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外面的世界遠較獨媒熱鬧。
政府仍懼怕互聯網
區議會選舉候選人報名正式展開,政黨和團體先後舉行誓師和記者會宣佈參選人數和名單。媒體焦點放在哪位政界名人出選爭取「超級區議員」席位。對於候選人和網民來說,似乎當下更關心的是候選人要避免Facebook「宣傳」自己,以免觸犯《選舉(舞弊及非法行為)條例》。報章引述選舉事務處把Facebook帳戶計入選舉用途,而候選人和網民沒有事先申請而刊載和分享訊息也屬違法。這弄至不少候選人要澄清現有的帳戶並不作選舉用途,又另設專頁放置選舉訊息。我們可以批評選舉事務處做法「擾民兼荒謬」,但更重要的是政府內部對互聯網仍滿有戒心,不希望候選人藉網絡宣傳,更不希望非建制派人士運用互聯網增加宣傳渠道而威脅建制派別選舉勝算。要不是網民早前集體對抗選舉管理委員會早前的建議,即規管網上媒體在選舉期間的行為,今次對區選的管制則更嚴苛。
特首選戰拖垮行政會議?
另一邊廂,特首選戰也越來越「激烈」。有消息指唐英年即將辭職並參選,其粉絲團就不斷勸退對手,以及發表「創意十足」但內涵欠奉的理由支持唐英年出任特首(可參考此文)。梁振英就繼續撰文分享其治港理念,以及宣佈積極籌備參選。我不是選民,只能跟大家一樣「觀戰」,在嘲笑唐英年陣營言論。觀戰之餘,不禁要再三問,當現任特首,以及兩位疑似特首候選人沒有政黨和聯盟結連,而且各有各盤算,究竟行政會議如何運作?行政會議是協助特首決策的機構,但成員會否各拖各後腿,結果一些明明對多數市民有利的政策也被人事鬥爭拉倒?
繼續在社區找新聞
選舉新聞佔據了主流傳媒,社區動態成了本周獨媒的主菜。在中秋節前夕,有網民自發分享食物和物資給基層人士,包括被貶稱「喪屍」的無家者、拾荒長者、住床位和板間房的人士,並把記錄上載。獨媒特約記者阿釘就跟進了天水圍社工和街坊爭取天光墟小販市集的進展。墟市不僅促進民間經濟交易,更能連繫社區網絡,正如當區社工說,不少街坊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找人聊天,消磨時間,就連小販也喜歡邊賣邊聊天」。這是初步回應上周周記的建議,透過報導和文章尋找社區的不公義,互相分享出路,截擊右翼勢力。
PS:同樣要截擊警權過大
正想添置文章主題圖片之際,收到阿藹的離線沙龍的撮要(也可觀看影片)。沙龍在九月十七日進行,主要探討內地和香港兩地的警權如何日益膨脹,以及尋找對策。嘉賓也直言內地公安侵害人身自由越趨嚴重,而且方法多樣,包括貼身監視和精神肉體傷害。而本地保安風氣也被內地影響。例如博客北風就指出媒體人長平的留港工作簽證較他人短,而且阻礙重重。梁國雄就批評民主派別不能一致反擊本地警察濫權,而且忌諱行動抗爭,導致肢體衝突被污名化。
最近聽過一位政府高官說,希望市民有不滿,也希望用和平理性的態度解決。對此想法有保留的人認為,正是政府不理會民間訴求,民間才選擇用較激烈的手法表達,警方應保護市民表達意見。高官認為這是個惡性循環。聽他口吻,始終要反對者先解開此結,並暗示警方不會改變打壓示威者和異見聲音的做法。事實上,香港的政治體制是傾向保護商界,而且政商暗合的例子不鮮,制度上的不平等造成了各項社會問題。如果高官的想法跟領導層的想法一致,那麼這個結只會越來越緊,政府繼續積累民怨爆發的本錢。
期待更多本地以外政經資訊
本周同樣踏入九一一十周年和雷曼銀行倒閉三周年,潘小濤和am730扼要地總結了這兩件大事。事件改變了世界和香港的發展軌跡,而且有分析也指出九一一是次按危機的其中一個遠因:沒有恐怖襲擊,美國聯邦儲備局就不會大幅減息挽救經濟,也不會導致房貸過熱,過度投機,最後經濟泡沫爆破。然而,看著看著,似乎網站沒有一些回應世界局勢的文章,不論是原創和轉載。這是因為讀者和寫手較關心本地事務,還是大家自覺在報章或其他網站尋找資料?獨媒當然很難做到主流媒體那樣,做到「樣樣齊」。網站特約記者有意報導更多內地(尤其是珠三角的)新聞,我們也歡迎熟悉經濟和兩岸四地以外的政治社會資訊的朋友生產文章(例如五月新加坡國會大選記),激發討論,拓闊讀者眼界。
主題圖片來源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