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躺臥在馬屎埔村口、悠然自得的數隻小貓,可會知道地產商正虎視眈眈,牠們隨時失去容身之所?
《儒林外史》有句話:「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古人看清社會官場黑暗,所以辭官歸隱田園,過自給自足平淡的農耕生活。時而勢易,官場的功名利祿之路已被現代社會商業活動取代,歸園田居變得既不平淡也不容易。古人不滿主流社會價值的最後一步,竟成為今人對抗不公義社會的第一步。粉嶺馬屎埔村年輕村民Becky剛辭去中環工作,成立「馬寶寶社區農場」,期望振興本土農業,挽救村落脫離無良地產商的手。
才二十多歲的Becky,在馬屎埔村土生土長,屬第三代非原居民。嫲嫲在五六十年代已從內地移居於此,父母也是種田為生。Becky畢業後到中環打工,和大部分人一樣,為的是闖一闖。只是,她更早意識到辦公室工作的沒意義,每天來回粉嶺至中環消耗不少精神,時間和車費當然不在話下。馬屎埔村十多年來已受無良地產商威逼利誘業主賣地,正值政府宣布要開發新界北,地產商收地將會更白熱化。於是她毅然辭職,返回村中當農夫,更和關注馬屎埔村的朋友成立「馬寶寶社區農場」,重申本土農業和社區的關係,釋放土地能量。
來到馬屎埔村,好客的Becky請我吃一頓午飯。一進屋,怎麼Becky一家四口在平日的工作天都可在家中吃午飯?這確是香港難能可貴的場景。試問有多少本港打工仔可以舒舒服服在家和家人共進午餐?無他,現在的Becky和父母都是在家旁的農地工作,中午自然可以回家。弟弟在附近上下午班,亦不例外。
飯後Becky帶我採訪仍然留在村內的年老村民。訪問過程和「正常的」專訪差別很大。我們在村內隨意走,去到哪裏,遇到哪位街坊,便進他們的屋裏聊天做訪問。可以成功進行這特別和隨機式的訪問,全賴Becky在村中的「地位」。這系列的受訪者駱婆婆、關婆婆和梁婆婆及其人稱「師博」的丈夫都和她的嫲嫲「做了幾十年街坊」,看着她出生成長,各位年長村民都很愛護她。言談間經常「雯雯前、雯雯後(就是Becky)」。有的知道她回村務農,更心疼她曬黑了。
這幾位老村民分享不約而同提到雯雯、雯雯嫲嫲或雯雯老豆。問他們何時來馬屎埔村落戶,他們會加句:「你(雯雯)嫲嫲來早點/遲些」。問到住在村有多少年,又說:「好耐喇,睇住雯雯老豆結婚」、「睇住(雯雯)出世」。對於他們,個人歷史回憶和馬屎埔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所謂馬屎埔村的生活就包含了村落鄰里之間的街坊情。長者既憶述(國內)鄉下/港島/九龍「搵食艱難」,所以搬到新界,從前生活「好淒涼」。到了今天,他們不再面對飢餓、打風吹走屋頂的困境,「淒涼」二字卻仍然不絕於口。今天使他們「淒涼」的,不是天災,是人禍,就是逼他們離開居住逾半世紀家園的地產商。
第一代馬屎埔村非原居民,同時是「第一代香港人」。正如師博坦言,當時「成條村的人都諗住將來返鄉下,屋都不會建得很穩陣」。但數十年後,他們都落地生根,馬屎埔村的臨時居所變成真正的家,只想在這裏終老。「馬屎埔村民系列」將會陸續分享村民的故事。
相關報導:
粉嶺北導賞團小記:港式圈地下的又一受害者
四叔四叔 無食我黍
抗爭十四載 恆基連環律師信針對馬屎埔村民
新界北發展諮詢:圈地式公私合營 村民將被連根拔起
馬寶寶社區農場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