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我獨坐廉署宿舍客廳,看著電視直播。
那客廳足有三百平方呎,由於內子不想用政府提供的舊家具,我只好將舊居的「袖珍」家具放在巨廳,視覺上變得家徒四壁。
那空洞感,令電視直播的畫面更加震撼!數以百計各國人士盛裝出席頒獎禮,一場得獎者無法出席的頒獎禮,全球聽着中國名曲《茉莉花》和《彩雲追月》望着台上的空凳,份外悲涼!
自六四屠城後,那個人寧願進出牢房,也不去國;寧願繼續發聲受迫害,也不妥協沉默保平安。不單犧牲自己,更禍及家人,無辜的妻子長期被軟禁,被斷絕對外聯絡,活在秦城以外的監獄,受著無盡的精神虐殺!
望着空凳,我面對良心的詰問:當那個人和無數有名無名的志士,犧牲自由、家庭、健康,甚至性命,堅守良知和信念,我今天愈是安穩寬裕,愈令我罪疚!雖然我沒有他們的勇氣,但身處香港,我們遠較他們幸福:無需受酷刑、長期囚禁、流亡、被消失、家人受迫害……其實我們應做更多!
自此,我更清楚知道自己應走的路。
後記:過往,我寫過我最愛的電影《因父之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講述Conlon父子被英國警方誣陷是北愛恐怖分子而長期坐冤獄,兒子因而自暴自棄,父親向他講了一番鼓勵說話“All they done was block out the light. They can’t block out the light in here.(points to his head)”
縱使暴政千方百計擋住光明,但他們無法阻擋每人腦海的光輝。
原文刊在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