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繼續韓風:中產階級中間偏左民主運動 (PSPD)

香港的民主運動進入泥灘, 香港政府帶你遊花園, 搞民主發展路線圖, 誓死不給時間表, 又以中央來大石壓死蟹, 要它們乖乖地當個建制反對派, 說不定有天委任其中一個當特首呢? 其實也真的無所謂, 既能接受港英殖民官僚系統的人馬, 當年有份在基本法草委會的成員, 也不難跟中央冰釋前嫌吧. 反正不論民主派, 自由黨, 民建聯和香港政府, 對香港的經濟政策均沒有多大分別.

在民主政治遙遙無期下, 市民社會能有什麼搞作? 在這裡繼續韓風, 參考一下南韓中產階級民主運動的經驗: people's solidarity for participatory democracy (參與式民主的人民連帶).

PSPD是目前南韓最大的一個非政黨支持的民間機構, 它於1994年, 軍事政權倒台後的一年成立, 是民主運動的延續, 強調人民參與式的民主. 其創會成員共200名, 主要來自三個領域: 人權律師和法律學者, 社會科學學者和民間團體, 把團體定位為獨立(非政黨)進步的市民運動, 監察政府各種政策.

PSPD有四個方向: 1. 市民參與: 組織70%經費來自市民, 其活動有大量的義工參與組織. 2. 市民連帶(solidarity of citizens): 保障市民應能享有的權利, 包括國際人權公約於南韓的落實. 3. 民間監察: 包括企業與政府(人員)的監察. 4. 尋找另翼可能: 包括政策, 經濟和民生政策.

從一開始, PSPD主要依賴媒體的力量, 透過社會專業菁英於報章裡發表監察性和評論性的文章, 發揮輿論監察的作用, 並主動提出其他政策的方向.

近兩年, 其具體工作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小股東監察企業的運動, 透過收集小股東的授權書, 想辦法進入企業董事會, 取得企業的資料, 以監察企業決策是否有違反小股東和市民的利益. 當然, 這項目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南韓大部份的大企業都是由國家扶植起來的 chaebol, 有點像國內的國營企業, 對社會要有一定的承擔.

2004年12月, PSPD一共有超過 13,000會員, 每年從會費籌得1百萬美金, 有50個全職和200個義工.

PSPD成功的地方是把舊有的社會運動與新的市民運動連結起來, 並嘗試連結左派和中間派, 市民社會和某些進步的政府力量, 專業和社會運動行動者. 傳統的社會運動有很強的意識型態取向, 但卻較少研究政策的取向, 市民社會強調自由和權力, 較少處理經濟公義的問題, 兩者的互動有助推動社會裡進步力量的生成. 因為PSPD強調社會改革力量的連結 (solidarity), 它的訊息來自不同的層面, 其言論和政策取向相對能較考慮不同方面的立場.

它開棄了南韓軍事化的抗爭傳統, 以專家, 媒體和社會改革的角色介入政治, 經濟和社會政策, 慢慢建立發言權. 前線的組織者是社運活躍份子, 約一半來自80年的火紅抗爭日子, 有很強的自主性. 但前線報告發表前經過策略考慮, 務求爭取得市民的支持, 過程中會有很多內部的辯論. 因為其經濟和政治上(核心成員均沒有政黨背景)的獨立位置, 從94到2000年, 其會員人數均以倍數增長, 成為社會上最具有民眾基礎的進步力量.

PSPD的發展, 在南韓有點階段論的背景, 先爭取到民主政府, 再組獨立監察力量, 而且因為成民主政府上台先, 社會運動的取向比較單一, 搞社運就像要跟政府併命一樣, 但民主政府上台後, 社運的空間開始多元化, 而PSPD的不同部門, 正好配合這種多元化的出現, 變成一個接合點. 這個背景, 跟香港相差很遠, 香港NGOs數目之多, 關注議題之廣, 可謂亞洲之最, 可是各個團體自成一角, 缺乏接合. 我們亦沒有可能跟從一個階段論的發展, 一方面是民主政府遙遙無期, 而目前的政黨政治亦對市民缺乏承擔. 南韓的民主政黨, 是跟民眾運動一起打拼出來的, 香港政黨, 除了一個六四事件外, 從社會民生的角度, 是遠離民眾的, 民主政府的生成過程缺乏人民的參與(除了七一出來行以外).

究竟要如何把人民的關懷納入政治光譜中? 希望可以再以別人的經驗, 反映出我們之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