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聯署: 文化界反高鐵宣言: 請不要以「文化」之名建高鐵、拆家園!

聯署:  文化界反高鐵宣言: 請不要以「文化」之名建高鐵、拆家園!

Scroll down for English. (over 800 had signed)

28/111:59 P.M., 文化人聯署: 超過800人

香港文化界一再呼籲要規劃好西九文化區,不能只蓋容納一天3萬觀眾的「文化硬體」,必須要有相應的「文化軟體」來配合,包括各種展示的「內容」、如何培養香港觀眾、加強藝術教育、支持本土藝術家等等。

唐英年已公開地隔空回應文化界:「我經常和香港文化界的人士說,如果你們認為西九文化區的觀衆只是香港的700萬市民,就大錯特錯,發展眼光太短淺。請你們放眼遠看,將來廣深港鐵路開通後,廣州來香港只是48分鐘,每10分鐘就有一趟火車,從車程上看與從香港沙田、大埔、荃灣到香港市區,基本上沒大差別,因此我們的觀衆群至少是廣東加香港,大約6000萬居民。」(南方都市報 A22 深圳讀本 2009-04-28)

簡言之,唐英年認為只要有高鐵把珠三角的有錢觀眾帶進西九文化區就能撐起西九文化區,使本土文化界受惠。沒有高鐵及西九總站,西九文化區就會變成「孤島」。

作為表面上受惠的文化界,我們必須站出來反對高鐵!有三大理由:

(一) 依賴高鐵的文化區,不切實際,下場跟迪士尼一樣

必須靠珠三角有錢觀眾來撐的西九文化區對香港文化發展沒有幫助。首先,那每天由珠三角來西九文化區看表演的3萬有錢觀眾,只是當局一廂情願的高估數字;第二,唐英年把文化區當成「主題樂園」式的旅遊項目,似乎忘了迪士尼樂園的失敗就是過度依賴內地旅客所致。現在內地各城市已經在快速發展自己的「文化區」;或許,待高鐵建成之後,不但不是內地觀眾乘高鐵來港,而是香港人乘高鐵去內地看表演。第三,香港文化界強調,西九文化區必須以香港本土藝術發展及本土觀眾為主,內地及外國旅客為輔。一個成功的文化區、成功的文化發展,重視的是本土藝術工作者、藝術教育及觀眾培養,需要一個長遠的文化政策及文化局來支撐,方能擴大吸引境外觀眾,循序漸進地成為亞洲的文化城市,而不是透過巨大的西九文化硬體,更不能依賴全世界最貴的高鐵而成。唐英年幻想文化區一建成就有3萬旅客乘高鐵來「觀光」,違反文化規劃的基本常識。

(二) 不要「以文化之名」拆菜園村,陷文化人於不義

唐英年到處說要建高鐵來撐文化區,是不是要把目前高鐵路線規劃逼遷的菜園村這筆帳算在文化界的頭上呢?作為有良知的文化界,我們不能再忍受政府以「文化」之名建高鐵、毀菜園村、剝奪大角咀業主的發展權、破壞地下水影響新界農民耕作。作為有責任感的公民,我們文化界堅決跟這些受高鐵影響的弱勢者站在一起,監督天價的高鐵,向不公義的規劃說不!

(三) 高鐵西九站將延誤西九文化區的工程,道路設計也會引起舊區公共交通的擠逼

民間「新高鐵專家組」對高鐵的西九總站做了以下的評估:

  • 高鐵西九站必須徵用西九文化區內四份一的地下土地,限制了文化區的文化設施建設;
  • 負責興建高鐵的港鐵公司最快要到2015年始交還地盤給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西九文化 區本身的工程將被延誤;
  • 政府預測每天約十萬人乘高鐵到西九站,只有五千是以西九站為終站,九萬五千人是要轉車到香港其它地區。大量轉乘人流將導致已有多處死角的西九交通惡化,影響西九龍市民的生活品質。

現時,民間專業者已提出的數個替代性的高鐵方案,把總站設在新界,一來可以使市區和新界平衡發展、節省最少300億元、不需要拆菜園村、毋須影響大角咀居民、不造成西九長期塞車問題、不需要佔用西九文化區的土地、減少環境及地下水破壞。更重要的是,既使要靠高鐵 (總站在新界)來文化區的內地旅客仍然可以快速到達,多花的旅程時間少於十分鐘。政府為何不認真考慮呢?

一個符合常識的西九文化區規劃,不需要天價又不公義的高鐵。

請不要再以「文化」之名來陷文化人於不義,馬上停止立法會高鐵撥款。



Not in the name of “Culture” -
STOP The LEGCO Funding for the Express Rail Link!

In April 2009, while addressing audiences elsewhere, the Chief Secretary for Administration Henry Tang Ying-yen responded to the cultural sector regarding the Express Rail Link, “…if you imagine that the potential visitors to the Western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WKCD) will just be the 700m Hong Kong people, you are hopelessly wrong and short-sighted. … With the Express Rail Link (XRL), it takes only 48 mins to travel from Guangzhou to Hong Kong, and there’s a train every 10 mins.” Thus, he expects that the “visitors for the WKCD would be people living both in Hong Kong and Guangzhou, amounting to at least 60m people.”

