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2012年1月18日維基百科關閉網站,抗以美國SOPA和PIPA議案打擊網上言論自由
維基百科(Wikipedia)今日(18/01/2012)於本港時間下午一時開始,關閉英文網站二十四小時,抗議美國參議院提出的「保護知識產權法案」(Protect IP Act)及眾議院的「停止網上盜版法案」(SOPA)。維基表示,兩條法案將會嚴重打擊互聯網的開放性和自由度,希望借此鼓勵讀者站出來向立案說不,並提供超連結請讀者向國會代表示達意見。谷歌(Google)也會在首頁加上超連結,讓使用者知道谷歌亦反對反盜版法。Google發言人更表示「如同許多企業、企業家和網友的立場,我們反對此法案是因為還有其他聰明的方法可以針對性的關掉這些國外盜版網站,而非要求美國公司來審查網路內容,所以我們會加入許多科技公司的行列,在谷歌美國首頁突顯此立場。」
利益團體會遊說(Lobbying) 或以政治獻金 (Campaign Contributions)來影響議員,從而操縱表決至有利他們的結果。這法案亦不例外,大型媒體(包括電視、電影及音樂等)捐款超過500萬美元予支持停止網上盜版法提案的議員。兩條法案實大同小異,有關法案通過後,美國將關閉連接海外那些販賣被盜物品或假冒商品的網站,兩條法案亦獲兩黨普遍支持,料將會夠票通過。有見於全球司法制度日益以版權為借口,限制個人公民權利,維基百科作出前所未有的抗爭,因為這不單影響美國,甚至影響全世球每一個人。草案會大幅增加網絡供應商和搜尋器的工作量,要求它們監察使用者提供的資訊是否侵權,規模較小的網站跟本沒有足夠資源作出辯護,外國網站可能會被列入黑名單。若有發現便要封鎖連結,使整個網站「被消失」,連搜尋引掣都不會顯示。維基認為草案會為日後規限和打壓互聯網設定框架,禁止網民自由瀏覧網上資訊。(詳見於此)
此外,此運動亦有其他規模較少的網站參加,如全球之聲(Global Voice),它決定把關閉其倡議網站(Global Voice Advocacy)十二小時以示抗議,更在網頁上展示橫額,讓更多網絡使用者得到這個議案的資訊。在他們的網頁中,更表示「我們每個人的參與,也令網絡成為一個有著驚人深度及闊度的全球化平台,但這只可能存在於一個有開放科技及法律體系的空間。」(Global Voice, 2012)這個提供愈20種語言報導的網站,認為兩條法案會逼使社交網站經常審查網民,以阻止他們張貼懷疑侵權影像或文字。他們亦關注法案會打壓生活在獨裁政權之下的數碼行動者(digital activists)的工作,限制最基本的言論自由。(詳見於此)
香港政府去年同樣以保護版權為名,就2011版權(修訂)條例草案諮詢,引起網民極大迴響。以版權作為限制網上言論自由的手段正在各國邁延。馬丁•路德金曾說:「自由從來不是壓迫者自願給予,自由必須由被壓迫者去爭取」,看來這話同樣適用於互聯網絡世界。
相關報導:
2011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專頁
美國停止網上盜版法(SOPA)提案的預示
編輯:mich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