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腐女子回應「蘋果副刊:破解HeHe文化 腐女國絕密曝光!」(二)

腐女子回應「蘋果副刊:破解HeHe文化 腐女國絕密曝光!」(二)

「對不起,我實在不是這樣的腐女」--回應2014年11月30日蘋果日報腐女專題訪問

(本文作者為Jine,由筆者代po)

上星期天,香港#蘋果日報刊出了一篇以#腐女為對象的副刊專題報導「破解HeHe文化 腐女國絕密曝光!」,而我是其中一位較早得知將會刊出這篇專題的人。因為我是其中一位受邀作被訪者的人,也就是該專題報導中提及的「Jine」。

自稱為「受邀作被訪者的人」及「被提及的」,是因為本人已事前拒絕訪問,僅以協助訪問進行的身份陪同接受訪問的友人到場,希望在大家有需要時補充資料。而在友人的訪問進行時,本人在發言前亦再次重申不會受訪,也不希望被刊出名字及長相,然而最後網名還是被報出來了。

但最令本人關注的是報導的內容,及文中以本人名義作出的發言與原意有出入,那被修改的內容將會於文章後段提及。至於報導內容方面,其實,內行人從標題來看已經知道該篇報導完全錯頻*。

首先,「HeHe」一詞源自香港的高登網絡用語,無論是遣詞用字的寫作者或是讀者都與腐女社群毫無直接關連,而腐女社群中(即使是香港腐女)都甚少使用此詞語。

再者,「HeHe」一詞作名詞使用的意思是指「現實中的男同性戀族群」或「現實中的男同性戀者」,以動詞使用則是指「男性與男性的性行為」。完全沒有提及到#腐文化、#BL文化及#耽美文化的主體--女性,所以為何把兩者連結在一起,實在令人困惑。

腐文化、BL文化及耽美文化的根源可以說就是從女性角度出發,追求耽美,所以創作者及受眾壓倒性地以女性為主--就是腐女。

BL,即Boy’s Love的起點在於部分日本少女漫畫家們受西方唯美主義影響,感嘆於未入世的年少男生之間未被定形的純真感情,從而創作出一系列相關作品。當中的優秀作品觸動了不少讀者,在兩者互動之下,讓BL慢慢發展成一套獨特的日式美學文化。而這個文化的骨幹就是,從女性的角度描繪「非女性」之間的情感、慾望、身體、關係、地位等等的摸索,追求不同形式、不同層面的耽美。因此,雖然BL作品大多是男性角色之間的故事,然而,其實BL作品早己發展到以其他「非女性」--「雙性體」、「無性體」等作為探討的角色。

也許專題的記者認為近期受關注的Facebook Group「捍衛lester alex佔領巫山HeHe團」是香港BL文化/腐文化社群的熱門話題、認為它聚集了香港腐女社群,或是認為它是香港腐女對外界浮面的起點,而使用「HeHe」作為腐女話題的切入點。然而,很抱歉地,以我作為香港腐女的觀察,這三個現象都沒有出現。況復專題報導中亦提及此Facebook Group的創始人並非BL文化愛好者,事實上此Facebook Group中大部分關注者亦非BL文化愛好者。

故此「HeHe」一詞無論從創作者、使用者、受眾、文化內涵都與BL文化均素無關連,要把兩者混為一談未免過於牽強。由此可知,記者對於BL文化的基礎認知欠缺了部分重要的環節,以致內文亦未能表達出BL文化,或本地BL文化愛好者社群的真實面貌。

這也延伸出另一個於該專題報導出現的問題︰報導中訪問的創作者潘振棠先生雖然畫了以2名男子的曖昧為題的作品,但他的創作動機和作品內容都與BL文化毫無關係,更是與女性觀點無緣,令人困惑其訪談何以置於此專題。

再從另一方面看,該報導以大篇幅描述腐女以三次元人物(3-Dimension,ACG術語,指真實存在的人物)為題的BL妄想故事,並以此為樂,明顯是受到「捍衛lester alex佔領巫山HeHe團」先入為主的觀感影響,而把妄想三次元BL故事的行為無限放大,繼而認為這是BL文化的主體。

然而,事實上以三次元為題材作妄想的BL文化愛好者只是BL文化社群中的一部分,而且普遍的熱衷程度絕對不算高--對比二次元人物(2-Dimension,ACG術語,指被創作出來的角色和虛擬人物)題材。這與BL文化的源頭及本質有極大的關係。

如上文所述,BL文化是以漫畫小說作為創作媒介的開端,並向外拓展至動畫、廣播劇、視覺小說及電子遊戲、真人電影等媒介,所以BL文化愛好者一般都是日本動漫畫愛好者。而在動漫畫界別中,無論是原創BL作品,還是BL創作的題材,都可以說是取之不缺,用之不盡。而且,動漫畫對BL文化愛好者來說,都是親切又喜愛的存在。故此大部分的BL文化愛好者都偏好二次元題材的BL作品,亦多數以二次元媒界的漫畫及小說進行BL創作。

而在於BL文化本質方面,BL文化本身就是追求耽美、追求純粹的美態,無論是在外觀、形式、精神、情感、肉慾、人與人關係的層面。以旁觀者的角度,看着角色與角色之間無法釐清、無以名狀的強烈感情牽引下,對自我身分、自我認識、自身追求與社會身分進行摸索和重新定位,最重要的是源自本能地對純粹的愛與美的追求,是超越所有規範和常識--社會身分、性別、肉體生命的,是靈魂之間的互相渴求、互相吸引、互相補完,被稱為「羈絆」的情感。

