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驗毒真的助康復——訪葉錦成教授

驗毒真的助康復——訪葉錦成教授

問問前輩/專家系列(一)「助康復」之 先決條件

被訪對象: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社會工作學系葉錦成教授
訪問: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召集人小白
文字整理: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成員Cherry

反「社區驗毒」社工陣線非常關注「驗毒助康復」諮詢文件,遂約了香港理工大學 應用社會工作學系葉錦成教授訪問他對諮詢文件的意見,葉教授是教授精神健康及濫用藥物輔導的專家。

整全的政策應該是……

葉教授要評估諮詢文件,大家要先了解三個對推廣精神健康及處理精神病復康很重要的概念 - 社區篩選 (Community Screening),社區照顧服務 (Community Care) 和社區教育 (Community Education)。一個整全有效的復康政策,必須三者並行,缺一不可。

葉教授指出「社區驗毒」只是社區篩選 (community screening) 的其中一方法,社區篩選是為了達到及早辨識,以及早介入。他回顧現時香港現行的社區篩選方法,例如醫社合作,推行身體檢查服務及其他的展外服務,其實也有一定的成效。

他同意社區篩選是重要的,不過如果沒有成熟的社區照顧服務和社區教育配合,他很質疑「驗毒助康復」是否能有效幫助濫藥者康復。

社區照顧服務的不足……

社區照顧服務包括正式照顧服務如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青少年外展服務及物質濫用診所和非正式照顧如家庭照顧,而社區教育服務則包括政府宣傳短片及學校教育。

雖然禁毒處指過去幾年已增加不少的資源予社會服務機構,唯相比其他國家的服務,香港仍是處於求過於供的情況,現時部份濫用精神藥物者輔導中心出現「排隊」的情況,服務無法滿足所有有需要的人士。

社區教育的不足

葉教授以最近精神健康綜合服務中心在不同地區尋找會址,很多時都會遇到居民反對作為例子,說明缺乏足夠的社區教育服務,居民對精神病康復者有誤解,不接受精神病康復者,就算政府願意投放資源提供大量社區照顧服務,也對於讓精神病康復者的康復構成障礙。

最近政府不斷指出濫藥者的暴力行為及危險性如何對社會構成負面影響以說服大眾接受社區驗毒,讓社會人士對濫藥者誤解更深,嚴重的更會排斥濫藥者。葉教授指出現時社會人士對濫藥者的認識不足,部份更有負面看法,再推行社區驗毒,只會做成更嚴重標籤效應,對濫藥者康復更為不利。

長期性使用者之「真正」需要

葉教授提出濫藥者可分為三類濫藥者分別是間歇性使用者、常規性使用者及長期性使用者。三類濫藥者的成因有所不同,研究指出,間歇性使用者多受外在因素影響,如不良朋輩影響;而常規性使用者及長期性使用者的成因多受內在因素影響,包括很多成長創傷如被父母遺棄、被父母虐待、父母離異、或被欺凌。對常規性使用者及長期性使用者,往往抑壓了很多負面情緒,當中都會有強烈的罪疚感 (Guilt Feeling),濫藥是讓其逃避痛苦現實的方法。所以,要真正幫助他們,重點在處理他們內心的鬱結。驗毒多在阻嚇的作用,不但未能回應常規性使用者及長期性使用者的需要,更有機會導致更嚴重的傷害。

葉教授建議政府想助常規性使用者及長期性使用者康復,社區教育不應再只是指出藥物的傷害及可怕,而是要讓社會人士更全面了解他們的需要,讓社會更接納他們,更明白他們內心的掙扎,如社會有足夠的包容及接納,他們也不需要毒品;同時,政府也要認真檢視現存的濫藥輔導服務是否足夠去支援需長期及深入輔導濫藥者。

作為青年工作者,葉教授分享進一步確定我們前線的經驗。當政府在推行社區驗毒前,應該檢討現時的服務及社區人士是否有足夠的認識,是否有足夠的準備以盛載被識別的濫藥者。簡單而言,葉教授認為若現時強推社區驗毒,相信未能助復復。

題為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