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替社會打上一個破折號

dash_logo

(獨媒特約報導)目標瞄準中學生的網站《破折號》於3月底正式開通,團隊由一眾參與去年反國民教育的學民思潮同學組成。記者邀請了破折號總編輯劉雪盈,了解網站的發展方向,以及民間媒體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劉雪盈是浸大社會科學系一年級學生,她在去年考完文憑試後加入了學民思潮,經歷了多場反國教的行動。「在反國教時我們以行動為主,國教事件後我們希望進行一些長期工作,於是便構思出《破折號》。希望吸引更多中學生參與討論政治。」她說,不少中學生因為要必修通識教育科而開始留意時事,破折號會邀請不同的作者和博客,利用簡單淺白的文字去寫文章,方便中學生理解。

2013-04-24 17

新紮民媒 瞄準中學生
破折號由幾位學民思潮成員合資開設,據了解開支不大,由成員合資支持。網站定位有異於現有媒體,以發掘議題為主軸,較少提供即時新聞。根據《破折號》網站,作者團隊包括了社運人士、教師和博客等,「他們對某些題目較有經驗,部分作者的眼光亦都分貼近中學生,知道他們的需要。」

網站以專題報導文章為主打,在開始一些新專題前,編輯和作者們會訂好文章的範圍。由於受眾以中學生為主,因此題材除了政治入門和社會時事,亦會發掘一些中學生關心的專題,例如補習和高中選科等,「我希望文章由日常生活中發生過的事情開始,引發學生思考和討論。不過我們不是一個為了通識科而設的網站,我們不希望同學只是因為要應付考試才留意時事,更希望他們是因為公民意識事留意社會事務,同時擴大公民社會討論空間。」

「但我們的成員大部分都是學生,難以花大量時間去緊貼時事。雖然我們不是提供新聞,但如果想帶起討論的話都要貼近社會焦點,這一點我們不及其他媒體。不過,學生的身份使我們的眼光和角度十分接近中學生,這很易拉近我們的距離,有好有不好吧。」

『再者,我們這一群90後從小被灌輸「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工作、結婚、買樓、生小朋友、供小朋友努力考上好的小學中學大學」的生活模式。......在這一個恐怖的年代,我們都可以發夢,只是沒有追夢的空間。』--節錄於破折號網站

面對愈趨單一的社會思維,劉雪盈希望利用這個平台的另類文章,引起同學對事件的反思之餘,更深層的是對自己生活方式和方向的醒覺。「我們希望提供不同的論述,改變社會固有文化,讓同學發現許多事情其實都有討論的空間。不過我們不是通識卷的 model answer,不會刻意迴避自己的立場。」

劉雪盈又認為,分數導向的思考方式不只在教育中出現,根本整個社會都是這個樣子,她希望為下一代帶來改變:「例如關於補習文化的文章,我們可以反思今天的教育出了甚麼問題;而中學生選科的決定,亦可以了解社會整體價值觀如何改變個人的想法。我們不一定可以扭轉現狀,但我們盡了第一步的責任,至少提供多一個思考的方向。

特首選舉日一週年上線
去年特首選舉是3月25日,《破折號》亦於今年3月25日開始上線,而且網站由學民思潮成員發起,一切一切似乎已經與政治和社會運動結下不解緣。不過劉雪盈強調,網站並不是學民思潮的傳聲筒:「《破折號》會提及學民思潮的行動,但我們不是直屬學民思潮的媒體,我們也會報導不同的社會行動。」

不過事實上絕大部分破折號成員都來自學民思潮,兩者關係緊密。其實民間媒體之所以存在,正正是要回應主流媒體較少觸及社會邊緣的事情和對社運的討論。今天戴耀延提出佔領中環,民間媒體則提供平台讓大家討論運動的方向, 民媒與社運不是應該相輔相承嗎?於是記者假設:「如果在去年的反國教風波前就已經有”破折號》的出現,妳認為運動會怎樣發展?」

「我們可能在運動前,呼籲網站的讀者出來,在街頭或學校舉行討論會,商討行動的方法和細節,亦會研究政府的方案,是否可以接受。不只有學者和學民思潮的聲音,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去進行討論,增加在街站和文宣以外的參與渠道。」

在劉雪盈眼中,社運是行動性,民媒則是論述性,兩關係密切:「社運向民間媒體提出方向,而民間媒體會為行動作出討論和準備。以往的社會運動,都是由社運人士去帶頭討論;今天的社運行動前,大家都會在媒體中討論行動可能出現甚麼問題,或者可以修正的地方。」

後記
雖然網站的目標很遠大,當然營運只有短時間,可改善之處自然不少。經常被《破折號》轉載文章的網絡作家 Shadow 則有這樣的見解:「我認為破折號還是雷聲大,雨點小,未能充分利用網絡的散播力和影響力,也就是宣傳推廣不足,歸根究底我認為是報導內容量少而乏味吧。我想破折號該再多元化一點,也需要再多推廣一下。」

網站文章偏向社會性,對於不少討厭政治的同學而言實在難以提起興趣,既然以中學生為目標,網站可以先將重心放在中學生和成長的身上,主打他們關心的議題吸引他們的目光。雖然許多人都說政治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如生活中溶入過多的政治成份,亦不見得是一件美事。

編輯:黃俊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