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退一步海闊天空 解決池旁路行人擁擠的建議

大家討論了這兩三天,熱鬧是熱鬧,但對我來說最迫切的還是解決池旁路爭議本身。現在傳媒關於這件事的報道以訛傳訛,混淆視聽,居然將焦點放在油漆字上,是名副其實的發雞盲。我花了點時間,逐步引導大家去了解這件事。最後提出一個我認為是兩全其美的建議,供大家參考。請廣傳給中大同學,促進討論,希望事情能盡快得個了斷,那時我們再將討論導到更大的範圍。

●首先,雖然大家都知,斬池旁路的樹主要是為了擴闊馬路和行人路,而不是維修斜坡。但同學請留意,校方對外公布時,仍然只是說斬樹完全是為了維修斜坡。一﹞大家請先去看校園發展處的公布,公布只說「為一幅位於池旁路和鄰近火車站的斜坡進行鞏固及改善工程」,沒有提要擴闊馬路:http://www.cuhk.edu.hk/cdo/slopes/28022006/7NECC126.html。二﹞劉遵義校長在三月十日對着記者時,也只是說維修斜坡,隻字不提擴闊池旁路。劉遵義「說,有關工程乃為保障師生安全,並已徵詢環保意見:『必須盡快將危險斜坡鞏固,(優先次序方面)安全第一、環保第二、美觀第三!』」﹝明報、三月十一日﹞。

校方為何要繼續向公眾和主流傳媒﹝因為在中大的人大概都知道擴闊路一事﹞隱瞞?我的想法是,因為在香港,因維修斜坡而大量斬樹已經是公眾接受的做法,因此絕少會受質疑;相反,如果講到明是因為擴闊馬路而斬這麼多樹﹝有幾棵是好大的樟樹﹞,就有可能被傳媒批評。

你問,咁既然沒有公布,你又會知是為了擴闊路面而斬樹?那我請大家去讀我在獨立媒體的報道﹝http://www.inmediahk.net/public/article?item_id=100557&group_id=11﹞,我是同時得到校園發展處總監林泗維和協理副校長許敬文親口證實的。大家只要回到校園發展處那個網,就會留意到圖則中要斬的樹絕大部分都是在馬路邊。

這是我們第一個有的共識。斬大樹是為擴闊馬路,不是為維修斜坡。

●現在我們才回到最基本的問題:應不應該為擴闊馬路而斬樹?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已有點誤導,因為擴闊馬路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真正的問題是池旁路在返學放學時段來往的人太多,弄得行人路很擠。因此,疏導人流﹝而不是車流﹞才是我們的目的。我想大部分人都同意,我們確實有這個問題,而對部分同學來說,這個問題已經大到非解決不可﹝雖然我個人對此有保留﹞。那好吧,在這點上我順從大家的意願,一起想辦法達成目標。

地資系同學raymond說,如果我們有凌駕性的需要時,就要落實發展,但同時要minimize對環境的影響。好,我先同意,那麼要疏導池旁路斜坡的人流﹝記着,不是車流﹞,有多少方法呢?我想到最少三種。一﹞斬樹,將整體路面擴闊,然後加建一條行人路;二﹞不斬樹,將池旁路由雙程恢復為下行單程路﹝之前曾經試過﹞,騰出半條馬路建另一邊的行人路;三﹞不斬樹,善用嶺南場上何添樓﹝ELB﹞路口的樓梯﹝已建的﹞,簡單的做法是做路牌引導人向那個方向﹝現在沒有多少人會想到那條路﹞,如果有必要的話可以修一條比較清楚易走的連接通道穿過嶺南場。

顯而易見,如果﹝一﹞﹝二﹞﹝三﹞都能達到目標,那﹝一﹞對環境的影響肯定是最大,無緣無故斬幾十棵大樹﹝崇基的同學請特別留意,那些樹都是崇基第一代的師生種,那時新亞和聯合可能還未搬進來﹞,而且還有花很多錢。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種樹的象徵意義,實在清楚不過。保留大樹,不單是環保問題,也關乎教育理念;保留大樹,是尊重長輩創業的艱辛、尊重學校歷史,有繼往開來的意思。我們年年都慶祝院慶校慶,四十年、五十年、六十年,這些數字有什麼意思?這些數字代表着歷史厚度,代表着世代相傳,這些不單反映在學生的水平和修養上,也反映在校園的格局和物事上。來到一間古木參天的佛寺,我們知道這寺廟肯定來頭不少,學校也一樣,這個道理大家也明白吧。所以有些人以中大六十年代草創時的照片來合理化現在的破壞,簡直胡說八道。

﹝二﹞對環境的影響比較小,優點是不需要斬樹,但就會影響部分駕駛者和乘客。這個影響大不大呢?校方認為大得不能接受,校園發展處總監林泗維給我的理由是,如果有私家車由大埔道崇基入口落火車站後想走,而如果池旁路不是雙程的話,架車就要繞入眾志堂那邊再上大埔道出口。大家會認為這個影響很大,大得不能承受嗎?我自己就不認為這是具說服力的理由。現在的火車站迴旋處已經搬到新校巴站那邊,一架私家車想由大學站出大埔道,行池旁路斜路還是繞經眾志堂,分別根本不大。對一個七老八十的阿公阿婆分別可能很大,但現在說的是汽車,汽車多走一百幾十米繞上大埔道不是那麼難做的事吧。許敬文協理副校長又說過,開雙程路是中大履行對政府和市民的責任,差一點沒說如果不開雙程路就是犯法。﹝這點我明天會打去運輸署問﹞但這也似乎不是不能克服的細節問題吧,我想經常來中大的市民,也願意多開一百幾十米,繞眾志堂出大埔道,卻不寧願見到三十幾棵大樹倒下吧。

﹝三﹞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基本上不用做任何工程,只是令更多人使用一條現在使用率不高的樓梯。尤其是落山,由信和樓、王福元樓和何添樓落火車站,行嶺南場樓梯其實挺順路的,也不會覺得辛苦,只要些微作一些改動,就能疏導人流。我們甚至可以實行單向行人路的做法,即是上斜就走池旁路斜路,下就走嶺南場樓梯。這個做法我稱之為「四両撥千斤」,輕而易舉地化解了「保樹派」和「起路派」之間的矛盾。

我覺得之所以有這個矛盾,是大家都用最直接的思維想事情,「起路派」一聽到人流多就條件反射式地想到擴闊,想到擴闊就想到那些樹阻頭阻勢。而「保樹派」一聽到斬樹就光火,於是集中精力反斬樹,集中精力怨天怨地,於是把話說過了頭,也錯過了解決分歧的契機。

結語:
其實我和一班校友,誰也不是逢斬樹必反,這個世界根本沒有這種人,現在的差別只是如何衡量建設與保留。但大家有眼見,現在的趨勢根本不是好好好多人反對斬樹而中大什麼工程都不能推行,而是相反,現在是太太太隨便就推行工程而已經有好多樹被斬。中大學生會環境小組的〈山城〉聲明,所列出的都不是還沒進行的工程,而是已經進行或正在進行的工程,樹都已經斬了。有人罵我逢乜必反,為反而反,在我看來卻是,許多同學根本不問情由就支持校方,我們幾個多事的校友放工後有覺唔瞓趕入黎學校做訪問寫文章搞行動,希望同學們就算不支持行動,也會認真了解我們的觀點,繼而重新審視校方的理由。林泗維總監抱怨了幾次校友和同學不提意見,現在我花了點時間想出這建議,相信校方也有量度去聽一下吧。

謝謝。

朱凱迪
九九逸夫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