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香港眾志的籌備工作開始,我已甚少有機會參與有關雨傘運動的相關活動。回顧也好檢討也好,在邁步向前的自我催迫之下,多少不願重看雨傘運動,畢竟與許多人一樣,我也分享著雨傘結束的失語感。昨晚是「亂世備忘」最近一輪放映的尾二場,聽聞導演有意專注於台灣交流,短期內不再在香港上映,也就下定決心報名觀看,和在座觀眾一起直面雨傘的點滴映象。
電影的主角:曱甴哥,吉利蛋,Racheal,還有導演自己,讓我看到了我所不知道的雨傘運動。我沒有想過,原來幾個普通市民,為了籌劃一個物資站的運作,可以徹夜會議,認真程度,與政治團體不惶多讓。我看到了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自發者,他們獨特的政治智慧與參與能力。我特別喜歡導演拍攝幾位主角就是否撤離旺角所開的小組會議,有的人從與政府搏奕的層次思考,有人從自身參與的投入感考慮,見證素人不可被輕看的成長。
雨傘之後,每個雨傘人都患上一定程度的抑鬱症,部分跌回有序的日常,部分執著往武力升級。時代扭曲沉淪,似乎容不下一點歡快,或一點反思空間,主角們曾經高唱的「今天我」變成最大的戲謔。但電影讓我們備忘,雨傘運動並不單一,它富喜怒哀樂,有血有肉,它真正的力量,在於培養香港人成為懂溝通懂連結,知曉何為公共的人民。
我想引用一句戲中主角吉利蛋欣賞的一句話:「民主運動是多過四棒的接力賽,很多人希望自己跑的是最後一棒,但真正重要的,是走好自己這一棒。」最近不少人質問我關於十年自決計劃,我想把這句話轉贈這些朋友,因為它是雨傘素人教給我們的瑰寶。
技術的東西,我不懂得評價,但肯定的是,電影讓我重新觸摸到雨傘運動的質地,很多人都愛護這一場運動,但其實沒有人能完整地述說它。它值得我們重新發掘,重新學習,重新把當中的意志召喚出來。我非常希望現正經營的新政黨,可以把散落的力量聚合,把我們未走完的路一起完成,謹把香港眾志,獻給愛護雨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