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正式宣布罷課的日期,開始就佔領中環的行動進行大型動員,引來中方高度關注。《文匯報》以大字標題抹黑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為港獨分子,而《人民日報》亦接連批評學聯及青年人受人操縱唆擺。這陣子,北京派來多個代理人打探罷課的風聲,在各行動場合亦有人跟蹤學聯的朋友,將各人的樣子拍下來,記錄他們的行蹤。
學聯受到北京高度關注,令我想起這數年在學聯的數件事。2000年後,大專學界曾經經歷過一段低潮,社會環境未能令大量學生政治化起來,而學聯亦經歷了人手、行動力不足的問題。反高鐵、五區公投、保衛菜園村運動成為了社運的小陽春,參與其中的學生或組織卻仍屬少數。將學聯的抗爭文化再次「活化」起來的,是2011年的港大818事件。當時港大學生會成員李成康在自己的學校被推入後樓梯,令港人目擊到警察的粗橫無理。9月,學聯秘書長陳倩瑩和代表會主席鄧建華到科學館抗議立法會遞補機制被捕,這是近十年再有學聯成員於行動中被捕判監。這兩件事,無疑提升了往後學生運動的層次,使學聯的行動愈漸邀進化起來。
所謂激進化,不單指是衝擊、留守等狹義的「邀進」,而是意識上的激進及組織上的擴張。2012年反國教運動,學聯重啟了廿多年來都沒有做過的行動——罷課。當時的罷課行動與今時今日的完全不能相比,無論是時間(半日與一個星期)、籌備時間(一星期與三個月)、組織深入度(學聯及學生會主導與普通同學決策),今次的罷課的效果都會更大,令更多青年學生充權和變得政治化。儘管在七一前,有很多異議聲音反對抗命,但為了令市民踏出公民抗命的第一步,學聯依然堅持在遮打道留守,為往後和平、非暴力的公民抗命行動奠下堅實基礎。
從這數年來看,學聯走到大罷課、公民抗命的一步,是無數前人種下的果。沒有前人當天帶我們後輩上街、越過警方的禁區和封鎖,以及體驗不同的行動層次,就沒有今天堅持到底的青年行動者。近來,有很多人不斷重覆「佔中失敗、失效」、「沒有辦法改變中央態度」一類的論述,其實是欠缺歷史感的表現。2011年818事件發生後,沒有人想過今天的學聯會成為公民抗命的領頭,亦正如未來的佔領中環發生後,沒有人會知道對下一代香港人會造成什麼影響。然而,如果因為怕失敗、怕看不到即時效果而卻步,那香港就真的沒有未來可言。
話說學聯某年製作了一件白色風褸,背後有個大大的「絕不妥協」字眼,由於用的字型是新細明體,看起來十分趣怪,一直都成為學聯人的笑話。儘管如此,我想這四隻字,就是新一代年輕人的寫照;而這個信念,會驅使我們新一代人繼續抗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