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往一間本地報紙要國際化絕不容易, 一般要以英文來操作, 而其內容取向要跨地域, 並需要有跨地域的發行網, 所以香港這個國際城市也只能滋長出SCMP一家比較國際化的報紙。
在網絡世界, 其空間的本質就是全球性的, 可是大部份網路的互動都是本地性: 以本地的語言、圍繞著本地的議題作討論, 而比較 “國際性” 的網站則以英文來運作, 較多圍繞 “國際” 新聞。
Ohmynews本來是一個本地的媒體, 但因為其成功的生意經驗和對傳統媒體的挑戰, 在國外的媒體被受廣泛報導。今年它展開了全面的國際化計畫, 不過其國際化的想像卻離不開傳統單向媒體的操作。Ohmynews的國際化集中在國際新聞, 希望吸引國外的市民記者, 寫外國的新聞去充實Ohmynews的平台, 至於南韓本地的新聞則以韓文, 本地與國際之間, 很少互動。
我跟朋友笑說Ohmynews的做法是一種反向的帝國想像, 把自己放在中心, 國際新聞圍繞著這個中心轉, 但與這個中心卻沒有展開對話。不過, 市民記者操作方式的好處是, 新聞取向沒有中心性的編輯取向, 所以Ohmynews國際版的新聞很多元分散, 沒有一個單一的國際想像, 所以缺乏了殖民的權力關係。但這種缺乏翻譯的國際, 就變成一種點綴或國際形象, 本土的議題亦沒法進入其他區域。
說到議題的翻譯, 在網絡上做得最成功的是東南西北, 它不單把中文地區的新聞翻成英文, 而且還會把議題擴展, 成為國際性或普同性的問題, 讓不同地方的人都能把議題聯繫到自己關心的議題上。而且東南西北的國際想像並不是 “西方” 而是透過翻譯和脈絡化不同世界不同區塊的議題(而由於作者比較長在香港, 所以較多寫中文世界的議題), 進行交流。
幾年前在台灣幫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做執行編輯, 當中經常想的問題是如何把西方想像出來的單一化東方/亞洲, 變成一個對話的空間, 不過由於期刊的學術背景, 即使能營造出 inter-asia的對話, 也實太小圏了; 之後看到東南西北的網站, 覺得網絡這個空間能更普及地進行這種去殖民的 inter-national 的實踐, 對 inmediahk 未來的國際化很有啟發作用。
最近 Global Voices Online亦開始以翻譯的模式來開拓 inter-national 的空間。Global Voices Online本身是以全球來定位, 希望能成為世界不同地區bloggers的資訊流通平台。因為搞手 Rebecca 有很強的中國、台灣和南韓的採訪經驗, 所以 Global Voices Online 比較重視亞洲區塊的新聞, 但是, 因為語言的限制, 往往只有一些以英文來寫 blog的 bloggers 才會出現在這平台。最近, 他們亦意覺到這問題, 所以到處找義工, 希望能把不同地區、不同語言、具有社會性的blogs引介到Global Voices Online, 在幾天內, 這個平台多了很多新的貼子, 匯報各地bloggers寫了些什麼, 但情況有點像 ohmynews的國際版, 面對著分散多元的資訊, 不知應該如何去讀。這是因為 “國際” 並不是一個純粹的語言問題, 而是脈絡與對話的問題。
跨地域的虛擬空間, 不等於是一個國際空間, 以國際語言書寫也不代表內容能國際化, 國際是一種關係的建立, 而每一個關係都是透過互動與表述來建立的, 而東南西北所做的, 不單是中譯英, 而是multi-lingual的文化社會政治脈絡的轉換。
Ohmynews系列四(完)
系列一: Ohmynews神話之破滅
系列二: Ohmynews與Samsung: 作為時尚的民間記者
系列三: 走在 Ohmynews與Chamsaesang之間
圖片來源:Crimson Shades 2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寫得不錯,或這個網站辦得不錯,請捐款支持我們吧!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