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繼續阿叔與天馬艦

東方, 太陽, 蘋果, am730, 成報, 新報均以扒王妻因不滿請巴士阿叔企圖自殺為頭條. 一年不知有多少人反鎖自己在房門的案件, 若不是報章把巴士阿叔視為連載小說, 絶對上不了頭條.

文匯, 都市均全球城市競爭力香港排19為頭條. 明報講世界杯青年猝死. SCMP以天馬鑑的公眾爭議為焦點, Standard 則揭BoCom騙案.

那一則對香港影響更大, 且看處理環保署署長趙德麟於信報, 商報, 文匯, 明報的吹風! 只有SCMP 和蘋果的社論平衡了政府的放風行徑.

----------------------------------------------------------------
蘋果日報  
2006-06-12
社評

--------------------------------------------------------------------------------
 
蘋論:不應讓添馬艦總部匆匆上馬

--------------------------------------------------------------------------------
 
為了讓添馬艦新政府總部順利上馬,這一陣子不同的政府官員都在努力回應各方面的質疑,例如行政署長謝曼怡女士就在報章發表文章回應前高院法官李福善先生的質疑、例如環保署的官員就透過不同渠道解釋添馬艦新政府總部不會加劇空氣污染的情況。官員願意作出回應、願意解釋當然比假裝聽不到反對的聲音好,但是這些回應、這些解釋都沒有觸及最核心的問題、都沒有觸及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特區政府為何需要興建一個新總部、那就是特區政府為何要在添馬艦花數十億元興建一座新總部?

現時的政府總部無疑已使用多年、無疑已沒有拓展擴充的空間,但是地方是否夠用跟總部用了多久、跟總部不能擴建並沒有多少關係,現代的通訊科技、電腦技術、辦公室自動化安排已大大縮小了儲存檔案、資料、文具、辦公室用品的空間,可供用作辦公室、會議室的空間則有所增加;換言之,同樣的總部、同樣的樓面面積可比以前容納更多職員同時工作、可以比以前舉行更多活動及會議,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區政府卻依然在抱怨政府總部地方不夠用,難道過去幾年來政府膨脹的速度比電腦晶片容量增長的速度還要快嗎?

而且正如我們在較早前指出,縮減總部的規模,把支援服務、後勤服務、非核心人員遷離市中心的總部大樓是大勢所趨、是所有管理優良的大企業都在努力的方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令總部更用得其所、更具成本效益。若果特區政府真的認為地方不夠用,它該做的是像優良的私人企業那樣把一些非核心人員、支援人員遷到其他地區、遷到後勤服務中心,以騰出地方容納核心的人員、必要的服務;誰知道特區政府卻反其道而行,不僅沒有盡力控制總部的規模、不僅不積極仿效私人企業那樣把總部人手分流,反而二話不說的就要在市中心區建一座更龐大、更堂皇的總部。這只能讓人懷疑,特區政府不是不夠地方用,而是不懂得如何地盡其用罷了。

此外,特區政府不是一直在吹噓已成功削減公務員的數目、已成功令公務員的數目從高期的超過二十萬降至十六萬左右麼,既然公務員的人數已下降五分一、既然公務員人數已大幅減少了四萬人、既然公務員隊伍已不再「肥腫難分」,政府對辦公室的需求,政府佔用的辦公室面積理應下降、理應比以往幾年減少,怎麼特區政府突然又以地方不夠用為理由要放棄現時的政府總部,要在添馬艦興建一座超級政府總部呢?難道政府的所謂削減人手、削減公務員人數都是騙人的把戲?

顯而易見,所謂地方不敷應用、所謂政府總部大樓太擠迫都不過是藉口、都是不成理由的理由;只要特區政府重新整理政府總部的人手、只要政府仿效私人企業那樣把人手分流、只要政府更有效運用通訊及電腦科技,現時的政府總部依然可以應付、依然不會妨礙政府的施政效率。也許,特首及特區政府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樹立一個「改朝換代」的象徵、是想建造一座可以作為香港地標的政府大樓,以取代現時那座毫不起眼、毫不堂皇的下亞厘畢道政府總部。但是,香港市民有需要、有理由為了政府這點虛榮而付出數以百億元計的代價嗎?

