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獨媒的電郵組鬧得最沸沸揚揚的,是有關第三條機場跑道的討論。
其實,這是一場預告了很久,但卻未有備戰的民間討論。話說,反高鐵運動後,機管局擔心第三條跑道會被民間叫停,不單與媒體高層喝茶,更主動約見了一些反高鐵的運動核心。大概好幾個月前,獨媒特約記者會已提要跟進,然而作為民間媒體,沒有專職記者,亦沒有媒體機構既有的採訪管道,拖拖拉拉下,還是等到諮詢報告出台後,才著手跟進這新聞。
大部份主流媒體、建制派政客和時評人均支持這個歷時十幾年,要花十三多億才能完工的工程,有的甚至說工程若受阻,香港會死。就此,特約記者Zinnia,採訪了目前社會上主要的反對聲音,機場發展關注網絡巫堃泰的意見。巫的意見,大都集中在技術層面,包括機場可處理的升降數據、安全和空域限制等問題。
老實說,技術問題我不懂,只記得在啟德轉赤臘角時,亦有一大堆的技術爭論,包括風切變等,到最後經過不斷的試飛,找出一個最安全的降落角度。這些都不是一般市民能跟專家爭拗的問題。我反而希望從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去切入討論,究竟交通運輸是服務於在地市民之所需,還是純綷一盤生意,使在地市民受罪?
香港幾百萬人的人口,一個小機場足以處理本地市民的客運和貨運需要。矛盾的是,當我們計算機場容量時,我們會把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客貨運量算進去,但當有反對聲音提出與國內機場合作時,機管局則以不同的司法管轄區來推搪過去,然而當有人質疑中港空域限制將鎖死香港機場的升降量時,機管局又說可與中國民航局商議解決。正如機管局自己的宣傳所說,香港的機場,目前處理了珠三角地區八成的國際客運量和九成的國際貨運量,這些客貨運大可直接分流到寶安機場(跑道將由一條增至三條)及白雲機場(跑道將由二條增至五條),而不用經陸路運至香港再轉到國際。事實上,廣州白雲機場為了升級為國際機場,亦將把部份國內航班分流到惠州機場。
在建造高鐵時,政府天天在高唱區域一體化,不與國內高鐵連接,香港便會死。但到了機場擴建時,機管局和親中建制的論調又完全改過來,恨不得把珠三角的人和貨都往機場裡塞,塞不進就拿香港的海岸生態、中華白海豚的生命、香港的空氣質素(包括珠三角貨物陸路進港的污染)、市民的健康(嘈音、懸泛粒子等)作為注碼,以滿足它不斷擴人賺錢分紅的慾望。
這慾望甚至蓋過一些最基本的成本效益考量。上星期正好碰上一位出席第三跑道諮詢會的國內來港專材,他很簡單地從一個競爭成本的角度,指出香港第三跑道,不論在工程造價和環境成本來說都太高:同樣一個客運量,在其他的地方廣州也好、桃園也好、上海也好、仁川也好,因為它們不用填海,可以用一半至三份之二的工程成本去完成。這不是說香港機場沒有競爭優勢,而是說它的競爭優勢不應在「量」的層面,而是要爭取高質的客貨運。
第三跑道,的確有很多要討論的空間,當中包括珠江三角洲去工業化帶來的影響,是否能發展石崗機場去處理短途和廉價航班等等。而這也是獨媒在未來幾個月會用力的挖掘的議題。跑道公眾諮詢截止日期為今年9月2日,大家可在這裡下載摘要、大綱和技術報告。
另一個會著力跟進的議題是《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草案把二次創作、惡搞行為列為刑事,若強行通過必定帶來無止境的選擇性執行及官/民/警的矛盾,二次創作不單是網絡文化,也成為了電視電影文化的一部份(離太郎:請先檢控周星馳和王晶)和本地創意產業借力搞 gag的點子(如詹瑞文翻唱 micheal jackson 的仆街歌),一但通過,社會必定永無寧日。其實從諸多的跡象,包括補選爭議、選舉條例、以致警察對示威者漸趨強硬的手法、浸大校方肆意破壞紀念汶川地震的藝術展品等,大陸化的力量越見明顯,假若香港真的會死,不是因為少了一項工程,而是自由民主、平等博愛、土地正義等價值因經濟利益權力的考量而失守。
一如既往,獨媒將於七月一號在灣仔克街附近擺攤,今年我們會寄賣由胡佳和曾金燕合拍的《自由城的囚徒》和艾曉明多部作品,包括《國家的敵人》,希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