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監察城規會 看守利東街

我們今日進入會場,要求直接監察城規會會議進行,無奈城規會卻以內部指引為由,拒絕我們這個基本的權利,並宣佈流會。我們對此深表遺憾,城規會制定我們社會的未來城巿發展,難道我們的社區未來,我們連旁聽會議監察委員的權利都沒有嗎?

A. 我們為何要監察會議?

城巿規劃條例訂明城規會會議須開放予公眾人士,反而城規會的內部指引卻限制公眾只可以看電視轉播,並在投票討論過程中,關掉轉播。我們的官僚系統不關心巿民參與的權利,卻只着眼於細眉細眼的程序問題。正正是這些官僚程序做成大商場、做成屏風樓、做成西九、天水圍。這些正正是顯示我們的官僚程序跟不上巿民的期望。最近,連封閉的諮詢機制古物古蹟委員會都開放會議,城規會這個決定香港未來城巿發展的法訂機制,卻不會開放會議。我們看不到城規會有何誠意真正讓居民參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而這正正是城規會所訂定的規劃大綱所訂明的。今天,我們進入城規會會議,正正是肯定人民參與的權利。

B. 巿建局的方案有何問題?

以更令我們憂心的是,巿建局所提交的規劃申請嚴重違背政策和公眾利益,亦有嚴重的技術問題。市建局的推土式重建引起了坊間廣泛的不滿,在壓力底下,城規會修訂了一個更符合民意的規劃綱要:「在擬備發展的過程中,特別應鼓勵區內居民提出意見和參與其中,以期盡可能保存該區的特色、社區精神及社會網絡」。看著市建局的推土方案,我們卻發現方案原全違背「以人為本」的精神:

1. 沒有任何具體計劃幫助被強迫出走的小商户和老居民回遷,這算是「盡可能保存社區精神及社會網絡」嗎?

2. 全算拆毁利東街五、六十年代風格一致的唐樓,是哪門子的「盡可能保存該區的特色」嗎?

3. H15街坊多番要求巿建局進行公眾諮詢被拒,又怎可叫作「應鼓勵區內居民提出意見和參與其中」?

方案又對灣仔老區造成嚴重的問題:

1. 將公眾空間加入在容積率計算中,令可建的樓宇面積暴增;

2. 提供二百多個泊車位,令本區的交區問題惡化;

3. 方案要求延長廈門街至皇后大道東,以應付交通需要,然而當中的業權並不清楚,亦會破壞廈門街石級,這個香港第一代海岸線的標記。

4. 方案在二級建築下掘兩層地庫,卻沒有進行任何相關的評估。方案可能會對保留的二級建築做成嚴重的破壞。

在公眾諮詢期間,規劃署一共收到278份申述意見,當中有267反對方案,接近九成市民反對。這些意見主要認為,市建局建議的推土方案沒有致力保存社區網絡和地方特色,而今天交上城規會桌上的這一份方案並不合格。事實上,多個學術機構和社區組織所做的民意調查不若而同地表明了這一點(見附件二)。

C. 我們為何不信任城規會?

然而,我們卻發現在昨日剛發出的城規會文件顯示規劃署對這個問題處處、背離民意的方案,竟不表反對。在整個預備的過程中,充滿種種程序問題:

1. 規劃署在昨日十一時,即會議開始前二十二小時方準備好今天的討論文件。一般規劃署會在會議前一週提交文件。討論文件長達三十多頁,委員難有時間閱讀,又怎能在如此倉促提交的時間內,作出一個公平的裁決?

2. 在公開諮詢完結後,巿建局竟提交了五份補充資料,解釋種種技術問題。其中有一份竟是在5月16日,即會議前兩天提交。然而這些補充文件卻沒有告知巿民,巿民亦不能就這些文件表達意見。規劃署卻竟然接受這些倉促提交的文件,並以此支持方案,令人難以接受。

3. 規劃署的文件顯示各政府部門對方案有保留,如打通廈門街的可能性成疑,古物古蹟辦事處擔心方案會影響三座二級建築、規劃署認為通風評估需要再行研究。

這個違背公眾利益、背離民意、充滿技術問題的方案,規劃署竟然不表反對,令我們對城規會今日的決定深表憂懼。若果方案得以通過,所做成的破壞將難以修補。我們今天決定要進入會場,正是要監察會議進行。

今次不單單是一個社區的問題,更是整個香港的城巿規劃問題。我們要求城規會全面民主化,全面開放會議;巿建局徹回方案,從新規劃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方案。

H15關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