WE, members of the cultural sector, claimed by the government as the chief beneficiaries of this XRL plan, must make our stance clear and loud: we are AGAINST the Govt’s plan for the Express Rail Link:

1) A WKCD that relies on the XRL will fail like Disneyland Hong Kong

Treating the WKCD as a theme park for tourists is unrealistic and impractical. Over-reliance on tourism is detrimental to Hong Kong’s long term cultural development. The WKCD must rely on developing local arts and audience. Reliance on Mainland and overseas visitors should only be supplementary.

2) No demolition of Tsoi Yuen Tsuen in the name of “Culture”. Cultural Workers refuse to be the excuse for Injustice!

Mr Tang claims that the Express Rail Link is necessary for the sake of our cultural district and thus we benefit. We cultural workers stand firm for conscience and justice, and can no longer tolerate the government’s unjust development of the Express Rail Link in the name of “culture”, because it will destroy Tsoi Yuen Tsuen; deprive Tai Kok Tsui owners and residents’ of their right to develop their properties; pollute underground water used for our precious farming in the New Territories. As responsible citizens, we stand firmly with the affected groups to monitor and critic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and ill-planned rail. The cultural sector says NO to INJUSTICE.

3) The Express Rail Link Terminal in West Kowloon will cause delay of the WKCD project and serious traffic problems in West Kowloon

The XRL terminus will expropriate 1/4 of the Cultural District’s underground space, putting limit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acilities. Moreover, it will not transfer the site back to the West Kowloon Cultural District Authority until 2015, and thus cause delay to the West Kowloon project. Furthermore, the government has projected 100.000 daily passengers, 95% of which will change to other public transport at the terminus. Traffic conditions of the West Kowloon district will seriously deteriorate sue to this large interchange flow.

The New XRL Expert group has proposed several workable alternative plans -- building the terminu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to allow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centre and the New Territories. Their plans will save at least $30 billion, protect Tsoi Yuen Tsuen from demolition, and saves space for the WKCD while only adding a few more minutes to the rail travel time. Why can’t the government seriously consider their plans and be prepared to work together?

A rational and possible WKCD plan does not need an insensibly expensive rail built on injustice. No unjust development in the name of “CULTURE” – STOP The LEGCO Funding for the Express Rail Link right away!!

發起人: (以姓氏筆劃排列)

小西 (藝評人及文化政策研究者)
四維出世 (電影史研究人)
司徒薇 (港大比較文化系助理教授)
何慶基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李維怡 (影行者總監、文字工作者、社區文化工作者)
周思中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大學兼任助教)
金佩瑋 (跨界別文化運動人)
俞若玫 (作家)
馬國明 (文化評論人)
麥海珊 (活動影像/聲音藝術家,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講師)
梁文道 (文化評論人)
梁旭明 (嶺大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
梁寶山 (藝評人)
陳雲 (嶺大中文系助理教授)
陳清僑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核心成員)
陳順馨 (嶺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陳嘉琬/花苑 (板畫家)
陳智德 (教育學院中文學系助理教授)
陳允中 (科大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黃英琦 (西九龍民間評審聯席會議召集人)
黃彩鳳 (民化藝術勞動者)
黃靜 (報章編輯)
張嘉莉 Clara (行為藝術家)
曾德平 (理大設計學院副教授)
馮美華 (獨立文化工作者)
馮炳德 (社區文化工作者)
廖偉棠 (詩人)
蔡芷筠ger (行為藝術家)
盧勁馳 (作家)
謝至德 (攝影家)
羅永生(嶺大文化研究系副教授)
Stella So Man Yee (漫畫家)


聯署人:

李智良 (作家)
洛謀 (詩人)
黃衍仁 (音樂/影像工作者)
余攸英 (群芳文化研究及發展部項目統籌)
陳曉蕾 (記者)
梁志遠 (理大社工系講師)
陳景輝 (時事評論人)
陳浩倫 (社區電視製作人)
林藹雲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
葉蔭聰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
麥家蕾 (錄像行動者)
鄭惠森(藝術行政)
何婷婷(藝術行政)