故此而言,BL文化是必然需要創作者以抽離的旁觀者角度創作和觀賞,追求超脫於現實以上的美態,或是探究世界的美態作素材,然後由創作者對其作出美學雕琢和提升,以更高層次的手法重現出來。

動漫畫題材本身就是非現實的存在,可以成為BL創作者和讀者觀察和塑造的世界,也可以探究動漫畫中的美態作BL創作的素材。而探究現實中的美態作素材,也就是妄想三次元BL故事的行為的本源了。所以二次元創作遠比妄想三次元BL故事為多--無論是在腐女子或香港腐社群裡。

而因為三次元BL作品牽涉到真實存在的人物,日本的作者社群中更會體貼人物的感受而發展出一套默認的傳閱禮儀,自主規限只於BL文化愛好者的特定小圈子傳閱,手法包括設定密碼及針對搜尋器而設的防範,避免一般公眾及作品中的當事人意外取得。

無論在日本還是香港,腐女都自知BL是小眾愛好,不易為現今社會所理解,所以除非是在動漫畫圈子這些對腐女認知較多的群體,否則腐女大多不願意公開表露身分,更遑論在專題報導塑造出,那於人前發表BL妄想故事,然後嘻哈大笑的形象。

BL文化是如此一套發展完備,具美學深度的文化。從「花之廿四年組」*年代開始已出現不少優秀作品,直至發展到當代,BL作品的題材和探索的方向更大大延伸。所以,縱然BL文化有很多淺白作品以美男子之間的甜蜜情誼為題,但也絕不代表腐女們都是盲目愛好美男子、「入得口就食」,也絕非對情節內涵毫不着重的「一見自己喜愛的CP,懶理內容,光速購買」。

總而言之,蘋果副刊專題報導對BL文化及腐女的介紹未能正確表達兩者的真實面貌,部分對腐女的概念以偏蓋全,以致其綜合呈現出的腐女形象和感觀與實際不符。

關於修改本人發言的部分,下列以作澄清:

專題報導內容:

另一腐女Jine即Miss上身,嚴肅起來說:「有很多成人向作品其實很有社會性,性愛場面都有意思。以性表達角色希望與對方靈慾一致的渴求,在未能結婚的社會中,性就是他們感情的里程碑。」以《J的故事》為例,喜歡夢露的J,夢露正是性解放的象徵,兩者都犧牲很多,短短的性愛場面,讓人深深感受到他的無助,凸顯社會對同性戀 的無知。「甚至以耽美為主題的作品,性愛場面以展現男體美學為主,當中使用的分鏡、構圖和節奏極富美感。」

記者當日於Facebook Message發問:「突然有問題想問:節目提過bl出現性嘅場面都係有深度,有意思,唔係為性而性。有冇最深刻的例子說明?」

本人當時的Facebook Message回應:

比較遲回覆,不好意思。我嘗試回答關於BL性場面的問題。
其實任何界別中優秀的故事性作品,劇情和場面安排都是有意思的。
在BL作品中,成人向的作品自然會提及不同的性別命題,當中部分作品會以性場面表現。
在BL的成人作品中,有愛戀故事會以性場面表達角色希望與對方靈慾一致的渴求,或在沒有「結婚」,「組織幸福家庭"階段的伴侶關係中,作為感情的里程碑。
在社會性的作品中,如「J的悲劇」中,中村明日美子 筆下的J被上流社會人士的嘲弄和虐待,在短短一段性場面讓讀者深深感受角色的脆弱和無力,當年社會對同性戀群體的無因由的憤恨,壓迫和賤視,及突顯J的絕望。
在成人向的黑暗作品「間之楔」中,性場面則是用來展現近未來的社會階級關係,表現上位者的絕對權威,壓制及操控,無論是在行為,思想,本能和地位方面。而部份場面,作者則刻意安排點出這些性場面其實也是一種對社會階級的反抗表徵。
而在部分以耽美為主題的作品中,有時會以性場面展現男體美學,當中使用的分鏡,構圖和節奏都很巧妙而富美感。本仁戻的「スタンレー・ホークの事件簿」真是畫得很美。
以上都是一些成人向的BL原創作品。

(及後友人幫忙發言澄清:「J的悲劇」應該是「J的故事」,而且是女性成人向雜誌內包含BL元素的作品才對。)

本人認為BL作品中,部分成人向作品是為了表現不同的性別命題而使用性場面,社會層面上和情感關係中的意義只是其中一二。此外,本人並無提及過夢露(瑪麗蓮夢露),亦不認同作者提及夢露是因她是性解放的象徵。本人傾向認為作者是用夢露本身那份脆弱的美麗,與J作對應。

我樂意看見香港媒體以開放和正面的態度探索本地腐女社群,然而正確的認知是必要的前題,而且在現今保守風氣強烈的香港中,相信大部分腐女都希望繼續低調的作風,在靜謐的環境裡享受自己喜愛的興趣。

Jine
2014年11月30日


*錯頻︰說一些與對話題目和對方完全無關的事,就像是想對另一些人說另一些題目
* 「花之廿四年組」:昭和24年(西元1949年)出生的日本少女漫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