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挽狂瀾於既倒──當下佔領運動的方向

挽狂瀾於既倒──當下佔領運動的方向

香港爭取普選的佔領運動,似乎正在走向頹勢、崩解。

連日佔領,讓參與者開始感到茫然。各地路障亦逐漸遭清除,加上週末的暴力衝擊下,旺角的帳篷被拆,物資站被毀,市民被打得頭破血流。最重要的金鐘據點,已不如上星期般萬人空巷。

相比最初的士氣高漲,無力、迷失、憤恨,相信是此刻我們不少人的共同情緒,更有不少人希望儘快結束這場曠日持久的運動,好回到日常的生活軌跡。

但是,爭取民主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須知道,加拿大魁北克的罷課,都持續了半年有多,才叫停了加學費。我們爭取的可是雙普選,要動搖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絕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們不應灰心,運動總是有起有落,誠然如今可謂運動的低潮,可是現下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對運動沒有一個整全的看法,不知道運動應往何處去。只要分析運動當下的問題,然後認清方向,我們不難重新上路。

一. 佔領運動迄今成果

我們真的不應灰心。佔領運動發展至今,向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壟斷香港絕大部份財富的權貴階層,實是折損不少:恒生指數累計跌近2000點,甚至根據科大「學者」雷鼎鳴的「估計」,香港賬面財富蒸發了3500億。而根據經濟學者關焯照相對保守的估計,佔領若持續一個月,損失仍達百億。

是故,政府起碼在姿態上願意對話,甚至懾於反彈,不敢清場。對比11年的堵路行動,或者數月前新界東北撥款,政府態度強硬,直截了當的清場。這次的讓步,幾近是前所未見。

更重要的是,今次佔領規模之大,以往的運動實在無法比擬:不但人數眾多,群眾更願意徹夜留守,付出莫大心力,催淚彈都未能將之嚇退。在大專院校,各系學生自發成立政改關注組,擺街站、派傳單,數量眾多,甚至各大院校校方亦須配合大量參與罷課的學生。

雖然,運動到了今天似乎已走到樽頸位,上述成果亦遠遠未算足夠,但我們必須認清,近半月以來,我們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

二. 佔領的意義

現在士氣低落,很大程度是因為,不少民眾均不知道為何要堅持佔領,繼續在金鐘旺角坐下去,也像是沒有甚麼實質意義。這種誤解,正是因為我們沒有理清佔領道路對政府的威脅何在。

佔領馬路固然有巨大的象徵意義,但堵路最大的功效是要令社會不能如常運作,迫使政府讓步。群眾參與佔領,不再是靜坐晚會或遊行示威中被當成數字的人頭;他們不再只是表達不滿,而是直接威脅:幾萬人長期堵塞主要交通、影響經濟,政府根本不可能坐視不理。

縱使效果並非那麼顯見,但如以上所述,佔領行動的確已對香港經濟造成一定打擊。股市大跌,估計造成頗大經濟損失;歐美多國均已對香港發出旅遊警示;中原地產總裁又擔心樓價因此下跌。首當其衝最受打擊的,必然是大商戶大財團,那些站在香港政經權力核心、主導千二人提委會的特權階級。

不過,佔領堵路固然可以做成巨大的影響,但卻是一種自傷元氣的手段。要影響社會運作,市民不可能不受影響。每日返工放工要繞路塞車,小商舖生意受影響,通通不能視而不見,許多佔領者因此而感到相當矛盾:既不想撤離據點,又生怕其他市民的生活受佔領運動影響。

但是,這本來就是整個運動策略無可避免的代價。面對受阻擾的群眾,我們要向他們交代清楚普選如何能改善將來的生活:民主政制下,無權勢的普羅市民可以選票去制衡當權者,較易推行有利民生的政策。我們不能動輒說要放棄據點。

三. 不能被政府拖垮

踏入十月,運動陷入停滯。政府現在的策略非常明顯,就是不斷拖延,消耗運動,等待一網打盡的時機。鑒於九二八鎮壓引發民憤,反倒加強運動聲勢,政府宣佈委派林鄭月娥與學聯對話,擺出談判姿態,意圖令學聯進入被動位置,避免運動短期內再度升級﹝學聯現已拒絕談判﹞。加上運動的組織性不強,隨著時間日久,市民的熱情及精力都會不斷消耗。

政府同時以兩手準備持續打擊運動士氣:

(i) 暴力襲擊,製造恐懼

愛字頭及疑似黑社會的大量藍絲帶人士,近兩日不斷搗毀物資站、拆走鐵馬帳篷、痛打佔領者甚至路過市民。群眾見到場面混亂、暴力,又不敢還擊,就會心生畏懼,遲疑應否繼續參與運動。

(ii) 主流媒體的抹黑

主流媒體、報章諸如TVB、東方日報亦同步地無間斷抹黑佔領運動,集中放大報導市民因佔領而生的抱怨,卻絕少提到很多諒解運動的市民及不同佔領者的聲音。我們有許多人以社交網站獲取資訊,但其實大部份市民均透過這些輿論機器接觸運動。主流媒體配合政府共同製造民怨,目的是為了孤立運動參與者。

與此同時,各大院校校方不斷試圖溫和化,甚至冷卻這場運動。政府召開記者會當晚,兩大校長沈祖堯與馬斐森到了添馬公園,希望學生面對記者會結果要冷靜,又表示樂見政府願意溝通。各大院校近日亦開始向學生發送郵件,呼籲撤離及重返課堂。