何智聰 (教育工作人士)
吳宇旻 (記者)
羅嘉欣(藝術行政)
陳士齊 (高教界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高級講師)
吳國偉 (神學教育工作者)
劉劍玲 (神學教育工作者)
陳力行 (學生)
沈嘉豪 (攝影家)
楊秉基 (好戲量藝術總監)
蔡卓陽 (待業/行動者)
陳上城 (中學教師)
嚴惠英 (藝術家)
蘇婉媚 (大專學生)
張超雄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招志仁 (大角咀中耀樓居民)
龔志成 (音樂工作者)
張歷君 (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導師)
張婉雯 (關注動物權益的寫作人)
陳思敏 (中學教師)
陳裕君 (藝術工作者)
李筱怡 (藝術行政)
張智峯 (學生)
袁智聰 (樂評人)
宵媽拆蟹 (作家)
陳亮程 (文化行政)
董啟章 (作家)
鄧樂滔 ( 創意書院學生)
蘇婉筠 (大專學生)
林輝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
熊子弦 (品牌策略顧問)
馮伯圖 (設計師)
唐 健 (翻譯)
羅淑玲 (明愛徐誠斌學院講師)
高俊傑 (文學雜誌編輯)
彭澤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研究生)
蘇慧怡 (藝術工作者,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導師)
陳裕恆 ( 藝術工作者)
彭志婷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學生)
袁曉珊 (學生)
熊一豆 (寫作人)
鄧肇恒 (媒體及文化研究講師)
李祖喬 (中大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研究助理)
Xavier Tam (港大比較文學系研究生)
John Siu (香港市民)
鄺珮詩 (藝術行政)
馬智恆MACHI (藝術家/石崗新村居民)
梁明暉 (學生)
梁嘉文 ( 大專學生 )
黃穎儀 (中學教師)
terry narcissan tsui (民化行動者)
洪曉嫻 (詩人)
鄒旻芳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鄧建華 (嶺南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劉璧嘉 (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學生、中大學生報副總編輯)
李綺敏 (策展人)
游海鳳 (藝術工作者)
麥震東 (插畫師)
胡麗蕊 (學生)
林嵐 (藝術工作者)
彭倩帼 (视觉艺术+杂志出版)
蔡鈺娟 (藝術工作者)
何宇軒 (創意書院舊生)
李詩詠 (學生)
馮希楠 (高中學生)
馮思睿 (學生)
曾建華 (藝術家)
沈蔚 (學生)
施美玲 (主婦)
鍾錦培 (香灣人)
蔡仞姿 (視覺藝術工作者)
陳嘉銘 (中大學生報總編輯)
何嘉妍(港大比較文學系研究生)
伍嘉豪 (中學教職員)
黃拱章 (中學教學助理)
周立民 (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課程經理)
阿步 (創意書院學生)
吳彩虹 (藝術教育工作者)
鍾寶賢(歷史研習者、浸會大學歷史系教授)
黃建平/ 梅天 (退休教師)
S.j.mojo (聲音藝術家)
莊瑞鴻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三年級學生)
馬樹人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教授)
胡可智 (中學教師)
莫穎詩 (舞台/ 電影工作者、行為藝術家、兼職編輯/ 記者)
麥慰宗 (自由撰稿人)
龍子維 (中大校友)
Freud Li (攝影師)
廖本勤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畢業生)
唐偉津 (香港演藝學院當代舞系學生,攝影師,藝術工作者)
鍾小梅 (藝術行政)
梁弘熙 (IT)
陳子謙 (文學雜誌編輯)
陳小萍 (文化研究碩士生)
陳曉婷 (生活女性主義者)
張少貞 (記者)
雷安琪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劉嘉恩 (設計師/好花生創辦人)
劉嘉葦 (設計師/好花生創辦人)
潘振威 Al (設計從業員)
李永倫 (攝影師)
簡思欣 (學生)
林培元 (劍橋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
陳映彤 (學生)
Kit Hung (Film Director)
黃柏麒 (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學生)
李達寧 (獨立文化書店)
梁力 (藝術綜合工作坊主持人 / 行為藝術創作)
蔡志厚 (藝術工作者/香港投訴合唱團)
李雨夢 (學生)
謝敏儀 (中學教職員)
甘子泳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三年級學生)
Ho Man Yan (同人作者)
余震熙 (學生)
趙穎琪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蕭俊傑 (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邵家臻 (浸會大學社工系講師)
戚本盛 (教育工作者)
鄧正健 (文學雜誌編輯、劇評人)
梁振嶽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學生)
何雪凝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麥家凱 (軟件工程/寫作人)
鄧蕊明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陳永志 (文化工作者)
恒一 (《月台》作家 )
林森 (學生)
鍾澤明 (樂手,音響設計師)
陳歡 (創意書院)
米霍 (寫作人)
方鈺鈞 (赫爾辛基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生)
何謙信 (媒體藝術家)
蕭競聰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Johnson Yu (Glass artist)
Juno Tsoi (香港市民, 打工仔)
陳錦輝 (社區學院講師)
周冰超 (中大学生)
區國權 (社區文化關注幹事)
Arvin Cheng 人仔 (社群藝術)
伍綺琪 ( 學生)
曾永曦 (音樂工作者,畫家)
徐詠殷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岑麗君 (嶺南大學翻譯系學生)
鄭宇碩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講座教授)
鄭司律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黃愛倫 (中大性別研究畢業生)
譚永賢 (新界居民)
鄭依依 (傳媒)
溫海靈 (藝術行政)
李俊妮 (藝術工作者)
劉思航 (嶺南文化研究碩士課程學生)
賴家瑩 (編輯)
蔡甘銓 (文化人, 講師)
孫樂川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MCS碩士研究生)
傅詠彤 (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學生)
堵建偉 (文字工作者)
許惠敏 (教育界)
邱浩朗 (香港演藝學院學生)
何秀珠( 創意書院學生)
黃偉倩 (嶺南大學歷史系學生)
蕭超杰(嶺南文化研究系學生)
季禮聲 (社工)
葉天佩 (港大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
吳渭盈 (嶺南大學社會科學系三年級生)
孙宇晨 (CUHK 文学院 二年级本科生)
譚永森 (學生)
Tam Lai Man (書店管理人)
馬苑嵐 (平面設計師)
梁偉怡 (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兼任講師/花道家)
Zero Yiu (花道家)
鄭銳達 (Academic)
陸穎魚 (詩人)
吳永淇 (中文大學音樂系畢業生)
盧樂謙 (藝術工作者)
蔡潔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馮偉才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講師)
