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讀書多了,攀上了高位,是否對社會貢獻亦多?

讀書多了,攀上了高位,是否對社會貢獻亦多?

攝:Alex Leung

「細個唔讀書,大個做運輸。」小時候父母總叫我們好好讀書,為了自己,亦是為了自己的未來。人望高處,愈大個便愈明白這個道理。在學校,在媒體,在社群之中,耳濡目染之下,我們也很清楚,「讀書」就是為了有更好的出路。

最近在網上看見一張圖片,是兩個不同的母親,同樣是在教導他們的兒子,他們也是指著同一個清潔工。一位母親向兒子這樣說:「你不好好讀書,長大後就會像那位清潔工人一樣。」正如上面提到運輸業者的那一句。而另一位母親,則是向兒子去講:「如果你好好讀書,長大後你就可以好好改變清潔工的生活。」面對同一個情況,兩個不同的想法,當我們刑刑役役地「為自己」過生活的時候,我們又為身邊的「其他人」做了些什麼呢?

這幾天也是財政預算案的評論,這份預算案為我們帶來什麼?當陳茂波在痛哭的時候,他哭的又是否真誠呢?政府為我們所做的,到底是否就是我們社會的一套文化,大家自己顧自己的一套文化呢?

再以其他的事例作評論,今天車長被「算帳」了,到底是車長不滿足,導致他們要走上抗爭的路?還是車長的工作,他們的待遇真的存在很大的問題呢?當有人批評他們「發死人財」及叫他們「轉工」的時候,其實一天要十四小時工作,每月人工只得萬五,這又是否合理呢?再而要去問的,車長被壓迫得如此辛苦,被剝削得沒有尊嚴,到底他們是「不滿足」,還是薪酬待遇真的出了問題呢?我們的每一句說話,建構了今天的社會。

我們也不想成為那位「清潔工」或是「車長」,然而為什麼生活在香港,成為清潔工是一件「可悲」的事?是清潔工的待遇可悲嗎?還是我們令清潔工成為可悲的人呢?生活在這套文化之下的我們才是最可悲的呢?為什麼我們會漠視「清潔工」對社會的付出,卻崇尚使經濟成為「泡沫」,只是天天靠升跌泡沫的一群人呢?

生活在這個社會,我們會怎樣形容我們社會的一套文化呢?我們又是怎樣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呢?薪金就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用的量值嗎?在社會上薪金獲得不多的,處於劣勢的人,我們就此定義他們為沒有前途嗎?我們每天為了爭相走進好的「前途」,然而我們卻忘卻我們可以使「前途」不再如此狹窄,但在這樣的文化之下,想像只停留在自身,而忽略了其他人。

畢業生選擇政府工、投資銀行、醫生、護士,然而這些職業除了是薪金高之外,他們的責任又是什麼呢?「能力愈大,責任也應該愈大。」然而身在要位的高官們,香港人又會感受到他們有沒有好好去盡他們的責任呢?還是他們在做的,就是我們口中的文化,不斷在為自己努力,也只為自己努力呢?在學校取得了好成績,在社會取得了高職位,因此也得了好前途,眼中除了自己,也只有自己。至於其他人,那位清潔工人,那位車長,他們的生活也與高官,又或與「自己」無關。

今天社會的一套文化,今天我們的眼光,到底是否只是停留在自己,而未去到有「其他人」呢?讀書到底所為何事?攀得上了高位,對這個社會又會有什麼的貢獻呢?還是堂堂一個財政司卻不如一個清潔工,一個大運輸集團的總裁,竟不如一個挺身而出,真心為所有同事權益的車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