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
The 6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
就在你與我身邊:在創意書院
地點: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多媒體劇場
地址:九龍城聯合道135號(正門入口:延文禮士道)
4/11(二)下午5:00 街頭就是教室 (Grain of Sand)
11/11(二)下午5:00 我們已經受夠了 (Ya basta!)
23/11(日)中午12:00 巴黎公社 (La Commune, de 1871)
影片介紹
^^^^^^^^^^^^^^^^^^^^^^^^^^^
街頭就是教室 Grain of Sand
導演:朝兒. 弗德堡(Jill Freidberg)
年份:2005
製作:corrugated films
地區:美國∕墨西哥
片長:62分鐘
語言:西班牙語及英語∕中文字幕
http://www.corrugate.org/
導演朝兒,如果大家還記得2005年的電影節,我們曾放映她的作品<這就是民主的面貌>(This is What Democracy Looks Like, 台譯:西雅圖火未花),這次她深入墨西哥,更進一步探討西雅圖反世貿運動的深入意涵之一:當這世界一切皆可變賣,我們的生存,是人,還是寵物,抑或奴隸?
這齣影片,是關於墨西哥 教師反對教育商品化,或對公共服務私營化的運動,當然,透過各大由美國主導的國際新聞社,這單新聞,就變成了「教師要求加薪」,但教師要求加薪怎會演變成家長學生打埋一份,與警察衝突,就當然不會細究。
在香港,我們似乎很接受 公共服務私營化,什麼醫管局、市建局、房協,什麼領匯,大搖大擺地把我們的公民權利變成商品出售。現在還大談教改,到底香港的教改,是否真的教改?有趣的是,當出了名維護那些商業邏輯來處理公共服務的前規劃地政局長孫明揚,竟成了教育局長後,我們的「教改」又會成何事?
我們以為落後貧窮的墨西 哥地方教師卻告訴我們,教育,就是讓一個人知道如何以知識和行動,去維護一個人該有的尊嚴;而不是,把一個孩子變成商品一樣送給大老闆做員工!
^^^^^^^^^^^^^^^^^^^^^^^^^^^
¡Ya basta! 我們已經受夠了! A Little Bit of So Much Truth
製作 編導 剪接:朝兒. 弗德堡
製作:Corrugated Films
2007/墨西哥 美國 /Color/DVD/ 93m in
語言:西班牙文/中文字幕
http://www.corrugate.org/
「我們已經受夠了!」
當墨西哥瓦哈卡(Oaxaca)省的人們向爛透的政府吶喊時, 他們沒有仰賴媒體報導他們的故事,
他們主動出擊,挾持了墨西哥的媒體。
2005 年導演朝兒的《街頭就是教室 Grain of Sand》紀錄了墨西哥教師反對教育商品化、反對公共服務私營化的運動;2006年夏天,故事繼續下去,一場非暴力、大規模及廣泛的起義在墨西哥瓦哈卡省(Oaxaca)爆發。有人將這場運動與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巴黎公社比美,又有人稱之為21世紀拉丁美洲的獨立戰爭。
在90分鐘的影片裡,導演將許多細微的故事勾勒出這空前的現象。數以萬計的學校老師、家庭主婦、工人、農人和學生,共同掌握了14個廣播電台與1個電視台。利用媒體組織、動員,確保他們的基層群眾抗爭運動可以繼續為社會、文化與經濟公義奮鬥。
^^^^^^^^^^^^^^^^^^^^^^^^^^^
巴黎公社 (1871) La Commune (de Paris, 1871 )
彼德.獲健士作品
製作:13 Production, La Sept Art, Musée d'orsay
1999/法國/黑白/345分鐘
語言:法語/中文及英文字幕
http://www.mnsi.net/~pwatkins/
「看! 昨日最後一埸就在這裡拍。」 兩位演員帶著鏡頭(我們)參觀拍巴黎公社的攝影棚。不要以為你看的是製作紀錄,因為攝影機很快便變成公社電視台的記者/攝影師,穿來插去,找人做訪問。對,我是說電視台,你還會在片中看到1871年的電視新聞! 不要誤會這是鬧劇,彼得.獲建士(Peter Watkins) 比誰都認真和關心社會,也一直致力創新影視 「藝術」。今古交錯是他的疏離手法之一,演員時而扮演公社中的角色,時而做回自己,暢談當下的心情和對角色的看法 ; 這邊廂,一群婦女在公社開會,話題慢慢轉向1999年的法國女性;那邊廂公社的男人談電視,談現代的媒體,談日本的衰落 ; 不同時空的話題,互相對照,迫切而貼身。
作為電影社會行動工作者,在 「藝術」層面屈建士挑戰傳統電影導演權力至上和要觀眾成為被動的消費者那種不民主做法,巴黎公社不錯是由屈建士精心設計和統軍,但要求成員大力參與,骨幹是導演的 內容則是大家的,例如片中的重要構成部份-對話和討論--來自演員深入研究角色後結合現實生活中的身份,經驗和想法通過排演獲得,是有控制下的比較民主的 集體創作;在社會行動方面他要用巴黎公社那種熱火沖天,為了打做一個更好的世界而不怕犧牲的精神來衝擊時下缺乏承擔沒有改良社會理想的人並且重新檢討今天仍然未能做到的很多當時的改革。所以他一方面疏離觀眾,另一方面又要演員和觀眾參與,留了很多空間和資料讓我們討論 (他雖然沒有言明,但片中所留的很多空位令人聯想1968年阿根廷激進紀錄片《熔爐時刻》 [Hour of the Furnaces]中打字幕暫停,叫觀眾展開討論的做法),電影中和電影外的討論都是運動的一部分。片中扮演婦女同盟的人後來就組織起來把片中的議題帶到 現實生活裡繼續爭取,社會行動巳走出銀幕進入生活。
巴黎公社是獲建士的巔峰作也是電影社會行動片的典範。其作品政治社 會意識之強在英國只有堅.盧治(Ken Loach)差可比擬,實驗性則比彼得.格林威(Peter Greenaway)還多幾分實在。這樣豐富的一部作品遠非幾百字可以言明,如何放映和用這部片已大有學問,還是留待觀眾自己去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