廖淑嫺 (中學教師)
梁韻 (MA Student, Departm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HKU/ Editor)
區惠蓮 (<> 出版人)
曾健德 (嶺大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林憶蘭(高級研究助理)
李以進 (中學教師、九龍城居民)
黃韻思 (藝術行政)
Wong Yu-Pang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istant)
Doris Tai (設計師)
蘇鈞翔 (唱作人)
方景樂(獨立音樂人、中學教師)
徐啟榮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陳耀榮(嶺南大學MCS學生)
招子偉 (學生)
鄧智文 (崇基神學院基督教研究畢業生)
李雪芬 (社會工作者)
黃偉健 (中大研究生)
Oskar Leung Tsz Ho (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鄧小樺(作家)
丸仔 (行為藝術家、社區文化藝術教育工作者)
韋欣兒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劉詩琪 (設計師)
胡世君 (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界/社工)
梁曉勁 (中學教師)
Jen Mak (Project officer)
杜以樂(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florence zippo (香港小市民)
陳慧燕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助教)
張海活 (建築設計師)
Chan Mei Po Mable(Student, Master of Arts in Literary & Cultural Studies, HKU)
林雅惠 (嶺南大學MCS畢業生/電視台編輯)
譚棨禧 (足球迷)
Jennifer LI (書閣書店)
陳蓮英(傳道人)
Amikas Fong (樹仁大學英文系學生)
Charlie Ng Chak Kwan (學生)
曾安芙 (嶺大文化研究系學生)
郭美芝 (嶺大文化研究系學生)
陳嘉琳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Francis Hung (理大設計學院助理教授)
鄭綺釵 (劇場工作者)
黃佑昇(學生)
梁惠敏 ( 社區藝術工作者/行為藝術者)
潘藹婷 (香港獨立媒體網編輯)
Yuki Tse (student)
謝冠東 (文字工作)
沈偉男 (中學教師)
古學斌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Pan Ho Lap Ivan ( student with major in "Journalism, Media and Cultural Studies)
魂游 (藝術家/研究員)
殷善兒 (學生)
楊華慶 (中大文化研究畢業生)
陳倩玉 (學生)
莫昭如 (社區文化發展工作者)
吳文基 (社區文化發展工作者)
黃玉明 (義工、教育戲劇碩士)
Lilian Chan (Arts Admin)
County Tam (香港藝術學院講師)
Buzz Kwok Hei Yin (美術總監)
吳蓓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許建聰 (文學及文化研究界)
Ivy Ma ( Visual Arts)
羅婉儀 (創作人)
尹凱榮 (教會工作者)
彭家維 (中大性別研究/文化研究畢業生)
賴勇衡 (自由撰稿人)
未熄(評論員)
沈詠敏 (藝術工作者)
梁家怡(藝術行政)
梁錫麟 (香港市民)
李偉儀 (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課程兼任講師)
大山拿 (待從設計業人)
戴遠雄 (捷克布拉格查理大學哲學碩士生)
Jeromy-Yu Chan (IT)
陳光輝 (文化賭徒)
郭立文 (文字創作人、配音員)
曹文偉 (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學生)
Mandy Yeung (photographer)
蘇樂怡 (社區文化關注成員)
唐婉清 (四五行動成員)
長毛梁國雄 (四五行動成員)
劉建安 (神學畢業生 )
鄭洁如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曹文 (旅遊記者)
何筱昕 (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學生)
Ling Tsang (Music/Visual Art)
丁詠詩 (學生)
黃仁逵 (painter)
林子揚 (舞台服裝設計)
Miu Mok (graduate of School of Film and TV, the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Angelika Li (Art Marketing Consultant/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Cultural Management/ CUHK)
李祐宗 (藝術行政)
馬思澄 (演藝聲樂系畢業生/藝術行政)
陳嘉敏 (三年級本科生)
楊家寶 (LU CUS 學生)
朱凱迪 (社區文化導賞員)
江嘉敏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miki (學生)
葉芷華 (浸會大學新聞系學生)
鄭家泰 (學生)
曾慶宏 (中大學生)
梁俊勤 (社會學系學生)
曾慶治(藝政)
林綺君(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Daniel Tong (香港市民)
陳家信 (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
tam siu tung (reporter)
張桂芳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徐潔心(城大創意媒體學院學生)
郭嘉源(幼兒舞蹈教育工作者)
陳冠而(劇場工作者)
李安欣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學生)
林傑勇 (文化研究碩士生、中學通識教師、兼職編輯/ 記者)
袁凱欣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 教師)
白雙全(藝術工作者)
楊穎仁(自由撰稿人)
馬健行 (大學研究助理)
沙蔚忻 (學生)
陳秉鳳(中大學生報)
朱子洛(預料生)
周可凡 (劇場工作者)
梁遠光 (戲劇工作者)
賴俊靈( 創意書院學生)
曾智勇(中學教師)
顏麗娜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張曉堅 (文化學徒/業餘攝影)
Eileen Lam (Graduate student)
曾樂欣(香港市民)
歐輝鵬(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學生)
孔奕佳 (音樂人)
fayyu (設計師)
梁麗欣(中大文化研究系學生)
吳淦濠 (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研究助理)
徐凝 (教育界)
POLLY IP (理工學生)
林美意 (中學教師)
Joe Chan (Animator)
盧漢文 (香港市民)
梁俊彥 (香港人)
吳謦燃 (中大政政系學生、議員助理)
吳仲達(香港樹仁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基層大學幹事, 青年聯社成員, 大專力撐菜園村聯盟成員)
余俊賢 (公開大學社會科學系學生,香港小市民)
鍾錦麟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三年級生)
勞顯傑 (香港人)
劉卓禮 (設計師)
阿p (獨立音樂人)
鍾楚源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
吳茂蔚 (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導師)
李孟豪(廣告界)

