能解決樓價過高的深層次問題。在QE2的大環境下,加上土地供應繼續有限,資金自然湧入樓市。特首若然以穩定樓價和維護自由市場為名,對樓市不干預,香港將重返97年的地產泡沫,界時衝擊必然更大。港府到底又應否死守高地價政策,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