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本地回收業的生死存亡2019

本地回收業的生死存亡2019

近日,新聞報導除了送中與反送中的角力外,就是香港的廢紙回收工業被中美貿易戰牽扯得兩頭不到岸,究竟紙價可以跌至幾低呢?真的會變成沒有價值的垃圾嗎?實在令人概嘆回收業在本地施政者的無能下是何等的不被重視,有種真像「睇你(回收廢紙)幾時死」的狀態。

回收本身就是幫助社會再創造價值的功能,化垃圾為神奇,循環再用,是具備生態環境的再創造,並資源再生的神聖意義。賦予這種神聖意義的主要打手理應是管理回收業的政府,因為垃圾處理和廢物回收的工作本應是各國政府的天職,這是一個牽涉社會和公共責任的角色,是關於人民和城市生活的保護者。

奇怪的是在香港,政府在環保回收的角色好像特意走到退無可退的位置,然後美其名賦予自由市場極大的自由度去塑造回收業的可能,甚麼公眾責任更未有見環保局有所肩負,環保局應就其職責在管理回收業的進程當中,制定能令其行業長遠發展的計劃,並預備隨時因行業的變化或受市場波動影響而考慮介入,提供支援而不是袖手旁觀。

其實在跟進拾荒議題多年的過程中,已發現政府對廢紙回收的取態好像「豬頭骨」般,不積極也不務實,遇上禁收廢紙紙皮圍城,也要業界首先行動抗議或催促他們介入才有所反應。環保局更計劃多種廢料回收以統一整合方式在地區進行,換言之即是外判予大公司進行系統回收,方便管理,並預言到其時就沒有拾荒者在街上執紙皮了!用方便自己管理的想法,來消滅地區民間自發形成的回收生態,原本就是一種城市潔癖的取態,散戶拾荒者和地區回收舖在社區難以管理,並產生市民不理解的衛生和霸佔空間的問題,以統合形式就可以解決了,而三百多間的地區回收舖和三四千名的拾荒者就可以在無聲無色中消失。

其實外判形式的廢紙收集並不能完全解決地區回收問題,紙皮在社區是一種每分每秒的損耗品,而外判的收集形式是定點定時收集,試問外判又怎能做到像拾荒者般每時每刻都協助社區收集廢紙?而且收集還要整理,紙皮的源頭是商戶和市民,他們會全部都將掉出來的紙皮疊得整齊嗎?外判收集商能再有時間去整理紙皮嗎?我想即使外判商只是負責收集一個九龍區域的紙皮都已夠它做到死了,還有時間來疊得整整齊齊嗎?

拾荒者參與這個有價回收的過程是有其價值的,縱使大家再看不起他們也抹殺不了其功能。回收廢紙的瘋狂跌價,或當中如何賺取差價和歸回成本之類的討論,當中是沒有拾荒者份兒的,但社區的回收生態中又諷刺地呈現拾荒者的重要性,和與地區回收舖唇齒相依的狀態。

在這個「又吾想啲廢紙成為垃圾但又冇諗方法點再續其回收作用」的狀況,其實真的不知道怎樣建議政府做甚麼好?因為不同團體都在早幾年前已提醒他們要正視問題,建議興建紙廠又要以商業形式去做政府又不承擔,那有商人肯願意做這蝕本的生意呢?回收舖媽媽聲建議政府補貼他們,它又叫人申請手續繁複兼批來都沒有用的回收基金,無助振興回收業,到紙價狂跌就成功地賴中美貿易戰的影響我都冇乎架!若政府願意好好的規劃回收業,正視本身已存在的問題,用回那種「扮積極不干預但又其實有干預」的手法來與業界同行,想必不會走到這種「你死你賤」的狀況。

環保回收是一種關乎公眾生活與安全的天職,不只是管理,而更要有監察市場的功能,政府是人民公僕理應負上隨時迎救的責任,公僕有聽意見,盡配合,快執行的功能,如今政府卻失去了公僕的功能,卻有可能懷疑蓄意消滅行業的想法和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