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時候聽Daniel主講的解構周保松,說道德感召背後的危機,現正好拿來與雨傘運動相對照。
社運常以道德感召作手段,冀以個人犧牲換取大眾關注支持。雨傘運動由佔中演變而來,也總強調和平非暴力抗爭,為的既是避免落人口實增清場可能,亦是盼藉受苦勾起大眾憐憫。支持佔領媒體報導學生連夜瞓街、小商户即使蒙受損失仍力撐運動、市民被黑社會打至頭破血流……仍是以犧牲為主調;但當我們如此強調犧牲的光環時,卻未知這隱藏通往犬儒的危機。
Facebook傳著那張Maslow需求五層次圖,嘲諷反佔領者為搵食這種低階需要放棄追求民主自由等價值,是嗤之以鼻,揚言你我非同一層次的意思。這樣是把一個制度問題轉化為個人道德問題,高地價政策、官商勾結帶來的瘋狂舖租、勞工福利微薄導致的手停口停、主流媒體偏頗促成的集體無知……個體的軟弱無力,被當成不願「犧牲」,成就大局,是自私涼薄的代表。
搶佔道德高地是容不下人「自私」的,支持運動的人把個人與集體放到秤上,而集體永遠是較重的一方,個人就永遠只有被「犧牲」的份兒,舖租、薪水、家庭、學業、娛樂理所當然地敬陪末座,就此跌入無限犧牲的輪迴。只是我們忽略了人也不過是人,失去太多時是會止蝕離場的;而且離場時身心疲累受創,甚至覺得背棄了自己信奉的道德價值。道德身份為人的重要構成部份,要真心實意地承認自己不道德是極痛苦的事,無法無窮奉獻高攀不起就唯有別過臉去說價值都是騙人的,裝作世事都被他看透了,以犬儒、虛無面對世界。
如今我們常以「公義」、「良知」作動員口號,正是大道廢的悲哀。我們理應追求的不是彰現個人的高尚品格,而是禮運大同。人人皆可成聖,只在乎社會有否創造令人不費吹灰之力行有德之事的條件,我們應悲的不是有人為著個人利益棄社稷不顧,而是社會制度何以不讓好人有好報,以致人要活在私利與公德的拉扯之中,時受魔鬼考驗。這與周生常說的德福合一大抵是同一回事,在正義的世界裡,道德非外界強加於人的限制,而是個人福祉的來源,因為行正義之事就會得著美好人生,義利兼得。
而在達至如此理想世界前,義利間的張力的確難以消除,但要勉強減輕自身痛苦,保留戰鬥力,我只想到以下幾點。不怕承認自己的軟弱無能,累了就去休息,因著自己的能力衡量所能付出,多有多做,少有少做,不必勉強,也別再把為口奔馳的人推向我們的對立面;同時不要把自己的付出看成「犧牲」這般嚴重,過份追捧光環,記著現在是你心甘情願做的,了解代價,縱不得旁人諒解支援,往後亦不必怨。最後,是加重道德感召的厚度,九二八的催淚彈、十月三的旺角黑幫、昨天的警察瀆職無疑號召了更多人上街佔領,但這亦是模糊焦點。我們現在不乏道德情感(Affection)及短暫帶來的佔領行為(Behavior),以這些枝節作道德感召的確是點起了義憤之火,但如何燒下去卻是認知(Cognition)的工夫,ABC三者互為加強,才能讓運動延續。把焦點重移至平等政治權利為何重要、公義落實到制度上有何意涵、民主與民生如何扣連、經濟民主可怎樣在運動裡佔一席位……以示價值非離地,釐清自己對社會的想像,在職場、家庭、佔領場上知行合一,行民主之義,為自己那團火添柴。否則,一直高舉單薄的「良知」亦易畀位曾偉雄之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