Florence Lo (graduate of BA Cultural Studies, Lingnan Univeristy; MA Arts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eeds)
郭詩詠(編輯)
趙茱莉 (中大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副主任)
胡偉鴻 (自由媒體策劃 / 劇場工作者)
Tweetie Law (Quantity Surveyor)
yuennoi Chan (設計師)
鍾偉亮 (理工大學學生, 合唱愛好者)
劉希彥 (大學生)
林萬 (城大應用社會學碩士生)
盧善姿(中大研究助理)
盧鎮業 (學生)
馬卓忠 (音響工程師)
李晶瑩 (中大學生)
容樂其(教育界/政治界)
馮耀輝 (香港市民)
陳炳釗 (劇場工作者)
黃瑞輝 (學生)
楊佩文 (藝術行政人員)
李雅瑜(藝術行政,劇場研究)
伍慧琪(學生)
梁浩然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課程二年級學生)
鄭淑貞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侯珈駿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戴毅龍 (攝影師)
馮擎東 (內地移民)
姜惠明 (嶺大學生)
黃冠能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三年級學生)
R.Wong (浸會大學傳理系碩士學生/電影工作者)
黃冠豪 (市民)
郭籽然 (獨立音樂人)
謝靈詩(生於八十後的香港青年)
張家和 (學生)
梁海欣(澳門大學歷史系學生)
cho kai kai (浸大地理學生)
于逸堯 (音樂創作及製作人)
陳嘉朗 (學生)
鍾惠恩 ( 藝術界 )
李家樂 (理工香港專上學院 社會學及文化科 二年生)
林思靈(G點電視台長/蕉銀芽動畫總監/錄像製作導師)
陳奕嫺 (社工學生)
洪彩雯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謝旭雯 (唱歌行動者)
胡寶兒 (藝術學生)
袁慧妍 (舞台工作者)
陳梓樑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課程二年級學生)
林慶麟 (舞台工作者)
陳秉蘭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碩士生)
黃雋浩 (嶺南文化研究系)
Chan Yin Tung (majored in Philosophy, Lingnan University)
吳銘豪 (香港大學一年級研究生)
鄭敏華 (城市規劃及文化研究工作者)
Kathleen Cheng (Sociology and Gender Studies)
馮婉蘭 (藝術工作者)
沈寶莉 (香港人,台灣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研究生)
潘茵婷(在美港人)
張鈞兆 (學生)
羅莎莎 (香港中學生聯盟)
譚源洲 (藝術工作者)
Rius C. (教育工作者)
李嘉文 (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學生)
鍾琪琪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三年級生)
梁志和 (藝術家)
林依玲
GTO (動漫畫研究者)
袁潔敏 (學生)
陳文彥(學生)
歐贊年 (政策智庫行政總裁/文化評論人)
趙智恒 (基督徒, 合唱音樂愛好者)
鄭嘉詠 (香港市民)
譚惠鵬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孔繁強/老B (草根民謠唱作人)
林歡曉 (嶺南文化研究系學生)
林莊麗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
張鐵志 (文化評論人)
陳寧(作家)
杜婷(媒體人)
雨希 (Stadt城市誌編輯)
劉平 (Stadt城市誌編輯)
洪永起(記者)
譚國明(電影及舞台工作者)
健吾(文化評論人)
黃子翔(記者)
袁兆昌 (作家)
杜智然 (市民)
文勵康 (產品設計師,理工大學畢業生)
曹疏影(詩人)
阮文略 (詩人)
黃文智 (社會工作者)
Sakamoto Taiki(留台港生)
陳惠珍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工學生)
虞瑋倩 Virginia Yue (信息技術專業人士)
馮景恆 (學校助理)
袁瑋熙 (大學畢業生)
梁慧玲 (劇場工作者)
陳凱珊 (IT)
Kenneth Yeung (Graduated Student of Social Sci.)
肥力Felix Chan (劇評人/插畫人)
murk (設計師)
張展良 (賣書者)
孫惠芳 (藝術教育)
Mandy Wong (港大畢業生)
ahbee (創意書院舊生)
盧苑欣 (創意書院舊生)
胡希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畢業生)
