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桂林日市:重建有人情味的社區

「阿妹今天上學如何?來,給你大碗的!」

「我們賣的砵仔糕全是自家製的,你還未吃過嗎?來,我請你!」

以上兩句話,同樣出自小販口中,大同小異。然而,前者出於劉小麗童年回憶,後者卻是來自數十年後舉行的「桂林日市」。

「在我回憶裏,小販是很有歸屬感和人情味的,充滿幸福的感覺。」劉小麗站在豆腐花大王的手推車前如此說。

劉小麗回憶起小時候放學,回家的沿途都是小販,天天都跟他們打牙骹,甚至分享上學的開心不開心。作為熟客,小販也會給她較多的份量。然而近年小販受到壓迫,導致這種社區溫情失落了。

除了劉小麗手上的一袋涼果,「桂林日市」還有豆腐花、砵仔糕、麥芽糖夾餅等傳統小吃,甚至還有小學生檔主自學剪紙擺檔,又有街坊手織藤籃。五花百門的攤檔,都是自由定價,與對面街領展商場的高級商店形成對比。「希望墟市能恢復社區的活力,讓我們的公共空間不要在領展的規管下被蠶食。」小麗說,街坊都認為領展蠶食他們的生活空間,令他們的消費單一化,價錢昂貴。「小販擺賣,令社區充滿溫情,亦能夠令基層有謀生權,買得到廉價的貨物,去抗衡領展的貴價連鎖集團。」

「我想大家也是在慢慢適應社區重新有墟市這回事。」劉小麗如此說。

想起小販,除了令人垂涏的食物,或許還有煙蒂、骯髒、危險。有些人甚至認為小販的消失是社會的進步。但劉小麗認為這是一種洗腦式的污名化。「希望能透過墟市,讓市民思考所謂『危險』是我們建構出來的。如果我們能夠做到一個適合的規管,安置他們,這並不危險。假如政府能夠發牌,我們一起去監察,小販也不會很骯髒。」

而四次的墟市,也逐步印證劉小麗的說法:保安人員一次比一次適應,由首次日市有數十個食環職員和警察聚集,到這次完全沒有騷擾日市;第一次日市,要廣邀朋友參與,這次則有大量真‧街坊、真‧小販擺賣。劉小麗認為,來到這一步,下一步就是政策倡議才能令墟市走下去。「最大的難處其實是政府的敷衍塞責,政府說會調整和放寬小販政策,說了好幾年,但一路也沒有落實。」

「讓小販存在不只是出於憐憫,而是小販對這個社區其實是有貢獻的。」劉小麗舉辦「桂林日市」,目的是希望令市民回憶起我們社會對小販的需要。「桂林日市」嚴格來說並非一種革新,反倒是重現昔日的美好時光。而作為讓曾經歷過小販美好時代的人,今天我們不只能再次光顧小販,更能成為其中一份子,一起恢復民間活力,重建有人情味的社區。

即刻登入/註冊,一齊幫手〈#‎桂林日市〉:https://goo.gl/pzU47Y ‬

【#‎一齊做檔主】‬‬
工作內容:做檔主派發食物或乾貨,種類自定。
工作時間:「桂林日市」將於10月30日再度舉行,地點待定。
所需技能:沒有特別要求。
簡介會安排:活動當天即場由工作人員簡介安排。
回饋安排: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