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程介明:韓國高等教育

  在一片《大長今》熱之中,來到了首爾,也就是以前的漢城。香港有些朋友議論,說這個改名,「是為了進一步去除中國影響」。聽來難免覺得有點大漢主義。問諸韓國朋友,說:這不與Peking改為 Beijing一樣嗎?為之語塞。

  說實在的,在首爾,街上能夠看到的漢字寥寥可數,漢字已經變成一種古老的藝術。我認識的韓國學生,大都僅限於能夠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不過,另一方面,「中國影響」卻是愈來愈大。在仁川機場,免稅店顯眼的橫額用漢字寫着:「歡迎華人旅客蒞臨購物!」

  在首爾到北京的飛機上,上半是中國遊客。上了的士,司機用手機接通傳譯台,讓對方用漢語與我對話。會議上碰到我的一位學生,在教育部工作,正在學漢語;問她為什麽?「時興呀!」在北京,北師大造了一棟新的向街大樓,是面對大幅增長的外國留學生,其中大部分是來學習漢語的,韓國學生很多。

  這是世界銀行與韓國教育發展研究所(也就是出名的KEDI)合辦的一個會,主題是「知識社會中高等教育的財政改革」。KEDI在國際上非常活躍,在研究方面一直與世界銀行有很多合作;在韓國成為經合組織(OECD)正式會員以後,KEDI更加成為國際上教育研究,特別是教育政策研究的顯着一員。

高校入學率全球之冠

  這次會議的議題,本來不限於韓國,但是韓國的例子,卻引起了最大的興趣。二○○○年,韓國的高等教育入學率是百分之八十四,是全球之冠。但是實際情況,更加驚人:本欄以前也提過,大學的學位數目,超過了高中畢業生的數目。籠統地,也可以說,高等教育已經供過於求了!(我手頭沒有台灣的精確數據,台灣也許是唯一比較接近的地區。)

  會上的各國代表,有政府部門管高教的、有財政部門的、也有少數是在高校研究高等教育的。大約六十多人裏面,除了亞洲各國,每個大洲都有一兩個國家代表,介紹他們的經驗,包括摩洛哥、巴勒斯坦、智利、加納。亞洲的代表似乎都有一種共識,就是現在韓國發生的,看來正是其他國家的明天。像馬來西亞、泰國的高等教育,最近發展得都很快,要達到韓國的情況,雖然不能說指日可待,但也不是太遙遠的事。公立大學供不應求

  韓國的高等教育發展,當然與國家的總體發展息息相關。在韓國的報告中,自稱「是少數能夠成功從發展中國家轉變為發達國家的例子」。教育也相應發展,一九九○年,韓國的教育支出,佔GDP的百分之四點九,到了一九九八年,短短的幾年中,增加到百分之六點八,成為OECD國家中,僅次於丹麥的教育支出最高的國家,比OECD國家的平均高出百分之一點三。到了二○○一年,更是躍升到百分之八點一,遠遠高於OECD平均的百分之五點六。在整個會議中,韓國的朋友不斷提出這些數字,可見已是國內共識;拿國際比較作為發展的根據。這點與中國非常相似。

  但是,韓國的政府和學者,卻異口同聲認為現在韓國面臨教育危機。他們認為,自從九十年代中期,「社會對於教育制度的信心急劇下降」,「特別是高等院校的競爭力低下,成為嚴重的社會危機」。他們的理由是高等教育體系膨脹了,但是公共投入還是很少,因此素質很低。也是二○○一年,韓國對於高等教育的投入是GDP的百分之二點七。但是其中公共財政支出只佔GDP的百分之零點四;也就是說,幾乎百分之八十五的高等教育支出,是私人承擔的。

  韓國的私立大學很多:私立大學的學生佔大學生的四分之三。甚至在政府資助的研究項目中,私立大學佔了差不多一半。但是政府對於私立大學的學生,卻極少資助。看數據,私立大學的收入,大部分是學費,佔百分之六十七。其他私人捐贈佔百分之九,基金收入佔百分之十一。

  韓國代表在會上發表的論文,不論是辦學的、做研究的、還是從事政府行政的,都覺得政府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而政府也的確有計劃要「重整」私立高等教育,原因是私立學校的素質不足。但是若按提出的方案,結果卻無異於把私立大學納入公立系統。

  泰國的代表提出質疑:韓國有這麽多私立大學,是許多其他國家夢寐以求的。韓國代表的說法,是這些私立大學的存在,是在公立大學供不應求的時候,無可奈何的產物;換句話說,是政府欠社會的。現在政府感覺到需要發展高等教育了,就應該補償,把私立大學納入公立大學的發展規格。

寄望公帑發展教育

  我和世行的代表都有同樣的質疑。進入知識社會,面對學習型社會,面對終身學習的時候,政府擁有的資源,已經不足以支撑中學後的教育。因此,政府的政策,應該是想盡一切辦法,調動社會上的資源,從各方各面尋找高等教育的資源;而不是把高等教育需要的資源,攬在政府身上。

  但是韓國的代表卻認為,私立大學由於政府投入不足,因此素質不保。言下之意,還是把高等教育的發展,寄望於公帑和公共行政。我跟中國的代表說:咱們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好像思想已經轉過來了。

  說起來,韓國的情形,也真的與中國很像,很像中國改革以前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集中由中央政府管;教育部以外,很多中央的部都辦學;教育部也辦企業,我們住的旅館就是教育部辦的,照韓國的教授說,「管理不倫不類」;……是不是似曾相識?原來中國的狀況,不止是社會主義因素使然,也有文化因素。值得細味!

程介明
信報財經新聞     200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