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胡志偉
回顧教會歷史,福音派源自基要派,為共同信仰的同門兄弟。麥格夫看兩者信仰立場一致,然而兩者對世俗事務的取態卻是不一樣。
基要心態,面對俗世,採取全盤否定姿態,離開了教會的世界,全是撒旦的領土,基督徒要留在圍城之內最安全,看基督教影視節目,聽福音詩歌,務求凡事「成聖」。任何存有疑問的事情,一概戒禁;且有專人獵巫,於是《哈利波特》等皆是不宜。由於此分過度「敵我分明」的心態,導致部分教會領袖如亨利卡爾、葛培理及蘭姆等不滿,因而另開展新的運動,成為現今的福音主義。
基要主義對真理的執著,值得我們肯定;但那種不開放、不包容的「分離」立場,不斷自我分化,孤立本身,落在一種「尋找敵人來攻擊、從而肯定本身存在」的不安情緒中。長期抗爭心態,甚至把次要的絕對化,於是「基要主義」在社會媒體中淪為貶詞。
就本港教會近期對社會事務的心態,筆者憂心部分熱心肢體不自覺地走回昔日「基要心態」,因懼怕而反應過度,因猜疑而不斷自製敵人,因不同意對方而全盤否定對方。反對性傾向歧視立法是我們的弟兄,那些肯定「愛裡沒有懼怕」的,也是主內一家。在社會倫理課題,根本不存在「這是唯一的聖經立論」;筆者是反賭的,但對長者打牌,毋須全盤否定;而支持賭波合法化的,也是弟兄。北美有反戰的信徒,也有支持向伊拉克開戰的教會;同樣,筆者對同性戀立場仍是一如過往,但筆者尊重那些持不同看法的教牧與信徒。
當基要心態要先「定性」了對方「正邪」,只會使教會不斷內鬥與內耗,我們不再需要與假想敵人作戰的唐吉訶德!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http://www.christiantimes.org.hk,時代論壇時代講場,11.7.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