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復」行動發展至無差別式有殺錯冇放過型行動,乃意料之內,周日發生的鬥錯人事件,並非如發起人和支持者所說,是「個別事件」,而是終須發生的事情,是整個行動終須遇到的問題。對於有評論稱事件引致的「細路女喊」非重點,筆者並不認同。本文將以人性和同情心作重點,討論為何「細路女喊」不單只是重點,更是法西斯主義萌生的警號。
一些意見領袖和網絡名人的言論,像黃洋達認為若連小女孩也不能弄哭則無以對抗共產黨,諸如陳雲根等支持行動的網民在事件發生後的評論不單只不主張對無辜受害者道歉,更是認為當中有其合理性,此類觀點荒謬至極,有正常思考能力的人都不難看穿當中的問題,所以,本文將不費時反駁,而將重點放在更細微的觀察上
拿林日曦的言論作比諭,他在三月九日曾在自己的面書作以下評論:
//噚日「遊覽全港」其中一個焦點,係有示威者「搞喊」咗個細路,事件引發各方討論。我想話,有同情心係好,但切忌讓同情心蓋過其他一切事情。細路仔喊,其實真係平常到不得了。我喺餐廳會聽到細路仔喊,我喺巴士會聽到細路仔喊,甚至,我喺睇戲途中,都無數次畀細路仔喊聲嘈爆過。喊,真係好稀奇嚴重?
將注意力放返喺呢幾次遊覽行動。唔好再講有冇細路仔喊,只以百幾人的力量,已惹來港府回應、大陸輿論,係非常犀利。我等市民唔洗出手,就有人幫你遊覽埋,我自己就真係冇乜嘢好投訴。
我住過粉嶺,見證住水客佔領上水;之後搬咗去元朗,睇住水客填滿大馬路;然後搬埋去屯門,一直陪住班大陸人買貴嘢食貴嘢交貴租。我係好自私,喺呢一刻,我只會同情冒住被捕、畀差佬打嘅風險而依然走上最前線嘅市民,我對嗰位細路喊,真係冇乜感覺,只係覺得有啲嘈。//
此類評論最大特點是將「細路女喊」一事完全抽象化,完全抽空背後的原因,把事件與一般的小孩哭鬧等同。沒錯,小朋友哭絕對不是新聞,但我們必須分辯引致小朋友哭訴的原因,除非林先生覺得當日的現場是戲院,小孩是因為買不到玩具而哭訴吵鬧,否則不得不談「細路女喊」的原因。但現在林先生說要我們「切忌讓同情心蓋過一切事情」,就是說當我們每一天都看到網絡上在流傳一些北區媽媽因政策引致的問題而感到惶恐落淚的照片時,我們要因為世上太多女性哭泣的場面,而不用追究這位媽媽是為何落淚。林日曦的說法就是如此可笑。同情心作為最基本的人性,絕對是行動的理由。若沒有了當初的同情心,試問今天的「光復」行動會存在嗎?難道今天的行動者是全數都是該區居民嗎?那麼他們是因為同情北區居民的苦況而行動,還是旨在撈一些政治本錢?若我們同情北區媽媽,為什麼不能同情小女孩?
就算是林日曦自己也清楚明白絕不能向小女孩追究北區問題的責任,所以他不會直接正當化事件,那是白痴的行為。反而他採取的是另一種手法,這種抽空一切的手法是法西斯意識形態形成的重要過程;林日曦所說的去同情化,把同情只留給「最前線的市民」其實與他口中的「差佬」對待示威市民的心理上本質無異,亦即對同樣無辜的人的冷漠,只同情自己支持的群體,變相合理化自己的一切行為,對示威者以外一切的人的非人化,將同情心工具化。
本土民主前線的發言人黃台仰亦說「示威者行動情有可原」,這種手法的好處在於,不需靠一些誇張白痴的言論去合理化暴力行為,否則受眾會覺得言論過火,因為太過缺乏人性。林的言論中的手法則比陳雲根等白痴更高明,它不但不會缺乏人性,反而更是以人性作賣點,將同情心從一些同樣無辜的人身上取回,然後轉交另一對象。冷漠地對待無辜小女孩的恐懼當然是人渣行為,但完美地透過向示威者加以同情而掩蓋了。小女孩的哭喊是最真實的恐懼,是人性的表現,沒有事情比這更重要。面對有人將同情心從人性眨成了工具,女孩喊,絕對要是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