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網絡時代的庫拉圈

--葉蔭聰

我上次提到網絡媒體,需要禮物經濟,捐錢支持網上媒體就像互送禮物,最近在網上看多了一點東西,又有一些新體會。

由自由軟體到庫拉圈

大家可能也聽過自由軟體運動(Free Software Movement),創始人Richard Stallman,反對軟件的專利版權制度,認為會妨礙軟體發展,他認為,軟體應該自由流通,讓人隨意使用及修改,這才可以使知識生產得以自由流通,蓬勃發展;有人認為,他的想法及做法,就是最原始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反對以私產為核心的商品經濟。

最經典的禮物經濟,可數人類學家研究的庫拉圈(Kula ring),在南太平洋靠近新畿內亞東面,有一群小島形成一環狀,每一島上的居民都會把臂環與項鍊分別交到東面及西面的鄰島去,於是這兩樣東西,會經過循環回到原來的島民手上!因此,臂環與項鍊,都不是私產,也不是消費品,不會被消耗掉,而是島民之間社會連結的中介物。

不少人把庫拉圈連繫上當代知識的生產,例如Linux沒有成為創始人Linus Torvalds的私產,他沒有成為Bill Gates,因為Linux開放原始碼,不斷為人修改,版本的數目比微軟視窗要多得多,它的開發成為網絡社群的共同責任。

由微額付款到網絡時代的庫拉圈

這些想法,我以前從台灣陳豐偉的著作中看過,他是台灣南方電子報的創造人,他當時已提出,知識要流通,但我們還要吃飯穿衣,寫程式與寫文章的人又如何在網絡式的禮物經濟中生存呢?

不少開發Linux的公司,靠售後服務,而我記得,當時陳豐偉提出,寫文章的人(當然也包括影象生產者),可以發展微額付款系統,每一位消費者看過一篇文章後,付一筆很少的金錢(例如幾仙或幾毫子),只要人數夠多,應該不成問題。

這樣的系統,似乎還沒有很完善,而且在強調資訊自由及流通的世界,要付款才讓人看資訊,並不太受歡迎,除非像有名的《明報》、《蘋果日報》等,才有人自願或被迫付款使用,像獨立媒體這樣的小媒體,似乎不太可能。

我們何不自己建立網絡時代的庫拉圈?現在有paypal
如果各位blogger像獨立媒體一樣,在自己的網站裡設置捐款按鈕,那大家便可利用paypal,互相以金錢支援,形成網絡互助社區;例如,你覺得作者
的文章寫得很好,或那網站辦得很出色,值得金錢鼓勵,便可付她/她幾十元;將來,我們也會讓專欄作家的簡介支援HTML,這樣,大家可在每個專欄主頁上放
置paypal的按鈕。

如果,你有blog或網站,今天便加入建立大家的庫拉圈吧!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照片出處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