Sophia Yeung (Writer, Teacher)
梁麗朗 (藝術行政)
李瑪利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學生)
gary fu (設計師)
程展緯 (Facebook 政壇Twins (劉皇發及霍震霆議員)Fans Group會長)
王震傑 (互動媒體工作者)
袁慧意 (法律翻譯人員)
廖嘉霖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曾冠榮 (社會工作者、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張浚軒 (中大學生)
Wa Wong (individual)
Lok Yiu (設計師)
何駿偉 (大學畢業生)
Daren L(student)
譚衍嘉 (學生)
Gustave Ho (社福界)
龔凱怡(藝術行政)
陳素珊(香港市民)
陳瑩瑩 (中文大學宗教研究系三年級學生)
韓玉嫻 (錦田居民)
陳玉峰(中大法學生)
Daniel-mike Ngcheukting (student/musician)
Lam Tsz Kwan (Student)
陳燕冰(藝術工作者)
勞麗麗(視覺藝術家)
Hau Ka Kei Kathleen (Education)
楊佩虹 (學生)
石希文 (中大新聞及傳播學院學生)
梁偉詩 (自由撰稿人)
蔡雯娟 (中大學生)
徐樂婷 (學生)
許行一 (藝術行政)
羅冠軒 (港大比較文學系)
Eric Siu (Design Student)
Naomi Hui (Theatre Technicien)
聶景濂 (香港市民)
陳偉傑 (香港市民)
楊秀卓 (教育界)
趙啟然 (傳媒工作者)
潘顯秀 (老師)
張維聰 (香港市民)
朱韻文 (獨立音樂人)
Jonathan Leung (獨立音樂人)
梁翠茵 (中學教師)
詹敏婷(中學生)
麥美怡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林樂軒 (港大新聞系學生)
張曼慈 (香港城市大學職員)
鄭家樺(藝術家)
鄭家榆(中大數學系學生,藝術人)
孫根芳 (中大文化研究二年級)
陳俊朗 (港大學生)
V Au (媒體設計工作員)
鄺舜怡(中大文化研究系學生)
林嘉裕 (Librarian)
William Leung (大專學生)
高玉娟 (學生)
姚少龍 (浸會大學音樂系一年級學生)
李嘉雯(學生)
甘健廷 (中大博士生)
何敏超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張俊彥 (港大經濟系畢業生)
黃樂孺 (香港大學醫學生)
朱蔚欣 (公開大學創意寫作及電影研究系學生)
何婉雯Aki小白 (社會工作者)
蕭浩暉 (會計界 ,不是文化人)
Fong Sin Man Jun (Student)
黃庭姍 (學生)
ellen wonghiuki (student)
梁堅祐 (文化愛好者)
MARY TSANG (STUDENT)
羅 楠Naga (社福界)
CHEUNG CHUN WING(a HK taxpayer)
曾倚雲 (浸會大學通識及文化研究系學生)
劉子斌 (音樂工作者)
Jenny To (學生)
梁兆齡 Saffron (行為藝術家)
Lee Miu Yui (Lingnan University Student)
蘇桓誼 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學生
黃振欽 (香港藝術學院雕塑系學生)
岑肇欣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生)
Peggie Lau (理大畢業生,菜園村居民)
柏齊(攝影師)
尹焯林(學生)
吳子豪 (社會民主連線支持者)
方哲翰 中學學生
姚頌恒 (浸大社會學系畢業生)
歐陽曉敏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4年級學生)
林已雯 (中大學生)
何昊東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工作課程二年級生/合唱愛好者)
謝雪浩 (詩人)
Joanne Tsang (舞台工作者/跨境跨界觀眾)
李嘉淵(學生)
黃秉怡 (電視界)
LIANG PUI KWAN (Jobless Graduate)
區凱聲 (電台編導)
Victor ma 馬才和(多空间艺術總監、編舞及舞者)
Katty Law (Central & Western Concern Group)
John Batten (Central & Western Concern Group)
格都 (藥劑界. 藝術文化愛好者)
李致安 (學生)
謝姬雪 (嶺南大學歷史系學生)
孔柏琪 (劇場工作者)
翟宗源(珠海書院新聞及傳播學系學生)
jeanne ng (舞台工作者)
羅靜雯(劇場工作者)
羅健熙(註冊社工 & Roundtable Social Platform召集人)
Jaffe Law (教育界)
趙曉暉 (愛丁堡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劉建華 (藝術工作者(策展/評論)/活化廳總監)
