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社區參與與我何關 關注天馬商場的一年

社區參與與我何關 關注天馬商場的一年

當我說完哪些隨口說的話,便從石壆走下來。有街坊立即走上跟我說:「講得好快,聽唔切。」

對!看來我不太懂得在這種「抗爭」的場境下,站在高處跟街坊說些事情。

*****

大約一年前,即二零一六年四月。我在網上看到一段新聞,內容大致上指出天馬苑商場連同停車場的585個車位一同售出。以3.08億售出給一間叫盈信控股的公司,看到哪一刻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

當時想起在小時候,和小學同學結伴在天馬苑商場平台玩「捉依因」。人多時我們會把範圍擴展到商場內,甚至是停車場。走走跳跳,很容易汗流浹背。在這個時候一定會和朋友走到報紙檔,花四元買一盒檸檬茶喝。有時沒有太多零錢,只能花一兩元買下「支支冰」,只要有哪種涼透心的感覺以經很滿足。如果老闆和老闆娘有點空閒時,也會問問我們到哪裏玩。有時候也會關心我們為何還不回家吃飯,不知為何感覺到他很記得我們的樣子,感覺就是親切的。

商場再次出售,不禁令人想起當時只是「食」以經有得選擇。當時有兩間餐廳,各有特色。也有小食的小店和麵包店,而且價格平宜。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也可以一早花數元買下麵包,然後走多兩步就上學去。突然醒起明天上學需要學寫「毛筆字」,便可以就到商場購買毛筆和墨,真方便。中秋節,只要空手走進商場,就能買下需要的東西。然後走到平台……很多人,整個平台都是人和燭光。

自從領匯進駐後,商場的設計已經有很大分別。原有的長櫈已經成為商店出入口,不能再繼續走上長櫈奔跑。家人也不能坐下來與剛碰到的小學同學家人談一談「子女經」,老人家也好像少了停留在商場的感覺。基於這種逝去的時光,令我有種動力需要關注再次出售商場事情。

當時只是隨意把新聞貼上面書,已經引來很大回響,然後就試試找一個日子相約網上留言的朋友。當見面時,發現自己是最年輕的一人。雖然我也有聯同自己相識的街坊和小學同學一起出席,但這次也是我第一次,面對如此多不相識的街坊。在這次見面已經感覺到不同街坊對商場出售事情,帶著不同想像。但發現一點是,根本不知道商戶是否得知商場出售事情。於是,我們又試試找一個晚上,把日子連同小小字句列印出來,然後派發給商戶。但是,我們應該以甚麼名義相約他們?我們不是政黨、也沒有在區內組織的背景。但就只有數名關心商場的年輕人,於是便生成了《天馬商場青年關注組》(簡稱天青組)。

天青組做了很多的新嘗試,不論是第一次約商戶開會、在天橋上派發單張和留言板、甚至走進法團會議要求法團跟進商場出售一事。天青組有的除了是「年青」外,有的就是一股「熱血」。或許,這也是受到天青組成立初期的共識影響著。我們堅持「自主」和「自發」,透過集結街坊力量,表達街坊對商場需要和想像。沒有人能夠代表我們,只有自己才能代表自己。我們正正需要打破原有的「框框」,把聲音表達出來。

就是在集結聲音同時,認識到不同群組的朋友。發覺大家總有些共同聲音想表達出來,於是我們走在一起,嘗試用不同手法表達訴求。天青組的朋友比較天馬行空,在一些行動結束後也會發現到,一些社區的不足性。於是我們嘗試在屋苑內舉辦「吹水會」,希望透過一點輕鬆手法,能夠帶點資訊給大家。亦希望透過「吹水會」認識到更多街坊,一同參與關注商場出售一事。在這些活動上,會開始發現社區的奇妙所在。原來一些社會議題關注者、擁有獨特興趣的朋友,他們都是在這區生活的。所以在「吹水會」上,經常聽到的一句說話,就是:「香港真係好細。」

原來我們的天馬行空是有作用的,透過「吹水會」讓街坊們能夠共同參與,多了一個「身位」參與商場關注事情。雖然只是跟這些街坊會面一至兩次,但就是被他們的熱誠所感動。我也相信在社區內,「信任」比「猜疑」更重要。沒有你們的參與,天青組難以走到今天。在五月一日晚上,也有朋友選擇通宵留守。這種對社區的「堅持」是一起建構出來的,就正如我曾講到:「天青組唔係我地,而係大家嫁。」

太多感受,難以用文字一一表達出來。至於日後怎樣走下去,也不是一個人的決定。但希望天青組能夠繼續喚起街坊對商場或社區關注,甚至能夠把社區想像連結在一起,透過社區參與表達出來。

謝謝 Chan Ping Fung 的照片,拍到我穿了拖鞋的樣子。

文:Jac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