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園草地、修頓球場將長變地盤;完工後增通風井、停車場、地下城出入口
***
爬疏資料,政府先於 2014-5-5 向立法會提交文件,2014-10-22 向立法會索取 7000 萬作「先導研究」。儘管在拉布之下,撥款一直受阻,但延至 2015-3-11 終於通過。
大家不免疑惑,為何毫無印象可言?因為當時文件,的確毫無細節可言。僅說要在四地(尖沙咀、銅鑼灣、跑馬地、灣仔),為「地下空間」是否「可行」作「評估」和「斟測」。
我們香港人冚家富貴,當然要先俾 7000 萬,先知政府有咩鴻圖大計。
及後終於揭曉,四地合成三大目標:政府想在九龍公園挖兩至四層地下城;在維園草地挖三層地下城;在修頓球場挖兩層地下城。
請問大家知不知曉?第一階段諮詢將於 6/2 截止--沒錯是今天。
兩位關心社區的達人是如何「發現」諮詢?
***
問:你們是怎樣知道計劃?
羅雅寧:初時根本不知選址,所以好難評價。到去年 11 月開始諮詢,搞了兩個工作坊,我與一位街坊去了第二場。
工作坊只有幾十人參加,除了很多土木工程署、規劃署員工,顧問公司的人,還有不少港大學生,大概應老師要求而來。真正的公眾應該只有十來人,給我的感覺不好。
當我質疑挖掘公園,就有人打斷我,「不如俾其他人講吓……大家諗吓地下空間可以做咩?」
好多 critical 的問題都冇機會討論,例如財務安排。諮詢文件提到「財務可行性」、「回本期」等等,好明顯要吸引財團合營(筆者忍不住插嘴:咪即係地下商場),係呀,即係商業化發展。
去過諮詢會後,我特地寫信給顧問公司,對諮詢模式好有意見。我感覺不到街坊,尤其是受影響居民知道並去到。
張朝敦:我住在維園附近,最初是當地區議員楊雪盈告訴我,但細節一概不清楚。後來羅雅寧去過工作坊,轉告我先知大鑊,去攞諮詢文件。
我去土木工程署總部,但居然沒有。還好保安打電話問部門,他們落樓攞兩本文件給我,所以過程不容易。
***
問:點解要搞咁龐大的計劃?
羅雅寧:挖維園的理由之一,就是要接駁銅鑼灣和天后站--既然有地鐵點解要接駁?當地區議員楊雪盈已經說,要疏導人流,一條隧道就得,例如在天后站增設出口,直抵中央圖書館,毋須在維園地下挖一個城堡。
因為政府地容易落手,政府才想向公園球場開刀。但在公園下搞購物商場,根本不是想解決原來問題,而是為了發展,製造更多問題。
張朝敦:我特登重聽灣仔區議會,土木工程署介紹計劃的錄音,聲稱是為了便利行人。例如維園地下城,政府想藉此將銅鑼灣站連接三地,天后站、跑馬地、大球場。
區議員一聽到「便利行人」,一定好 buy,但計劃根本唔 make sense。魔鬼就在於綑綁「便利行人」同地下商場。
你看諮詢文件第 6 頁,綱領寫的是「優化行人連接性」,「紓緩地面擠迫的人流」;但第 8 頁就點明,「因地下空間發展而帶來的額外人流」;第 30 頁寫得更白,「這些活動將能有效地帶動地下行人網絡的人流,令地下行人環境更添活力和吸引力」。
表面說疏導人流,但背後其實是想吸引更多人流,自打嘴巴。銅鑼灣同天后之間,根本沒有人流多到要地下城。政府不過想製造空間和商場,增加人流和需求。
關鍵就在第 8 頁 Key Considerations 的「投資回報」。平時起橋起隧道「便利行人」,講社會價值,駛乜計「投資回報」?還有第 9 頁「執行安排」,「我們可能要引入強制性要求及/或提供誘因,鼓勵私營機構參與地下空間發展……」,若果只是起橋起隧道,又何須私營機構參與?
地下城不是出於需要,而是帶動需要。計劃之所以出問題,唔係純粹考慮社會價值,而係經濟利益。
***
問:挖掘工程恐怕要好幾年。例如修頓球場,自己就想不到替代。政府有沒有交代,嗰幾年點算?而且將來是否真的可以還原?
羅雅寧:一定不止兩三年。金鐘站附近本來有夏愨花園,為起港島南線和沙中線,已經封閉六年,而家仍未重開。而且新花園一定走樣。又要通風井又要出入口,將來只會成為一個架空平台,鋪一層薄薄的泥,或者用花盆點綴。
我在諮詢會已經講,市民要付出好大代價,要為地下商場犧牲公共空間好多年。
張朝敦:大家見到地鐵都有通風口。如果維園要起三層地下城,一定要好多通風設置和逃生出口,還有上落貨的通道。諮詢文件亦提到,地下城另一用途,就是停車場。一旦落成,這些設置十九要起在原來草地,因為既難遠離,附近亦沒有其他空地,會佔用草地不少空間。但諮詢文件只用「帶來影響」輕輕帶過。
***
羅雅寧:最近我上港台的英文節目解釋,好驚訝好多專業人士,都不同意再增加商業用地。
尖沙咀、銅鑼灣、灣仔已經是核心商業區,應不應該繼續催谷人流到三地?抑或應該均衡發展?資源應該分配到其他地區,提供就業機會,而非掘我們的公園。
張朝敦:崇光後面有一個東角商場,三樓已經是死場,冇人行。政府似乎從未想過,商場供應都有可能多過頭。
作為維園街坊,我可以好清楚話俾政府,依度已經有好多商場,唔需要更多。製造更多購物人流,居民的日常生活只會更加萎縮,比如超市和小店。
羅雅寧:世界已經改變左,市民係需要唞氣嘅空間,而唔係一個大地盤。
***
後記
訪問的地點在 PMQ,中西區關注組正緣起於此。羅雅寧等居民,為保留警察宿舍四出奔走,於 2005 年成立關注組。「05 年宿舍本已放入勾地表,當作住宅地出售,我地唔可以忍受。依度就係我地第一個 project,咁就十二年。」
然而 PMQ 的變化未符所願。「唯一好嘅就係保留左地方。當初係想像以相宜租金,為本地同新進的設計師、藝術家提供 studio,唔駛捱貴租。結果租金一啲都唔平,而且租左俾商場都見到嘅名牌同餐廳。點樣管理呢個地方,仲有好多改善嘅地方。」
現在 PMQ 正門的大樹,有兩條繩索扶持。原來當 PMQ 還是警察宿舍,一年八號風球,大樹搖搖欲墜,即將倒塌。是羅在半夜不斷致電,敦促政府綁繩救樹。現在大樹巍巍健在,她每次見到都好欣慰。
「一個社區嘅環境,係要市民爭取。坐係度乜都唔做,就會任政府漁肉。」
***
城市地下空間發展先導研究網站
請於 2 月 6 日前在網站提交意見,傳真(2714-0247)和電郵([email protected]) 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