黃樂文 (曼徹斯特大學)
庾崇賢 (音樂人)
阮志雄 (故事人)
陳沁昕 (藝術學院學生)
陳銳才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性別研究/文化研究)
魏基樂 (商界/觀眾)
王翠怡
蔡淑芳 (自由撰稿人)
Sheila Tam (學生)
Terry Leung (Graduate stu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York UK)
Melody Wai (出版業)
聞一浩 (藝評人)
張翠瑜 (中大文化研究學生)
尹麗娟 (藝術工作者)
林宏(太極導師)
Fianne Lee (香港市民)
陳秀賢 (政策倡議)
孫陽 (嶺大社會科學系畢業生/旅遊業)
Joy Wong (觀塘人)
陳瀚聰(平面設計員)
莫思瑋 [動物地球]
曾大維 [動物地球]
陈惠芳/芳子 (文字女工)
黃志榮 (青年口琴手、學生)
呂文珊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項目統籌)
曹曉彤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張詩朗 (香港城市大學國際研究系學生)
徐碩朋 (香港演藝學院客席講師 / 舞台設計師)
黃樂勤(中學學生)
Daniel Tang ( 傳道者 / 文化藝術愛嗜人)
蘇靖然 (台灣人 / 自由藝術創作)
魏靜元 (中文大學研究助理)
蔣志業 (交通迷/網誌作家)
黃照達 (漫畫家)
潘建肇 (文化勞工)
黃慧賢 (大學生)
徐沛筠(表演藝術工作者)
Candy Wong (student)
羅德智 Ranson Law ( 金融界)
Ivana Chan (Student)
吳秀華 (電影研究助理)
袁智仁 (facebook有機耕種工作者)
古卓明 (演藝學院畢業生 / 劇院技師)
劉美兒(作家/書店書種統籌)
趙文傑(hksc舊生,獨立音樂人,飲食業散工)
鄭樂然 (學生)
Vicky Wong(中學生)
李維嘉 (記者 )
韓慧珊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畢業生)
鄺禮健 (香港理工大學社會工作榮譽學士學生二年級)
陳家達 (視覺藝術家 )
谷凱宜 (插畫家)
Kevin Wong (中大研究人員 )
Lei Yan Wing(學生)
智海 ( 漫畫家 )
祝雅妍 (編輯)
勇先﹙電視及流行文化評論員﹚
葉愛蓮 (作家)
洪磬(社會人類學研究生)
bonnie kwok (自由撰稿人)
潘國靈(作家)
梁靜美(學生)
潘德恕 (表演藝術及出版)
黃俊邦 (獨立媒體網編輯)
姚景之 (香港大學社工社政學系二年級學生)
陳鈞微(中文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系畢業生/賽馬會體藝中學畢業生)
劉偉文(香港市民)
梁小欣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朱凱欣 (嶺南大學歷史系畢業生)
文傑聰 (Actors' Square 教育及製作總監 / 劇場工作者)
余傲芝(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潘曉君 (機場服務人員)
張彥子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張康生 (藝術工作者)
陳銘匡 (社區學院講師)
單慧妍(舞台工作者)
陳苑莎 (中大文化研究畢業生)
天航/黃黎兼 (出版)
Magdalen Wong (artist and art educator)
甘文俊 (中文大學人類學系三年級生)
LAM TSAN TING JANET (PRINTING INDUSTRY)
Wong Yuen Yan (Student)
蔡子洋 (電訊工程師)
吳肇元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學生)
Lee Huen Yee (文化愛好者/觀眾)
劉翠怡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舊生)
郭燕珊(編輯)
陳偉業 (立法會議員)
張誠謙(多媒體學生)
張文華 (台灣東吳大學的香港學生)
蕭曉華 (傳媒工作者)
顏淑芬 (獨立文化工作者)
黃小娟 (港大學生)
黃潔芬(藝術工作者)
胡金榮 (醫生)
張志聰 (理大校友)
鄭茹蕙 (環保工作者)
馮慧珊 (教師, 新界人)
郭慧妍 (翻譯/ 藝術行政)
陳靄琪 (城大社會科學系畢業生,藝術工作者)
梁傑城 (體藝人)
黎漪婷 (理大專上學院社會科學系學生)
蔡雅雯 ( 創意書院學生)
岑寧兒 (多倫多約克大學文化研究畢業生/音樂人)
許肇麟 (香港演藝學院畢業生/舞台工作者)
nora ng(藝術工作者)
陳澤蕾 (粵劇工作者)
陳鳳儀 ( co1學生 )
黃寶儀 (理大社工學生)
Ray Leung (希望投身文化界的銀行從業員)
盧燕珊 (文化雜工界)
賴恩慈/阿毛 (藝術工作者/好戲量助理藝術總監)
陳俊彥 (BAND 仔)
梁國珊 (學生)
陳偉基 (香港市民)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商界)
