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這是香港政治問題,笨蛋!

12月18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議決廣深港高速鐵路〈下稱高鐵)的撥款。在這幾個月來,政府與不同團體,如公共專業聯盟,菜園村村民等周旋。一方面政府揚言如不果斷地與內地高速鐵路網連接,香港將會被邊緣化;另一方面,民間團體認為既然秏支600多億於一條很可以變成「大白象」的項目,倒不如將資金用於回購東西隧及領匯等民生項目,或退而求其次花費300多億於錦上路興建總站,輔以機場鐵路延線直達中環。可惜的是雙方「牛頭不答馬嘴」,政府把爭拗視為與內地融合,香港存亡的問題;而公共專業聯盟提出的只是經濟效益問題,搔不到癢處。其實,這個議題觸及到的是香港政治不「均衡」參與的問題。

沒有太多人不認同香港應與內地融合,長久以來,香港所需的日常用品及食品都是依靠大陸的供應。直通火車九廣鐵路從1910年開始已經作為香港與內地的聯繫;除了鐵路以外,香港每天與北京及上海等內地大城市的單程機位有差不多7000多個。無論是商業抑或是民間,都可以說很充足。如果說不興建高鐵就會使香港被邊緣化,立論顯然站不住腳。至於民間團體建議把600多億用於其他民生項目,如果高鐵是值得興建,花費多少反而是其次。但香港政府的經驗可謂前車可鑑,深港西部通道用量比預期低。究竟高鐵是否需要興建頓成疑問。

其實香港政府最致命的盲點是沒有理解到菜園村村民,或於網上反對高鐵的網民〈當中大部分是青年)所表達的是對香港的本土感情〈localness)。這是延續由70年代本土運動〈如爭取中文成法定語言)到後殖民地時期開始產生對香港的歸屬感,香港再也不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只有把香港當成是家的人才會這樣落力地對政府的政策作出批評。一個政府不明白,或不願面對的真相〈the inconvenient truth)就是香港已經是一個政治社會〈political society),政府只是沿用舊有的諮詢程序,而曾蔭權政府於就任時承諾的「公眾參與」〈civil engagement)蕩然無存。當市民發覺政府沒有理順市民對本土感情的關注,又未能從建制中作影響,他們只能夠以其他渠道,如訴諸媒體、網上動員抗爭。這是否政府,以至香港社會的希冀與將來?

曾特首,這是香港政治問題,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