最關鍵時刻,正是幾天假期以後工作日重新來臨,在運動沒有激起廣泛罷工的情況下,一般市民很難繼續佔領,人數勢必銳減,當天清晨就是警方清場的絕佳時機。到時,依然堅持罷課的學生就是支撐運動的骨幹。各大校方呼籲同學復課,即使不質疑其意圖,但在客觀效果上,都會進一步打擊同學參與意欲﹝何況許多同學已經心力交瘁﹞,令運動更加搖搖欲墜。

四. 衝破「和理非」框架

政府採取拖字訣,同時以製造暴力及媒體抹黑消磨運動意志,這是外憂;運動同時存在自我設限的內患。近日,學聯、蘋果日報、某些香港學者,以至中大港大校長等各方人士反覆呼籲參與者保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當中有三個理由:

(i) 和理非是運動的核心價值;

(ii) 和理非是我們現在僅有的武器﹝道德感召以及在媒體上維持良好形象﹞;

(iii) 如不保持和理非,就會成為警方暴力清場的藉口。

此時此刻,我們認為這類和理非的呼籲,只會令運動喪失最重要的施壓手段,士氣更加沉淪,迫近潰敗的結局。

我們需要理解,今次運動能夠向政府施壓,不單是和理非的效果。難道運動之初硬生衝入公民廣場又是和理非的行為嗎?在夏慤道、告士打道,我們衝撃過多少次防線?如上文所指,今次佔領行動成功發揮阻擾效果,造成政府巨大損失,才迫使政府稍作讓步。阻擾有時或許可以和平發生,但也有必須動用武力直面衝突的時刻,拉鐵馬甚至與警方肢體碰撞實在避無可避。硬將運動溫和化,等於自縛手腳,丟掉手中僅餘的武器。一如葉蔭聰教授回應某篇學者聯署指出,運動絕對「不能自我設限至劃地為牢,企圖奢望換取當權者的讓步」。

如果我們理解到,要向政府真正施壓,根本無法迴避衝突,那麼我們就應該以此為前題,再去思考如何解決媒體形象與市民反感等問題。不要以為說服市民絕無可能,十年前他們可能覺得推鐵馬難以接受,甚或一年前他們也會覺得堵路是離譜的行為,但今天我們就在夏慤道見到大家。

有人說,此時講「激進」等於「送人去死」,因為這會給予警方藉口動用更高武力。這種顧慮不是不合理,但每每提出卻是失之於誇大。「激進」有不同程度,不是每一種都可以刺激到當權者,畢竟動用武力始終有巨大的政治代價。外國每每就有比香港激進得多的示威,也不見得當地警方就會開槍。重點是:有沒有足夠群眾支持,警惕警方不能輕易動武?永遠猜疑警方動輒會使用武力,只會使群眾綁手綁腳。

和理非還有一個相對被人忽視的問題——就是在禁止群眾使用任何形式武力的時候,也同時使其喪失了反抗手段,使大家陷入無力的境地。現下,在警方與藍絲帶的合謀暴力之下,恪守非暴力原則的群眾無法自衛還手,甚至要眼睜睜看著一同在場的朋友捱打。停止盲信和理非並不等於就要隨便動武傷人,重點在於因時制宜,捱打就要自衛,是人之常情。

五. 建議

形勢不樂觀。運動散亂失焦,假期一過,星期一群眾很易散去。故當務之急是穩定運動。

一、 聚集各大院校罷課學生,守住佔領區

下星期一起將會是關鍵時,抗爭成本最低的學生是守住佔領區的骨。請各位同學堅持罷課抗爭,設立更表,準備打一場持久戰。

二、向市民解釋佔領的意義,說服群眾

民眾才是群眾運動的根源。我們需向受影響的市民解釋佔領的意義。要說服他們,不可再停留在口號空泛的自由平等,解釋普選如何改善民生。有普選,有一個較民主的政府,我們更能向政府施壓,爭取擾攘多年的全民退保,又或討論租金管制,壓低舖租屋租,制衡大地產商。說服並非一時三刻,曾遭市民惡言相向的同學和市民或會氣餒,不過,成功例子並不鮮見。即使的士司機生意受損嚴重,但我們也遇上不少為學生打氣的司機大哥。

說服也是場持久戰,我們需要恆心。

三、說服同路人衝破「和理非」的教條

我們必須理解到,和理非本身的局限,會對運動發展造成根本的窒礙。

我們確是需要考慮更激進的行動,可能是堵塞紅隧,又或佔領政府總部。然而,激進行動需要的是民眾基礎,向內鞏固群眾,向外爭取市民理解。現時佔領區混亂一片,群眾又未有激進與否最起碼的共識,魯莽發起激進行動,有可能撕裂群眾,反倒打擊士氣,甚至喪失重要的據點。

當下運動似因暴徒突襲而士氣團結,但實情暗湧處處,一片混亂。我們的判斷或見粗疏,建議未盡完善,但求梳理整體運動方向,拋磚引玉。經歷九二八鎮壓、輿論機器肆意抹黑、甚至警黑合作,我們依然守得住陣地。下星期是關鍵時刻,我們希望同學市民能夠重整旗鼓、認清目標,堅持抗爭下去!