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編輯室手記:兩個「要你命」的諮詢

特區政府在本周正式啟動了兩個「要你命」的政策諮詢工作,各位務必踴躍反對。

政制改革諮詢:取泛民政團的命

回歸後的立法會經常被詬病為「無能」,因分組點票、限制議員提案範圍和比例代表制選舉,都令香港立法會議員只具「立法」之名,實如斷雙臂。議員在「立法」過程中只能坐而論道(故香港的議員常被批評「只會嘈,不做事」),既不能提出涉及政府開支的動議,亦無權在議事堂倡議政治體制改革,唯一的權力就是在重大政策上否決政府的提案(例如政改諮詢方案需三份之二立法會議員通過)。這是回歸後泛民主派政團面對群眾時最大的的生命力,故有所謂「保住二十席」之說。細心留意今次政改諮詢,目標是要取泛民政團「否決權」的命脈。

剛公布的諮詢文件建議在不改動現行立法會功能組別和直選議席比例下,注入「民主元素」。首先,建議不增加傳統功能界別,另增加5個由全港400多位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的功能議席,連同現有1席區議會功能組別議員,即2012年很可能有共6席有「民主成份」、但非直選產生的立法會議員。另外,直選部份再加5席,合計70席(原來有60席) ,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狡猾地說:「這已是一大進步。」

此方案如何取泛民的命?首先,6席區議會必屬建制派政團囊中物。現時建制派在400多位直選區議員中佔4份3,故無論6個議席由全票互選,抑或分區互選,也沒有泛民主派的份。其次,跟據泛民主派過往選舉的6:4定律,他們在新增的5席直選也得不到很多甜頭。結果很可能是將來立法會的「民主成份」高了,但泛民主派議席萎縮至不夠3份之1,「否決權」危在旦夕。

唐英年不單跟泛民政團玩數字遊戲,政改方案還存在不少有違立會選舉精神的問題,與選民利益息息相關。首先,為何政府要強迫市民將區議員與立法會議員的選擇綑綁一起?處理區內事務的議員,為何就有能力擔當立法工作?你會否同意深水埗的民協,一定是好的立法會民意代表?其次,為何市民要繼續接受一人身兼兩級議會的民意代表?此方案是否鼓勵政治業餘化?所謂增加了「民主成份」的政改方案不是一廂情願,它也是建基於政治現實形勢出爐。特區政府眼見近年「大國崛起」,一方面狂推愛國教育,另一方面18區區議會被親共派攻佔,民政局便以「地區」和「民意」之名,開水喉予區議會大搞愛國活動,區議會多欣然接受。這批地區嘩鬼將於2012年後殺入立法會,政改是衝著誰而來?呼之欲出。

公共廣播檢討變「香港電台」諮詢:用錢買你的命﹗

另一個狠得要取人命的諮詢文件叫《香港電台:履行公共廣播機構的新使命》。它的前身是公共廣播服務檢討委員會報告,當時的委員會說香港需要發展一個真正獨立於政府的公共廣播機構,而它不一定是香港電台。但2009年的諮詢文件的焦點卻主力處理港台去留,將「公共廣播」硬塞給香港電台這個政府部門履行。可謂玩弄文字,混沌視聽,極之荒謬﹗

這份諮詢文件就是要港台的命,因這幾年間香港電台的員工一直面對兩大問題: 1. 政府部門身份令其不夠獨立,親共政治壓力迫使港台「收斂」言論,可能引致自我審查。其次,港台聘用大量合約工與原有公務員體制並行,引致同工長期不同酬。 員工一方面要爭取獨立的理想,一方面為職業保障奔走。

誠如一位時事評論員於最近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團會議2009中說,諮詢方案是要問港台員工「要錢定要命」,甚至是「用錢買你的命」。諮詢文件建議加開公務員職位,此舉是否企圖「收買」港台員工,誘使他們放棄爭取真正獨立的公共廣播?另一個值得公眾與港台員工思考的問題是:真正的獨立公營廣播機構,應否由公務員組成?諮詢方案表面上為平息員工長久來同工不同酬的不滿,實情似乎是以「吃飯權」取消香港人追求一個脫離政府、真正獨立的公共廣播機構的社會理想。幸好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工會聲明中,堅持爭取一個獨立於政府的,至於如何積極爭取,則有待觀察。

立法會將於十一月十九日舉行《香港電台:履行公共廣播機構的新使命》公聽會,獨立媒體(香港)亦會到場發表意見,民間記者會緊貼這個決定香港未來會否出現獨立公共廣播的諮詢工作。

請大家踴躍討論這兩個要命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