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周下來,馬尼拉挾持人質事件,大概仍然是大眾關注的焦點。事件固然奪去了八條人命、影響了好幾個家庭、為倖存者或許帶來仍未確定的創傷,但事件同時也鮮有的為大眾極的情感震撼,集體哀傷瀰漫全城,一是引發事件頭七(上周日)八萬港人上街遊行哀悼,二是解發網上排菲言論,有港人甚至因此辭掉菲籍傭工,或對菲籍傭工惡言相向。正如香港人權監察所言,這一方面背離種族包容的傳統,另一方面則有可能違反《種族歧視條例》。固然,菲國政府與警察在這次拯救行動以及往後的調查上的錯誤與失責,責無旁貸,但正如今次事件倖存者之一李瀅銓所言:「不過,要慰死難者在天之靈的方法不是責難無辜的菲傭或菲國人民,我們的焦點要清晰,針對菲國的政府和警方,要求公正的調查,追究事件責任,以及支持傷者及死者遺屬安排日後的生活,這才是對事件中死傷者的實在關懷,長遠而言,我們該更支持菲國人民建設更可靠的政府,更有公義的社會,這樣香港才真正算得上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有人道關懷的國際大都會。」李瀅銓五千字 的証詞鏗鏘有力,文中所引魯迅的格言:「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近日更成為了網絡上熱傳的金句。雖然港府最近趁着這非常時期宣告,包括菲傭在內的外籍家庭傭工凍薪,而2010年7月17日通過《最低工資條例》草案,也將留宿家務工(外傭)排除在條例保障以外,但香港公民必須堅自由開放的傳統,莫向法西斯的國度傾斜。
正如不少論者所言,香港有一個不少的菲律賓人口,很多香港小孩就更是菲籍女傭湊大的,但我們對於這個「這麼近,這麼遠」的國家及其人民,卻所知甚少。我們除了知道菲律賓向香港出口了大量外籍女傭外,我們對於彼國的民主崎嶇路與政治腐販的脈絡又所知多少?(另見孔令瑜的〈不要「以暴易暴」〉)在是次事件中送掉的八條香港人的人命以及菲國本地無日無之的政治謀殺的死者,都是菲國政治腐販的犧牲品,港人在針對菲國的政府和警方、要求公正的調查、追究事件責任之餘,長遠而言,是否也應該站在普世人權的角度,協助彼國改善人權狀態?
(二)
說到《最低工資條例》立法,雖然草案終於正式在2010年7月17日於立法會通過,但魔鬼都在細節中,關注本地勞工的民間團體「左翼21成員」就更是長期跟進,想了解通過的草案有多魔鬼,可看看楊穎仁的〈救救我們,救救我們的最低工資〉,要知道政客如何現形,則要看最這一篇〈低工資立法政客現形記〉。不過,草案雖已通過,但最低工資數目仍待特首拍板,看來這場三十三與廿蚊張的大戰仍然會持續好一段時間。
(三)
近來另一大事,自然首推80后高調選戰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成立於1995年,是香港少數具有民主成份、資源與權力訂定文化政策與推動本地文化發展的法定機構。不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就有紛爭。自1995年成立以來,藝發局就更是風風雨雨,常常被界內疚病為淪為(藝術界別)的「分餅局」,加上九十年代末市政局殺局,本來取代藝發局、統合全港文化事務與資源而成立的文化基金(文化局)無疾而終,新成立的康文署獨大、坐擁龐大資源,更大堆頭的西九將要來,藝發局還有可為嗎?或許,這才是所有磨拳擦掌的候選人所應該首要問的問題。但十五年下來,藝發局為什麼會落得殘局?且聽梁宝白頭宮女話當年,看看藝術界是如何墮落的,深入了解箇中的偶然和必然。當然,正如陳雲兄所言,藝發局大概還是可為的,雖則其自身問題盤根交錯,非全面深入了解,實不能釋放其「可為性」。為此,獨媒將會在下周日舉辦民間論壇(此外,也請留意本周六的官方選擇論壇,地點是柴灣青年廣場,時間由上午十時到下午六時),並組織系列訪問與特稿(打响頭炮是「電影與媒體界別」候選人之一崔允信的專訪),嘗試為這個政府年度撥款不到二億的文化機構,把一把脈,也為西九年代的文化願景與未來,打好基礎,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