林忌 (時事評論人)
Yuki fung (活動工作員/業餘創作)
茉莉 (理工大學設計系畢業生 / 藝術行政)
戚琚樂 (海外留學生)
程浩然 (年青人創作雜誌編輯/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媒體及文化研究畢業生)
劉明進 (藝術工作者)
邱佩華 (設計工作者)
洪凌 (小說家,文學評論者,文化研究者)
司徒海涯 (Art Critic)
周浩杰 (香港城市大學亞洲及國際研究畢業生)
梁碧琪 (中大性別研究學部員工)
鄧宇揚 (中大文化研究系學生)
方柏燊 (香港人)
黎燕琳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簡志偉 (社會科學人/社工)
Katherine Ma (Choral singer)
楊俊(浸會大學音樂系學生)
ivy fung (香港市民)
楊俊(浸會大學音樂系學生)
馮汝竹 (工人)
馮汝德 (工人)
馮廣仁 (工人)
馮廣樂 (工人)
馮廣業 (工人)
馮廣隆 (工人)
馮廣泰 (工人)
許昕陽 (學界)
許堃陽 (工人)
許奕河 (工人)
林雋堂 (學界)
林沛堂 (工人)
林綺梅 (工人)
黎清龍 (工人)
黎信希 (工人)
陳凱慧 (飲食界)
吳家敏 (運輸及服務業)
Ngok Yuen Wing ( 設計工作者 )
伍偉昌(攝影人)
陳學風 (社區參與促進者)
楊俊明 (城市大學法律系三年級)
馮偉琪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韓耀熙 (自由研究)
陳豪賢 (浸會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李銘棟 (HKDI 設計學生)
lam ng lai (property)
馮幸銓(元朗人,教育工作者)
陳淑淇 (學生)
張家俊 (中學生)
Idy Tam (理工大學社會政策及行政學生)
許朗養 (文字工作者)
郭英東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一年級學生)
韋穎賢(舞台工作者)
羅維進 (中學學生)
羅慧敏 (前中學教師)
A Lee (翻譯 / 語言導師)
甄家鴻(會計界,基督徒)
何信昌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水務及環境管理碩士生)
"Cathy 小明 (學生)"
丁韻怡 (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屈大成(文化愛好者)
許遠錚(中大文化研究系)
麥凱宜 (嶺南大學英文教育系二年級學生)
王瑩 (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學生)
黃靜婷 (舞蹈藝術工作者)
鄭潔心(學生)
黃日釗 ( 社區人士 )
陸潔玲(理大香港專上學院社會及文化課程講師)
黃震宇 (中大文化研究畢業生)
劉倩衡 (學生)
Ho Yuen Hang (中產)
李文傑(燈光設計師/劇場工作者)
高麗珊 (graphic designer)
陳毅婷 (社會科學系學生)
趙嘉儀(港大校友)
陳霖(香港專上學院學生/行動者成員)
文嘉慧 (元朗人, 電視製作)
李小桃(藝術教育工作者)
成曉宜(港大學生)
深社協 (居民組織)
Poon Yee Man (LU Philosophy student)
一休 (舞台劇編劇及劇團藝術總監)
張銳輝 (中學通識教師)
ringo so(學生)
簡卓鏗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學生)
韓麗珠 (公開大學中文及文化系一年級學生)
李梓生 (中大學生 )
吳上恩 (學生)
陳嘉駿 (學生)
劉錚 ( 大專學生)
馮浩賢 Elvis Fung (產品設計師)
譚潔儀(自由身撰稿人)
genesis(UNIART攝影學生)
Leo Kwan (MFA, UIC, Creative/Art Director)
劉韋瑩(學生)
Sze Tak On (Citywalker@IA, CUSociology)
李俊亮 (劇場導演)
issac ma (文化行者)
梁耀成 (學生)
Vincent Lo Yan Ming (醫生)
Noel Leung (城市大學學生)
MARIA AU (AIRLINE)
艾山栩寶 ( 學生 )
蔡燿樂 (學生)
周翊琳 (學生)
黃梓茵 (學生)
鄧宇廷/一山 (學生)
何來 (戲劇工作者)
黃程 (學生)

我們會在獨立媒體 (www.inmediahk.net/node/1005204)及facebook (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206928505361) 更新最新名單。如果聯署超過一定人數,我們將會考慮籌款在香港報紙上刊登廣告。(註:已於2009年11月30日在明報刊出全版廣告)

截止日期: 28 November 2009 (星期六)
(由於報館需要截稿,因此登報名單會按11月27日下午6時前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