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區工作!淪為區選工具還是無用於社會工作之中

最近有位中學同學邀約我吃晚飯,言談間他有意無意談及風雨欲來的區議會。這位舊友好在中學一直也擔當軍師一職,為人聰敏且城府極深,教人覺得他深不可測。

當他主動提及區議會的選戰,一副雄心月壯志,最終得知他已受僱於建制組織,並以培育新一代參選,劍指今屆的區議會選舉。只要他能捧紅幾位新星,讓他們登上區議員的寶座,日子有功,他必能扶搖直上,平步青雲,聽他口氣,要成為官場中人指日可待。正正他要力捧的新星正好在我所住地區,自然不放過向我介紹一番,甚至打聽有否合適的義工人選。

說到底,他認為要戰勝區議會,離不開社區工作,他所指的深耕細作,明言不搞意識形態之爭,無論藍絲黃絲,只要是該區的選民一律不放過。放眼他組織的贊助和創辦人,紅色實力雄厚,但他坦言要與時下的建制派劃清界線,不欲與招人話柄,貽笑大方的傳統建制勢力為伍。他們只靠人脈,把問題像坐直升機般直上局長署長。他說,只要用些微策略,就能儲了為數不少的選民,在渴望求變的社會浪潮中,正好趁機為年老力衰的區議會換上建制新血。

他知道我讀社會工作,也知我正值暑假空檔,還熱心邀請我加入他們的義工團隊,為他劍指的選區,也就是我居住的地方做好社區工作,貢獻社區。我當下拒絕,第一是抗拒建議,我只知道社福界中,被染紅得放棄社工價值的社工,已有鄧家彪和郭偉強兩人,再加上血紅的組織新家園協會,我想社福界的同學和同工,多少也不恥與建制陣營來往,就算他們的社區工作,抑或蛇齋餅糉多麼吸引,終歸也是收賣人心,獲取選票的過程,當他們只懂向弱勢伸出魔爪,以圖籠絡人心,實在令人齒冷之餘,也侮辱了社區工作這四個字。

但坦言,我也沒有信心向朋友清楚解釋,究竟香港人以為的社區工作,建制陣營的社區工作,以及社工所學習的社區工作究竟有何分別。我只能說,社工的訓練讓我們認識到羅夫曼三個社區工作的層次和介入模式,再拿著甘炳光等老師當年寫的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及技巧兩本書,也不禁驚嘆當年的社區工作(CD)7子大多已經步入退休之年,香港的社區工作教學和訓練看似無以為繼,城大莫慶聯老師退休,曾被稱為青洲魔女的港大陳麗芸教授又轉為發展身心靈的介入。我曾聽到學校老師對於社區工作的課程火頗有微言,未來的社區工作,可能重點會用於考究政府如何用錢,繼續無止境的研究關愛基金,落區成為課外活動,體驗式學習淪為走訪觀龍樓一次,回來匯報加紙上談兵的社區工作介入建議書。

時下社工訓練不著重社區工作的介入手法也是事實,當社會工作淪為補夠性的介入,欠缺預防性,發展性及地區性的考慮,一味全港性,微觀及側重輔導介入,忽視或不多談人與環境,社會系統和政策的關係,不講求個人對社會的參與,倡導,推動環境改變。

其實大家也知道,從社會福利署改革社區工作隊,大縮資源那時起,社區工作一早死了,或自欺欺人化成手法。但整個社福界不願多提的社區工作,卻被建制陣營中獲的傳承,成為擴展地區勢力及票源的工具,我痛心所認識的社區工作已經面目全非,甚至淪為政治工具。讀過社區工作課程年多的我,實在不甘社區工作的真正意義,成為建制派最熟練的手法。

翻開社區工作技巧,一大埋字眼湧來,建立關係,發掘需要,接觸社群,動員,爭取,與政府及部門抗爭,遊說談判。甚至翻到書末,也刻刻看見如何推行助選活動。我不禁想,是我應思考社區工作手法所用的對象和其目的,而非運用手法的人。

這一串字化成了我對個別建制社福機構的工作,一陣厭惡襲來。所謂的擺街站,聯繫街坊,在建制中人卻用來收集票源,加強其政治影響力,用自己的社會參與和權力換了一大埋物質的街坊,可能此刻最需要的,的確可能是柴米油鹽洗衣粉,政治政策對他們來說,堅離地得不飽肚也無助改善生活,但和區議員說了,交通燈停多了兩秒,滿地木棉花被清理掉,甚至有了不能避雨的避雨亭等等,也聽過區議員可以協助有需要人士特快上公屋。究竟這個社會,還需要社會工作那一套的社區工作嗎?

這個自助互助,自決且強調集體行動,相信居民的參與,能力和改變的過程,真的不再適用於現在的社會嗎?還是建制派已經成功把他們那頭換面,發揚光大,一邊幫助居民改變生活環境,也一邊增強自己在區內的影響力,未來繼續出現區議會自己批錢給自己,區區一億花在無聊的地標上,甚至區議員入侵舊區的樓宇維修等,實在教人慘不忍睹,但也無能為力。

社區工作不被重視,無論大小環境,甚至社工自己,也未必能改變和影響甚麼,誠如在NGO Secret社福界的龍福網中,不少同工提及一筆過撥款,同工不同酬,改善待遇。由零九年謝世傑一事至今,社工又何嘗有能力改變過不公的制度呢?

改變的可能,你相信嗎?曾經,西方的基進社會工作,不少學者如伊恩弗格森,卜毛納利等人的想法,都成為不少社工學生可能有機會接觸和聽過的社區工作和社會工作的出路。但在香港,不少日復日工作的社福同工,又有多少們有空間,有資源去用社區工作作作為介入手法,而非把社區工作的精緒拱手相讓予建制的政黨。

雨傘運動之後,不少人都提到,也行動撐傘落區,深耕細作。效果固然需要時間才有望看到成果。但所謂社區工作的出路,似乎還需要一段時間眼白白看著它成為區議怕選戰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