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Alex Leung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學生會、港大教師及職員會、港大校友關注組及十八專業團體晚上於港大中山廣場舉行集會,爭取「堅定院校自主,不容黑手介入」,近4000人出席集會。集會中先後有多名港大校友發言,包括「十八專業團體」代表黃任匡、任建峰和港大人文學院院長 Timothy O'Leary、著名填詞人林夕、醫生歐耀佳和陳志雲等,港大學生會內務副會長何珈彥集會後對記者表示,今晚集會為日後的公投,甚至是未來學生會更多的行動打好基礎。獨媒訪問了數名參與集會的學生,他們都表示事件需要進一步令公眾關注,建議應多向公眾和更多新生講解事件始末。
十八專業團體黃任匡:拯救港大,拯救香港
「十八專業團體」代表黃任匡醫生引述自己早前處理一個腦幹死亡的手術,死者願意捐出器官幫助他人。他認為,校委會會議可能比當時的手術台更恐怖,因為有些校委衣冠楚楚下包著的是惡毒的心腸,而馮敬恩只是為將亡的港大及香港「嗌救命」。黃任匡指,港大是大家庭,作為馮敬恩校友,,他希望大家和所有香港人一起 「拯救港大,拯救香港。」
任建鋒:建制人士破壞香港如癌細胞
另一位代表,「法政匯思」召集人任建鋒律師表示二十四小時前,他在醫院和她母親告別,他知道母親即使已在天國亦和大家一起。任回憶一年前的雨傘運動,當時盧寵茂標籤佔領運動的支持者是癌症,但任強調香港一直只著重市民的努力,不問政見,是一個團結的社會;而今天,那些只忠於北京的人士令到香港不再團結, 「他們才是香港的癌細胞。」
任建鋒又將港大比喻為「香港的腦部」 , 「今次是得了腦癌」 ,我們需要去除 「癌細胞。」強調大家要告訴這些傀儡,港大人的憤怒是由陳文敏教授被拒任命而起,而現在抱持相同意見及價值的人士聚合起來,一起為我們的信念而戰。
人文學院院長O'Leary:我們不高興
港大人文學院院長 Timothy O'Leary 表示陳文敏事件後,完全不信任校委會。他希望評議會就決定作公投,並且向校委會明確表示 「我們不高興」。他同時引去年畢業禮有學生持黃傘出席,向馬斐森表示 「不要遺棄我們」 的例子。他希望在場各位都不要拋棄港大和港大學生。
而中大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教授蔡寶瓊則回憶指,李國章很喜歡發律師信。當年她曾和李國章共事,2007年教院風波中,教育學院副校長陸鴻基教授成為代罪羔羊;而羅范椒芬為此辭職,李國章當時對陸鴻基教授說了 “I’ll remember this, you’ll pay” ,卻沒有受到何懲罰,現時更加出任港大校委,她對此表示擔心。
退休法官:重奪學術自由
退休法官王式英表示此事影響所有大專院校的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建議新的立法規管所有大專院校,使管理機構中立地依基本法行事。王式英提到今天特首委任兩名反佔領運動及親北京人士出任嶺大校委,寄語各位要放眼將來,爭取校園及社會的支持新的立法,「重奪我們的學術自由。」
「 志雲大師 」撐母校
其中在1981年港大畢業生陳志雲表示,校委會至今仍未就馮敬恩洩密一事,主動向港大師生交代推翻物色委員會決定的詳細原因。他鼓勵大家繼續堅持發聲, 「不能無聲地任人閹割。」 現場報以掌聲。現場亦有文學院畢業生表示,不奢求學者為保學術自由犧牲者自己,但如有學者為上位而出賣院校自主, 「是為無恥。」
港大校友歐耀佳醫生提到過去港大醫學院命名事件和八一八事件等,都顯示校委會正在沉淪。而在九月一日,港大畢業生議會有超過八成投票者清楚表示,校委會應清楚交代其否決陳文敏任命的決定。歐耀佳指時至今日,梁智鴻及其他校委都沒有出席集會聆聽訴求。他呼籲校友及師生應繼續向校委會施壓,直至他們給予滿意的解釋及回覆。
另一港大校友、城大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健民教授表示,三十年前港大同樣有關於院校發展的討論。他喜見今天的港大師生及校友依然有這種動力。他指校委會決定傷害港大;而大學所有的持份者都應該思考大學未來要如何發展。葉建民認為老師有責任教導學生何謂社會公義,而同學也應以最大的聲音告訴大學管理層及特區政府,「到底我們想要怎樣的大學?」
學生會內務副會長:集會為未來學生會行動打好基礎
就讀新聞學系三年級的何珈彥是現屆學生會內務副會長。她表示對今晚有4000人出席集會始料不及,因為學生會的準備有點趕急;她形容集會的作用是「集氣」,能夠令更名學生和社會大眾的關注,為日後的公投,甚至是未來學生會更多的行動打好基礎。
而她表示自己所屬的宿舍,同學都比較熱心參與行動。她提到自己的宿舍也曾舉行過校政討論會,當時有70人出席;就算之後學生會亦有舉辦相同的討論會,宿舍同學也願意多出席一次。課堂的時候,不少教授會於中段小休的時候主動向同學提及事件,並呼籲其開注。
何珈怡表示,長遠而言港大必須修改大學條例,才可防止未來再有同類型事件發生,「如果壞的制度沒有改革,外部怎樣施壓也難成事。」
學生望能多向新生講解事件始末
來自法律學系的 Locker 和精算系的 Martin 均表示今晚集會目的為了讓港大學生清楚事件的來龍去眽和校委會制度的荒謬。Martin指出席集會是為表達對校委會遲遲未有交代否決陳文敏出任副校長原因的不滿。而Locker則指集會作用未必很大,但可以喚起更多師生,甚至是整個社會的關注。至於未來行動方向,Locker表示之前有出席過校政討論會,同學對行動方針各有意見,罷課和罷教未必人人同意,他估計可能會圍堵校委會會議。
而Martin 則提到自己在宿舍和課堂時,觀察到身邊同學對事件的了解其實未夠清楚,關注亦比預期中少,他希望來日可以有更多同學參與行動,或討論長遠的大學管治形式。
就讀文學院四年級的許同學認為集會是「好開始」。他表示9月29日校委會否決陳文敏任命時,新生可能尚未了解清楚事件詳情,而集會正好令同學了解更多。許同學促請校委會盡快向港大師生交代清楚具體否決原因,並希望校委會願意聆聽師生的訴求,而較理想的話,事件亦可帶入社會大眾中討論。
問到同學之間對事件的關注,許同學形容是「一半一半」,宿舍的同學有密集宣傳,向其他人解釋,但也有部份同學對事件的認識只流於「陳文敏無得做副校」的程度,而不知道校委會制度背後的不合理。
記者:Bel、陳子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