-----------------------------------------------------
趙德麟
2006-06-12
 
 
添馬艦環境影響微不足道

--------------------------------------------------------------------------------
 
  近日,添馬艦發展計劃引起不少激烈討論。究竟這個計劃在建造和運作期間是否真的會帶來空氣污染呢?有些評論認為情況確是如此,但我相信他們的憂慮是基於一些誤解和無事實根據的指控。

  添馬艦發展計劃主要包括開拓一幅兩公頃的休憩用地,以及興建政府總部大樓和立法會大樓。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這發展計劃不屬指定工程項目。條例規定,面積二十公頃或涉及總人口超過十萬人等工程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估。添馬艦發展計劃只佔地四點二公頃,而辦公大樓亦只能容納約三千六百人,包括公務員和立法會秘書處職員。 

  儘管添馬艦發展計劃並沒有進行過環境影響評估,但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包括添馬艦用地)卻曾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報告已根據《環境影響評估條例》所訂的法定程序諮詢公眾,而自二○○一年起已上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網頁。

環評模式國際認可

  有些關於添馬艦的評論質疑環境影響評估中有關空氣質素的評估。我得指出,情況與批評所指的剛好相反,空氣質素的評估是根據國際社會及香港既定方法進行,採用了California Line Source Dispersion Model Version 4(CALINE4)。這是一個可靠兼證實有效的評估方法,不少海外國家都採用這個評估模式去估計密集市區的空氣質素。

  空氣質素評估已充分考慮多項因素對中環填海計劃第三期內現有、已落實及已規劃發展所預測空氣質素的影響。評估是以審慎兼保守的方法進行,採用當時可供應用的最佳資料和數據。空氣質素模型所採納的資料,包括區內現有及建議中的道路網絡所帶來的車輛廢氣造成的累積影響,推算至二○二七年繁忙時段的交通流量,對車輛排放的保守估計,以及最惡劣的氣象情況等。

  一些關注團體指出,環評報告低估了二氧化氮和可吸入懸浮粒子的預測水平,他們認為現在直至二○二七年空氣質素的預測是低於路邊空氣監測站以往的記錄。

不虞產生峽谷效應

  事實上,鑑於近年推行的措施得宜,本港的路邊空氣質素已有改善。在一九九九年至二○○五年,路邊可吸入懸浮粒子及氮氧化物的水平分別減少百分之十四和百分之十七,同一期間黑煙車輛的數目也大幅減少八成左右。公眾對「峽谷效應」的憂慮,主要是根據二維模型作出假設,認為樓宇之間全無間隙。然而,添馬艦發展計劃卻涉及兩公頃的休憩用地,而且不同高度的樓宇之間留有很大間隙,空氣可自由流動,抵銷任何可能產生的「街道峽谷效應」。 

  另一方面,額外的交通流量對添馬艦空氣質素的影響,亦並不明顯。我們預計在早上繁忙時段,每小時增添不多於五百八十一客車架次,而在下午繁忙時段,每小時亦增加不多於四百零六客車架次。由此可見,影響並不明顯。

  有關添馬艦用地之下的泥土含有高濃度二噁英的指控,是完全沒有實據支持的。跟據專家的意見,一般只有在焚燒含有某類塑膠,例如聚氯乙烯的廢物或類似物料的過程中未完成燃燒過程,才有機會產生大量二噁英。我們無理由相信,在中環市中心添馬艦用地上會出現這種情況。

  有人將添馬艦與前財利船廠混為一談。一般而言,船廠的正常運作也不會涉及大量燃燒含氯塑膠廢料的活動。前財利船廠較一般船廠不同,當時在一些地下焚化坑及廢料坑發現受二噁英污染的泥土,相信是與焚燒含氯塑膠物料的活動有關。

  我們已深入研究和考慮添馬艦發展計劃對環境的影響。正如上文所述,有關影響是微不足道的,僅有的輕微影響亦可透過現在用於所有大型發展項目的污染管制措施加以適當處理。

署理環境保護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