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香港人創造了歷史,令人感動不已。在警察使用各種空前的武力,甚至威脅開槍的情況下,平素溫文的香港人竟然沒有退縮,真情演譯「勇武」,這是香港民主運動光輝的一頁。到今日自發的群眾仍然堅守陣地。我必須承認,參與社運以來,這種畫面,完全沒有想像過。
不過,讀到一篇奇文〈是次佔領運動的必要條件〉,高舉群眾自發參與,批評既有社運組織「失敗主義」,只會維穩,「自發運動」才是王道,遂作回應,以正視聽,解除「自發參與」與「有組織帶領」的假對立,希望有助運動繼續發展。
文中有幾句金句:
*「要成功,就是要脫離三子,泛民和學聯的控制,解放出來。」
*「大會不應該在先地存在,而應該在運動的實務中產生出來。」
*「希望香港人通過親身的經驗記起了一場運動是如果運作的——就是大家自發地參與,不是由一個犬儒的中央組織控制,而是由運動中發展前自己的方向。希望大家在這一時刻經驗到,這是可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影響力,而不再是口號大隊嘉年華中的一員。」
無可否認,現在全港沒有一個組織有能力「帶領」群眾。這幾天群眾的自發性發揮了驚人的影響力,基本上超乎所有組織者的期望——「嘩!乜香港人原來咁癲架?!」——某程度上,組織者可說是有點「犬儒」。
但作者對運動的想像,原來就只有高潮的幾日,更沒想過現存的組織並不是「先[驗?]地」存在,而是因過去、以及一直在進行的運動而存在。這種去歷史、去脈絡,只見到運動高潮的視角,正正是對運動發展最不健康的。
除了大型群眾動員的日子,在運動低潮時,誰在引起議題關注?誰在引入資源?而組織者做的這一切,又是為了「控制」群眾嗎?如果有哪個組織者會不歡迎群眾自發加入運動的話,請告訴我。社運組織者的終極願望,都應是有朝一日世界會變得更好,再沒有壓迫,世界不再需要自己啊!
過去一個月,大專生、中學生自發成立了以百計的學生政改關注組和罷課委員會,無一不為上星期的學界罷課及現在的佔領注入了動力,也無一是傳統社運組織能全權控制。如有組織者介入,也只是協助其踏出第一步,並共享資源。老實說,遠未到佔領開始,我早已驚訝於香港人的自發性了。
在運動的節骨眼上,我們更需要組織起來。該佔領的組織佔領,該罷工的組織罷工,該罷課的組織罷課,傳統社運組織提供經驗和資源從旁支援即可。將兩者對立起來,完全是無稽之談。
當然,如果這篇奇文的目的,純粹是要標籤某些組織為「失敗主義」的話,上面的真心討論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