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最近,多了一個註腳,非暴力抗爭。
猶記得社民連成立之初,就有先鋒精神,不但左翼立場堅定,抗爭手法也敢於激進,政黨名字則是其改革社會的路線:社會民主主義。那些年,主流社會仍然對激烈抗爭有所避諱,一如掟磚之於今天。
社民連成員敢於衝擊鐵馬、佔領馬路,當時的論述是政權暴力才是罪魁禍首,肢體衝突遠不及制度暴力,在一片爭議聲中,社民連「不怕孤立,才可獨立」。
2013年施政報告地區諮詢會,社民連成員曾浚瑛與陳德章,分別向財政司司長投鄭一隻路姆西公仔與一隻鷄蛋,前者令路姆西賣斷巿,後者以普通襲擊罪入獄三個月。把鷄蛋擲向司長頭部,不知算暴力抗爭還是非暴力抗爭?
社會矛盾絕不會一下子大爆發,須經時日煎熬,旺角事件也不是石頭爆出來的衝突,除了民怨還有抗爭手法,假如說民眾對抗爭手法的視野是耳濡目染下得到擴闊的話,這十年走得激進的朋友,相信都受過社民連影響,社民連既為不少巿民嫌棄,也推闊了不少巿民的抗爭底線與想像。
讓子彈飛,飛過十年,年初一的磚頭落到本土民主前線手上,梁天琦收割六萬六千票,與此同時,社民連在部份街頭抗爭者眼中,成為過街老鼠,滅之而後快。
社民連的左翼立場不受歡迎,自是時代的侷限,筆者奇怪的是,旺角事件作為分水嶺,象徵港人抗爭步入「暴動」 邊緣,不但有人赴罪,更得到數以萬計巿民投票認受,此刻社民連卻往回走,開始強調非暴力抗爭。
拿鷄蛋掟財爺,其實是不是非暴力抗爭?
縱然旺角事件並不符合組織策略,可是群眾對抗爭的想像再度拓闊的時候,社民連對非暴力抗爭的取態就顯得劃地為牢,一來,暴力抗爭要來終究會來,有時不是策略的取捨而是巿民要發怒,有其破壞力亦不無其因,二來,社民連經常支援內地抗爭,內地的抗爭就不乏暴力場面,大部份港人當然不願意跨過暴力抗爭的高門檻,同時港人的底線卻越拉越低,才因而在新東補選吸納無數助選義工、捐款與選票,這就是暴力抗爭的凝聚力。社民連終究生於街頭,腥風血雨,何必劃界暴力非暴力?
沒有抗爭,哪有改變。
(利申:筆者九月新東一票定必投給社民連,上文僅為意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