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嶺北、坪輋和古洞北遭政府納入「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成為十大基建之一。最後一次諮詢暫定在今年年尾舉行。現在諮詢期未過,粉嶺北四條非原居民村,包括馬屎埔村、天平山村、石湖新村及虎地坳村的街坊,已受到各種各樣的滋擾,甚至性命的威脅。繼之前馬屎埔村的亂拆石棉,天平山村的貨櫃長城,石湖新村的鬼屋、填泥滅生態,昨日天平山村又有人非法拆石棉。
事發經過——市民被指來收「陀地」
今年十月二日,有天平山村居民發現有人爬上一座已空置的村屋屋頂,懷疑有人非法拆卸屋頂的石棉瓦。最後居民報警,制止工人繼續拆卸,事件暫時平息。以下是村民自發媒體監察的影像:
十月六日上午,天平山村居民再次發現該屋範圍有人活動,隨即連同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成員到場視察。當時屋中無人,地上有破碎的石棉瓦片,屋頂的石棉瓦亦有損毀。一位居民代表及兩位關注組成員拍照紀錄情況,並到村中其他荒屋,觀察石棉瓦頂有否遭非法拆毀。
眾人回到石棉屋的位置,發現門前有人聚集,其中有一男子向天平山村村民及關注組喝罵,以粗言穢語指該屋是私人地方,其他人無權拍照。天平山村村民回應那男人,說街坊見有人未經環保署書面准許,又未有聘用專門處理石棉的公司,就亂拆石棉屋頂,恐怕附近居民健康受損,於是先拍照留下證據。此時有一老伯出現,指著村民,聲稱曾被他勒索「保護費」及「陀地」,又指兩位關注組成員有份勒索。
關注組成員問該男人是否該地業主,他否認,但表示「呢度我睇嘅」,然後男人隨即報警。村民和關注組分別致電環保署,說天平山村有人懷疑非法拆石棉,要求派人當場視察。
警方到場,分別聽雙方陳述事件經過。關注組成員向警員表達,因為鄰村馬屎埔村的居民早前受發展商派人非法亂拆石棉影響,恐怕天平山村居民會步其後塵,故在村民代表引領下,入村拍攝,紀錄證據。但警方表示,村中荒屋仍屬私人地方,若發現環境問題,不應自行處理,以免損害人身安全,宜先報警制止工程,然後要求環保署跟進。
其後環保署石棉組職員到場,視察後認為情況值得關注,將上報署方相關高層,研究是否需要安排大規模的實地考察,以了解村中石棉的狀況。職員又說當地村民及關注組做法正確,下次遇到類似事件,必先報警制止石棉拆卸,並要求警方紀錄拆石棉工人的個人資料,然後叫環保署派人到場視察。
原居民派艇仔收地 待價而沽
據一些當地村民消息所述,聲稱「呢度我睇嘅」男人姓廖,在天平山村長大,跟上水鄉廖姓原居民有連繫。此人起初加入天平山村居民關注組,協助了一些村務,如修橋補路的工作。後來政府推出「新界東北新發展區」,便受聘於原居民地主,成為「艇仔」,趕走租戶,清空土地,待地主他日賣地予發展商,自己便分佣。後來他被其他村民識破,便連同其他「艇仔」,以「天平山村居民委員會」的名義,向警方申請成為法定社團,並自稱居民主席,繼續做其「艇仔」替地主收地。
而天平山村在近年「艇仔」的收地過程中,已將整條村原有的鄉郊生活逐漸消滅,在數年間,天平山村不少村民被無奈逼遷,現在村內被發展商收得的土地已經七七八八。
「公私營合作」:政府規劃,私人收地 居民生活遭破壞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尚未成事,卻已屢次損害市民的生命財產。究其因由,是政府企圖在此地推行「公私營合作」發展模式的惡果。
政府在「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第二階段諮詢文件中,表示政府未來不再以「傳統」方式發展新市鎮,要走一種新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初步研究顯示由於土地匯集及重整、發展項目股份/可換股債券、以及在收回土地加入發展權利書等概念模式,涉及制定/修訂法例及冗長的磋商及行政程序,對實施新發展區計劃的時間表可能有影響。其他模式如交換土地、協商修訂發展藍圖、有時限讓私人整合土地等,在合適的情況下或可引用在新發展區內。」(見諮詢) 如要將這段冗長文字化為平常話語,即「政府怕麻煩,費事跟受影響居民逐家逐戶諮詢,於是引入私人發展商,方便『整合土地』」。「新界東北新發展區」的精粹,就是政府規劃,私人收地,所有的居住權問題就完全不用處理。同時亦可在計劃開展之前,引入破壞受影響村落環境的勢力,一舉兩得。
粉嶺北石棉破壞背後的原委
究竟石棉村屋為何不斷在粉嶺北這片土地被破壞呢﹖事情絕非純粹「不小心」、「不覺意危險」這般簡單,可以追溯自過往新界東北的發展足跡。早在一九九八年,董建華提出在新界東北興建「無煙城」,當時發展商已開始在粉嶺北收地。以馬屎埔村為例,據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的研究顯示,恆基在九八年開始購入馬屎埔農地,至今已擁有該地超過八成業權。恆基收購土地業權時,常使用陰損招數趕走租戶,又破壞村中環境,令堅守家園的村民飽受困擾,永無寧日(詳請可見其他有關馬屎埔的文章)。政府一直聲稱,受「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影響之地區內的土地收購,屬私人交易,政府不會「干預」,變相縱容這些收地行為。
通常地產商收地收得很早,甚至早政府預定的動工日期十年或以上的時候,便取得有關土地之業權。囤積土地,使土地奇貨可居,在公眾眼中塑造「地荒」的印象,藉以推高地價,繼而樓價之手法,是地產霸權之慣技。在控制業權至落實動工這段空檔,若該地位置好,交通較便利,地產商便會暫時容許一些面目模糊的小地產商或者個人,經營停車場、貨櫃場,務求盡用土地,榨取利益,無視這些經營對周邊居民的生活,以至自然生態之長期破壞。早前石湖新村填泥,天平山村貨櫃長城正是典型例子。若土地當時的位置不佳,無利可圖,地產商會任其丟空,久之雜草叢生,滋生大量蚊蟲,滋擾仍在當地居住的街坊。這種丟空的土地,地產商同樣會透過小地產商或個人來「睇場」。通常這些荒地上有租客遺下的荒屋,有時上述的「管理人」會把荒屋中的有用部分,如鐵料、木板等拆出變賣,牟取小利。可是這些寮屋多數用石棉瓦建造屋頂,「管理人」並非清除石棉專家,於是拆出有用材料時會打破石棉瓦,釋出石棉塵,破壞環境,毒害附近居民。
政府推出的「公私營合作」,使地產商有大好時機收購農地,囤積居奇,待他日牟取暴利。地產商在年報中,美稱這些被逼荒廢的農地為「土地儲備」。「土地儲備」摧毀本土農業,破壞鄉郊生態,毒害無辜百姓。政府必須立即擱置「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重新檢討新界發展的模式,不可視之為疏導市區人口壓力的徙置區。本來新界郊野處處,農田遍地,地貌雄奇,正合發展永續農業、有機耕種、生態導賞等綠色事業,既能養護本土自然資源、天然地貌,又可開創多元經濟,擺脫金融地產主導之困局。這需要更大的民間力量共同爭取。
Sunny@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