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港大六四集會 800人參與

港大六四集會 800人參與

(獨媒特約報導)港大學生會第二年在校內舉辦六四活動,於晚上7至9時在黃克競平台舉行論壇,題為「五代香港人——我們的前途問題」,嘉賓包括土地正義聯盟朱凱迪、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作家李怡、傳媒人王慧麟,高峰期約有800人參與。學生會早前已表明不會點蠟燭及唱歌,會長孫曉嵐宣讀六四宣言後,一眾幹事率領群眾默哀1分鐘。

45

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在宣言中指,六四以後中國與民主正式話別,摧毀港人對中國改革開放幻想,催生香港本位主體意識。因此港大學生會提出重鑑六四屠城的歷史意義,重申香港人必須將身份認同轉化成抗爭武器,為自己及下一代謀取更大政治權利。

讀畢宣言後,港大學生會一眾幹事走到台上率領群眾默哀1分鐘。

12

李怡:維園晚會加強「中國人」角色

李怡表示,六四與香港前途問題一直息息相關。六四事件以前,《中英聯合聲明》從來只有中央與英國政府商討,港人沒有話語權,之後《基本法》的制定亦只有由中央指定的港人參與,但六四激發起港人意識,期望透過改變中國而改變香港人的命運。李怡指出,可惜多年來,中國民主發展毫無進展,因此港人需要找回自己的角色,參與香港的未來及前途。對於多年來維園集會,李怡指似乎只會不斷加強港人的中國人角色,令港人對前途沒有決定權,最終由中央決定香港前途,因此他同意年輕人與維園集會切割。

劉銳紹發言完畢後到維園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八九民運所追求民主的目標與今日年輕人一樣。他批評過去有人將香港與中國的民主建立於領導層「剎那間的開明」是不設實際,強調面對中國強大的政權,港人應該想像如何壯大香港的民意,「要喺對手身上爭取我們想要的東西,應了解對手的強弱」。劉銳紹又表示「勾結外國勢力」十分重要,以「強化香港的國際實力」,港人必須將被壓逼事件聯繫到外國,「現階段必須做的是與台灣聯手,因為香港與台灣有共同的價值。」劉銳紹於發言後離開,前往維園集會,離開前高唱自己所改寫的《一點燭光》歌詞最後一句,以「昐共你,上路去,哪管風與狂,凌霄志壯」勉勵在場人士。

資深傳媒人王慧麟表示,二戰之後,港英政府秉持不惹怒中國的原則管治香港,不斷壓制港人,以免刺激中國,在六四事件上,就是令到六四悼念「香港化」,令相關活動只在香港而不在內地出現。王慧麟認為,要了解港人的主體意識,認識殖民管治、中國對民主的認知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亦是年輕一代任重道遠的事。

土地正義聯盟執委朱凱迪指,香港民主運動一向都缺乏討論前路方向,他認為香港民主未來需要挑戰舊有被動做法,變成主動民主參與。朱又認為需要「重新連結香港民主運動同中國小規模民主運動」,倘若遇到中國人不能接受香港獨立、民主自決,需要「令他們逐步明白,香港有民主自決,即係推動他們的民主發展。」

梁天琦:港人參與八九民運非因民族歸屬感

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表示,香港人當年參與八九民運,是出於對勇士們的同情及尊敬,以及對前途的未知和恐懼,但並非因為民族歸屬感而參與。梁認為維園集會沒有凝聚群眾的政治能量,去啟蒙大眾思考香港前程,亦沒有造成對當權者的威脅。他指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等綱領是不足夠的,而悼念之後應該是追求不存在勞役的自由。

梁天琦又指,香港並非自願移交中國,整個主權移交過程缺乏道德正當性,港人需要自決。梁又表示構成一個國族的必要條件,是記憶遺產、大眾的共同願望和意志。他表示港人一同經歷了香港歷史上大大小小事件,有共同記憶遺產,而無論是港人或因政治因素而定居香港的內地人,其實都擁有同一個願望:對自由的渴望。

朱凱迪回應梁天琦指,形成新共識的過程並不是建立一個香港國族,而是透過民主過程令在香港生活的人可以討論議題,使香港成為民主共同體。

梁天琦表示同意朱凱迪第一次發言時提出,不同派系間沒有交匯點去共同討論及推動發展。梁認為香港需要像普選那種對香港影響深遠的議題,才會有共同推動的事件出現。

03
大學生阿弊

參加者: 了解後應深入討論

以往參與維園集會的大學生阿弊,今年選擇到香港大學參與論壇。她指以往到維園主要為悼念六四,但認為當對六四了解深入後應該深入討論,所以今年選擇參與港大論壇,希望從更多不同角度探討六四。

她表示樂見今年六四集會百花齊放,認為只要大家都是為了民主發展就值得高興。她又認為中大論壇比較煽情,而港大論壇比較學術,所以選擇到港大論壇。

至於平反六四,阿弊認為仍需要時間,她覺得要待共產黨一班元老逝世後才有機會平反,因為共產黨比較愛面子。但她不認同香港舉辦集會沒有效用,她認為維園集會可以讓對六四事件少認知的人初步了解事情,而今年開始發展出的論壇能讓有基本認知的人士深入探討,有其作用。

記者:陳小芹、羅倩晴、麥梓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