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大學及理工撥款委員會 ( UPGC ) 的各位大員、各大學校長、教統局等局長高官,當你們嚷著想把本地的大學 " 走向國際化 " 前,請設身處地想想以下問題。
假設我是外國 / 內地的學者和同學,我為何不留在家鄉的大學進修、教學或做研究,而選擇到你的大學 ?
除學費、生活費、當地語言、民風、氣候、申請助學金易不易、畢業後能否留在當地就業、唸書時能否在當地兼職、薪酬等考慮外,你最少還會包括以下理由 :
- 這學系在國際多個學術排行榜上都有前列名次
- 這學系有一些特別設備方便我的研究、或收藏的文獻相對齊全、或有較多志同道合的研究員、或見過這學系的師生在一些國際會議和比賽中的知識水平,或在這裡較易找到心目中的商業機構合作
- 這學系讓我有較大自由度選擇研究題目、就有關題目發表論文、演講、和參加學術會議,我的研究不會因我的和這大學所在的國家政情、我的政治信念等被干預
- 我清楚這學系的研究經費申請準則,特別是我的研究若不能帶來即時商業用途,或不是與政府優先發展的行業 / 政策有關,會否難獲撥款
- 我清楚這學系的學術水平如何被評定 ,例如是否要每年有某個數目的論文被刊登在指定學術期刊內
- 這學系和其他海外內地大學的學術交流,當交換生和代安排暑期工 / 實習機會
- 我清楚這學系的資源,不會因政府的政策改變而被削減,甚至整個系被刪除。例如我想到中大中史系研究中國文化,我會問這政府政策以發展旅遊業為主,會不會把全大學資源往旅遊酒店系傾斜,而將被民間認為 " 不切合現時社會需要 " 的中史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