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當我們說託兒,其實在說甚麼

近日立法會九龍東選舉論壇上,工黨胡穗珊名單質詢熱血公民黃洋達如何改善託兒服務,並提出要求改善託兒服務等政綱,就此誘發網絡上討論,有指改善託兒服務是迫使婦女作為生活市場「奴工」,更加有聲音指母親即使擁有高學歷或就業條件亦不願意放棄照顧幼兒的經歷,所謂:「有得揀邊個想託兒」。

女性應有真正的選擇

要知道工作與育兒並非對立,母親(母職)本來就有多元的演繹。但當近日討論到使用託兒服務,母親被陷入難處,承受不負責任地扔孩子到別人手裡的指控,或是為世所迫,迫於無奈才會託兒。事實上,這些論述帶有強烈的性別分工及角色定形:女性被假定為理所當然地擔任母職及要求符合社會對母職的期望,如照顧孩子、打理家務並且無私地為家庭付出,放下自我需要事事以家庭為先。我們並非主張擺脫母職,亦明白母職的身份本身會帶來滿足感,可是我們反對社會建構的母職成為限制女性發展的壓迫。因此,關鍵是要改善擔任母職所面臨的許多限制和枷鎖,建立較自由的家庭形態,讓女性享有自由選擇母職的權利,有權兼顧母職與工作而不是陷入取捨的兩難中。通過建立支援措施及網絡,以保障女性的就業及社會生產,完善的家庭友善及託兒政策和改變社會價值觀,好讓無論男女都享有親職的權利及自主生命的空間。

打破私域上的性別不平等

傳統家庭角色崗位的分工,牢固地限制家庭內父母親的角色想像,尤其在育兒工作上。梁麗清教授於2016年發佈的《制定香港兒童照顧的政策》研究報告中指出,家庭照顧模式其實仍然停留於傳統的性別分工,媽媽比爸爸承擔較重的責任,有53.6%的受訪者表示媽媽負起全部或大部子女的身體的照顧,67.1%的受訪者表示媽媽負起全部或大部子女學業監督方面責任及57.8%的受訪者表示媽媽負起全部或大部份陪伴子女的責任。相對於父親的責任,只有6.6%的受訪者認為爸爸負起全部或大部分子女在身體上的照顧責任,由爸爸負起全部或大部分的學業監督及陪伴責任分別18.1%及19.9%。此情況於雙職婦女上亦無減退,反映母職承受巨大的壓力。梁教授的研究同時發現除了家庭以外,政府的角色同樣重要,因為「培育下一代並非個別家庭的私事、而是公眾事務、政府有責任培育社會的未來棟樑。」

支援照顧者及家庭

託兒其中的目的是減少母職帶來的孤離感,母親24小時照顧小孩與家庭,身心亦會有疲憊的時候。本會曾於2011發佈的「照顧者生活需要探索性訪問研究」中發現,最大的困難是難以找出合適的對象幫忙者暫託,照顧工作帶來的心理負擔似是「永遠都做不完」。因此適時、彈性的託兒服務才能夠讓照顧者有喘息空間、身心靈上得到支持。同時支援家庭、減輕育兒的壓力,為不同的家庭模式提供支援。在現時高工時、低支援的工作環境下,託兒並非不負責任表現;相反作為負責任的政府,在鼓勵生育的同時,應全面推動家庭友善政策。

性別平權 社會觀念的改變

我們倡議女性有獨立而自主的生活及能力,肯定家務勞動的價值,而不是只鼓勵女性留在家中但沒有相應支援,也不是責備職場女性。社會政策應為性別上的權力關係帶來社會與經濟地位的改變,因此託兒服務背後,盛載性別平權的想法,不只是爭取資源而是整體社會對於家庭模式及性別角色的改變。

九龍東參選名單包括:黃國健名單、胡穗珊名單、高達斌、譚香文、謝偉俊、柯創盛名單、呂永基、胡志偉名單、譚文豪名單、黃洋達、陳澤滔、譚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